您现在位置: 首页 > 走进旌德 > 旌德概况 > 旌德历史

解密表灵塔的红色历史

发布时间:2021-08-04 14:54 来源:旌德文化旅游公众号 浏览:
【字体大小:

旌德县大礼村的村口,巍然屹立着一座七级八面柱形的表灵塔。塔旁林木蓊郁,百鸟飞鸣其间。它把这个群山环抱、溪水萦绕的山村装点得格外优美而庄重,古雅而朴实。

这座表灵塔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三年,鸠工庀( pi )材,经历7年才竣工。塔高15丈,身围10丈。创建者系戴、刘、朱、吕四族之众集资。因“挽颓风,抵末俗,增灵秀”而建之(见表灵塔碑记)。但当地的人们按风水的特点,说这个村庄像一个大竹排,这表灵塔就是稳定竹排的排篙,这确是甚为形象的。

这座古塔虽经历史风雨的侵袭,但仍昂首挺立在秀丽的北壤之乡,它那满身弹击火燎的创痕,记载着新中国成立前旌泾太边区革命人民向国民党反动势力进行顽强斗争的光辉一页。

攻打表灵塔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军队对皖南游击区不断进行疯狂的“清剿”。在白色恐怖的岁月里,旌德县反动县长陈晓钟、调查室专员余慕先,经阴谋策划,竟将这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宝塔,变作镇压这一带游击队活动和统治人民群众的罪恶巢穴。他们将乡公所搬入塔内,并驻进反动武装乡自卫队,企图负隅顽抗,因而当时革命人民便把它当作反动统治势力的象征,视若眼中钉。于是,1947年春末的一个风雨之夜,敌人自恃这座“堡塔”固若金汤,认为游击队不能越雷池一步,紧闭塔门,高枕无忧,此刻,竟不知不觉地被樵山丁永清、丁太樵同志领导的一小支游击队包围了。他们用柴草堵住塔门,浇上煤油,悄悄点燃一支火柴,顷刻之间,熊熊的烈火,把这伙瓮中之鳖烧得焦头烂额。那些堆得满满的粮食、财物、枪支弹药立刻化为灰烬。

陈、余闻知这“堡塔”被几个缺枪少弹的“土包子”烧了,怒火三丈。在严惩了那班蠢货之后,便又调兵遣将,重新整饬。派了一个行伍出身的王耀南,取代了刘延津乡长的职务。强迫群众重修“堡塔”,加筑了围墙,并挖了防护水沟,认为凭此可以维持残局。陈、余为了显耀声威,竟亲率省保安四团、县自卫队、行动队共二百多人来此巡视。正当他们在地主吕梦祥家花天酒地的时候,却遭到了游击队的突然围击。弄得他们丧魂失魄,惊若木鸡,险些做了“阶下囚”。

第二天,陈晓钟在保防会议上愤愤地说:“我作为你们的‘父母官’,你们不但不加保护,反而‘引狼入室’,其中必有‘奸细’……”。会后,扣留了永安保保长刘延栋、留村保保长戴德宝、情报组组长刘永瑞,用电刑审讯。结果他们被迫供认了自己去黄华岭给游击队报信的事实。但由于他们后台有人,用请酒、捐献、行贿等办法获得了保释。陈、余为掩盖事实真相,以张冠李戴的诡计,冤杀了三个无辜的人而告终。他们临走前又重派了在老虎坪“围剿”中立过“功”的反动乡绅戴邦英为乡长,刽子手朱良棋为乡队副。凭借他们的血手来镇压这里的革命活动。

是年秋,那个善于邀功求赏的县府主任秘书邵世平,为博得主子陈晓钟的欢心,自告奋勇地带了县自卫队、行动队150余人,企图再次来此扑灭革命火焰,并进行强征暴敛。敌人深知黄华岭是旌泾太游击活动的联络集散点,故而他们一到这里便抢劫一空,然后将这村庄付之一炬。岂料,就在他们疯狂猖獗之际,又突然被胡明领导的旌泾太游击队包围了。“堡塔”周围的吕家山立即响起了惩罚他们的机枪声迫使他们龟缩在“堡塔”里不敢出来。在三昼夜的包围中,他们强征暴敛得来的公粮被樵山、水岭的群众运走之后,游击队才主动撤退了。可是这群蓬头垢面、唇焦肚瘪的反动武装在狼狈逃走时,为了掩饰可耻的下场,又枉杀了7个无辜的水岭农民。

1949年春天,解放胜利的曙光已经照临这劫后余生的宝塔塔顶,樵山游击队王永祥等同志,为了彻底破灭敌人的妄想,又一次烧毁了塔内的层楼和工事,销尽了敌人把它作为魔窟而留下的耻辱和肮脏。

在十年浩劫中,表灵塔再次遭受了摧残,成了“文革”的标语墙和任人践踏的猪圈牛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县人民政府拨款进行了初步修整,并立碑标示属于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千山雪后添秀色,万物复苏春又来。今天,表灵塔已同这里逐渐富裕起来的人民群众共沐春风秋雨。人们将进一步对它进行修葺,恢复它的本来面貌,使它为旌德县的山水增添光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条评论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