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主动适应新常态,以“秀美旌德提升年”活动为抓手,围绕全域旅游主导战略,积极推进“调转促”,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3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6.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5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4.9亿元,增长4.6%;第三产业增加值12.2亿元,增长10.7%。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19.3:44.4:36.3,服务业占比较上年上升2.3个百分点,全域旅游战略效果初显。工业化率为33.3%。
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单位:万元
指 标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生产总值 |
335576 |
6.5 |
第一产业 |
64730 |
3.7 |
第二产业 |
148917 |
4.6 |
工业 |
110597 |
3.7 |
建筑业 |
38320 |
7.6 |
第三产业 |
121929 |
10.7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0853 |
4.2 |
批发和零售业 |
17657 |
7.3 |
住宿和餐饮业 |
5430 |
7.1 |
金融业 |
13040 |
21.0 |
房地产业 |
8332 |
4.9 |
营利性服务业 |
14542 |
15.0 |
非营利性服务业 |
44254 |
12.7 |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176公顷,油料种植面积3075公顷,棉花种植面积124公顷,甘蔗种植面积152公顷,蔬菜种植面积2822公顷。
全县粮食产量稳定,我县粮食总产量为61771吨,增长2.1%。油料产量6292吨,增长4.2%。棉花产量136吨,增长0.7%。烟叶产量1245吨,下降12.6%。茶叶产量431吨,下降7.9%。
2015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吨
产品名称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
61771 |
2.1 |
油料 |
6292 |
4.2 |
其中:花生 |
1300 |
-3.0 |
油菜籽 |
4212 |
6.9 |
棉花 |
136 |
0.7 |
烤烟 |
1245 |
-12.6 |
茶叶 |
431 |
-7.9 |
蔬菜及食用菌 |
51536 |
1.5 |
瓜果类 |
17598 |
0.1 |
年末全县生猪存栏48510头,比上年增长0.4%;全年生猪出栏74210头,下降1.2%。全年肉类总产量9264吨,比上年下降0.4%。全年水产品产量1958吨,增长2.5%。
2015年,全县新增“三品”认证6个,祥云(茶叶)成为我县首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获批“省融资风险补偿基金试点县”,发放农业“助保贷” 1730万元,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年新增省级龙头企业3家、示范合作社1家、示范家庭农场7家。发展黄精、白芨等林下经济作物42000亩,荣获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称号。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8.86万千瓦特,比上年增长5.5%;全年农村用电量3354万千瓦小时,增长3.4%;化肥施用量(折纯)4633吨,下降3.1%。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5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8户,比上年增加8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2111万元,比上年增长1.6%。
15个大类行业中,非金属矿采业、造纸和纸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四行业保持较高增长,分别为38.1%、43.8%、99%和156.6%。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7.8亿元;实现利润2亿元,资本保值增值率为92.48%。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情况如下:建筑用天然石材16566立方米,同比增长32.2%;萤石77676吨,同比增长31.4%;人造板10.8万立方米,同比增长28.6%;玻璃纤维布生产481.1万米,同比增长21.8%。
2015年末全县资质内建筑企业4家,全年建筑业总产值2.46亿元,增长10.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4.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6%;竣工面积21.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7亿元,同比增长19.2%。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8.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3.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2.1%。分行业看,工业投资增长23.2%,其中制造业增长18.8%。
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1.1亿元,同比增长21.1%。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3.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4.4%;商品房销售额65626万元,同比增长38.2%。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9.9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分销售地区看,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2.5%,乡村消费品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1%。按行业分,实现批发业销售额增长11.5%;实现零售业销售额增长17.6%;实现住宿业营业额增长6.5%;实现餐饮业营业额增长13.9%。
2015年末全县限额以上单位共32家。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全年实现商品零售额4.4亿元,增长20.5%,其中,汽车类类增长33.2%,中西药品类增长111.9%,粮油、食品类增长21.3%,日用品类下降6.7%,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4.3%,受电子商务冲击,服装、鞋帽类商品零售额下降15.1%。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577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4.6%,其中,出口5770万美元,增长24.6%。
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个,到位资金19.7亿元,增长47%;实际利用外资1415万美元,增长19%。
全域旅游高位推进。全年建设完成38个A级以上景区、160个景点和2个乡村旅游集聚区,发展农家乐和农家客栈140家,路西景区创成3A级景区。全年建成12个观光采摘体验农场,成功争创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创新全域旅游统计。2015年,从旅游发展指数调查、旅游收入调查两个方面进行探索,通过对旅游保障、旅游景气、旅游收入等三方面调查,测算出我县2015年度全域旅游发展指数为3262分(以上年度为1000分),全域旅游收入增长46%,全域旅游取得显著成效。
七、交通和邮电
2015年,全县人民期盼已久的京福高铁正式通车。323省道一期改建竣工通车,实现我县一级公路零的突破。
全年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155083.5万吨公里,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下降2.49%,公路客运周转量65754.6万人公里,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29%。年末全县民用汽车保有量15515辆,公共汽车营运车辆11辆,出租车79辆。
年末固定电话3.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9.3万户,年末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计算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3万余户。
八、财政和金融
2015年,全县财政总收入66707万元,增长6.8%。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0856万元,增长6%。地方财政收入48955万元,增长5.6%。全县财政支出123064万元,增长12.6%,其中,城乡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6.3%,教育支出增长27.6%,医疗卫生支出增长32.7%,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11.4%。
2015年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55.4亿元,增长1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为37.6亿元,增长14.2%。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8.9亿元,同比增长15.8%。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学校18所,在校学生9645人,专任教师906人。其中:中职学校1所,在校学生472人;中学8所,在校学生3508人;小学9所,在校学生5665人。
全年完成专利申请量279件,其中发明专利146项,实用新型专利112项,外观设计21项。获得专利授权135件,其中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105项,外观设计14项。有8家企业13个产品获得省高新技术产品。2015年有3家企业被认定为安徽省创新型试点企业。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县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所。共有文物保护单位31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9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63项,其中:省级2项,市级6项。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综合人口覆盖率98%。
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5个(不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卫生院1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18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318人。卫生机构共有床位530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21063人。
2015年, 全县组织232人的体育代表团参加宣城市第一届运动会,青少部获16金9银13铜,成人部获1金4银2铜。
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先后举办了中国·旌德自行车骑行邀请赛、“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比赛、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暨阳光体育大会、全县小学生乒乓球比赛等。全年全民健身活动在各协会广泛开展,县乒乓球协会、县篮球协会先、县羽毛球协会、县足球协会、县户外山水运动协会、县围棋协会、自行车运动协会等,都开展了各种形式健身活动。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49986人,其中:城镇人口48159人,乡村人口101827人。按性别分,男性人口77856人,女性人口72130人,性别比为107.9:100。常住人口12.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4.16%。
全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14228元,增长9.7%。其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0579元,增长9.5%,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9900元,增长8.6%。
年末全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16257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7300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84300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121063人。全年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5000人。全年参加生育保险人数8800人。参加城镇失业保险人数7730人。全年新增就业353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
2015年末全县社会福利收养机构13个,社会福利收养单位床位830张。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对象做到了应保尽保,其中:城镇居民1238人,农村居民5665人。
十二、环境和安全生产
2015年,开展以“保水、保土、保空气、增绿”为主题的“两山行动”,大力推进水土保持、地质灾害点治理、矿山复绿工作,建成城区大气监测站。森林增长工程落实人工造林9250亩,完成生态修复120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5.1%。国家生态县创建通过环保部技术核查。
2015年,完成5个省级中心村和10个乡村旅游特色村建设。“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全覆盖”做法在全市推广,成为全省首批、全市唯一“美丽乡村建设整县推进试点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首批通过省级验收。
2015年,全县共发生事故8起,死亡5人。其中:工矿商贸其他类事故1起,死亡1人;道路交通事故6起,死亡4人;火灾事故1起,没有人员死亡。占年度总控制指标的83.3%。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151,低于市政府安委会下达的指标(0.215)。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2011年国家统计制度改革,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及房地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