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

警惕传销新变种——精神传销

发布时间:2023-12-14 15:31 来源:新金融安全卫士 浏览:
【字体大小:

近年来,一种性质隐蔽、周期短暂、获利高昂的精神传销在全国各地蔓延。这种类型的传销,往往披着合法的外衣,以“提升自我”、“灵修”为名义,通过一些精心设置的课程,采取心理暗示等手法,让学员感觉沟通技巧得到大幅度提升、灵魂得到升华,实现对学员的精神控制,最终使得“学员”主动或者被动帮助这些培训分子“拉人头”,帮助主办方敛财,这种精神传销通过这种模式呈现病毒式发展。


当前,中央政法委的文件明确将此类行为确定为“精神传销”,各地检察院也积极对涉及精神传销的行为提起公诉,如:2021年5月31日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检察院对叶某某等8人依法提起公诉,同年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法院以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判处叶某某、朱某某等人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50万;2021年10月班玛县人民检察院对薛某某提起公诉,法院以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判处被告人薛某某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30万。

一、什么是精神传销

指的是一些非法培训机构、信息咨询公司打着“心灵培训”“领导力培训”等旗号,采取心理暗示、催眠洗脑等方式对学员进行精神控制的行为。

它与传销的区别在于,不在依靠传统的层级返利来驱动销售,而是通过洗脑方式,使得学员获得巨大的精神满足,把发展学员作为生命中最重要的目标,一旦不能成功发展下线,就会带来精神上的巨大痛苦。

二、如何判断传销和精神传销

要判断是否属于传销,要看是否具备以下情况:第一种是必须交纳或变相交纳入门费,也即是交钱后才能或得计取报酬和发展下线的资格。第二种是直接或者间接发展下线,也即是“拉人加入”,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层级。第三种是上线从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下线的销售业绩中计取报酬,或者以直接或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计取报酬、返利。

精神传销有很多专业的名词,如果注意到有这些词汇,那就需要提高十二分的警惕。例如:北部湾投资、1040工程、资本原作、民间互助理财、消费返利、特许经营、点击广告获利、消费养老、境外基金原始股投资、静态收益、动态收益、直推奖、层推奖、管理奖、报单奖。

精神传销的宣传渠道也很丰富。精神传销的线下课程往往较为隐蔽,私密性高、保密性大,往往传播的方式通过朋友圈、微信群、公众号、视频号以及线上的喜马拉雅广播。

三、精神传销的课程特点

一是让人倾诉自己的痛苦经历、隐私事情。通过聊天让人不断讲述自身的经历,增加受害者的情绪程度,不断让受害者沉浸在过往的痛苦之中,为洗脑课程的进行打下基础。

二是上课途中不断喊口号,通过不断重复的方式,让这些口号入心入脑,达到精神洗脑的方式。

三是制造“人托”以及“积极学员”,培训者会让自己的内部人员冒充学员,在各个社群进行积极的提问,如何提供听课之后获得的神奇反馈。

四、精神传销的危害性

一是危害国家安全。精神传销类型的培训,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进行洗脑,鼓吹极端唯心主义以及个人主义,极大程度破坏当前主流的意识形态,破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一些传销组织具有境外背景,一旦被境外敌对势力加以利用,很容易诱发事端,将直接影响国家安全。

二是危害社会稳定。这种精神培训破坏人的心理认知和社会认知,易使受害人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严重的甚至引发精神疾病,行为变得偏激,容易造成家庭破裂。造成难以治愈的精神创伤。更有甚者,以身心解放为名大搞集体淫乱活动,严重违背社会公德,引发社会问题。

三是危害经济发展。此类培训的费用动辄上万元甚至数万元,有些机构甚至要求学员拉人头凑人数、发展下线、招募学员,呈现一种病毒式发展的形势,大量资金投入不明账号,严重危害经济社会发展。

【提醒】在此,提醒广大市民群众,要自觉增强防范意识和警觉性,切勿陷入“精神传销”特意编制的牢笼,再优秀的伪装也掩盖不了欺骗的本质,只要不迷信所谓的权威和知名,就可以有一双慧眼看清传销的本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条评论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