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围绕“1155”发展思路,紧抓“1+6”重点工作,全力推进健康制造、健康服务、健康城乡三大产业体系建设,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3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7.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4亿元,增长2%;第二产业增加值15.5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14.9亿元,增长11.7%。一二三次产业比由上年的19.3:44.4:36.3调整为15.1:43.3:41.6,服务业占比上升5.3个百分点,全域旅游战略效果初显。
2016年全县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单位:万元
指 标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生产总值 |
357536 |
7.3 |
其中:第一产业 |
54004
|
2 |
第二产业 |
154841 |
6.1 |
第三产业 |
148691 |
11.7 |
其中: 农林牧渔业 |
71993 |
3.2 |
工业 |
116008 |
6.3 |
建筑业 |
40127 |
5.5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1383 |
4.4 |
批发和零售业 |
18947 |
6.5 |
住宿和餐饮业 |
5928 |
7.1 |
金融业 |
17349 |
14.8 |
房地产业 |
9222 |
5.9 |
营利性服务业 |
24559 |
18.9 |
非营利性服务业 |
42819 |
12.8 |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297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839公顷,棉花种植面积126公顷,甘蔗种植面积166公顷,蔬菜种植面积2865公顷。
全县粮食产量稳定,我县粮食总产量为60115吨,下降2.7%。油料产量5839吨,下降7.2%。棉花产量139吨,增长2.2%。烟叶产量1243吨,下降0.2%。茶叶产量422吨,增长0.5%。
2016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吨
产品名称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
60115 |
-2.7 |
油料 |
5839 |
-7.2 |
其中:花生 |
1239 |
-4.7 |
油菜籽 |
3949 |
-6.2 |
棉花 |
139 |
2.2 |
烤烟 |
1243 |
-0.2 |
茶叶 |
422 |
0.5 |
蔬菜及食用菌 |
52322 |
1.5 |
瓜果类 |
17737 |
0.8 |
年末全县生猪存栏48611头,比上年增长0.2%;全年生猪出栏75005头,下降1.1%。全年肉类总产量9575吨,比上年增长3.4%。全年水产品产量1995吨,增长1.9%。
2016年,全县认证“三品一标”6个,新发展合作社151家、家庭农场122家;“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全县农产品电商经营主体达50家,农业物联网企业2家。
2016年,整县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及“三变”改革取得成效,全县68个村(居)全部注册成立集体经济公司,为全县35502户农民发放了股权证。路西村被列为全省“三变”改革试点村。设立专项发展基金1000万元,为发展集体经济提供“源头活水”,集体经济空白村全面消除。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9.03万千瓦特,比上年增长2%;全年农村用电量3559万千瓦时,增长6.1%;化肥施用量(折纯)4583吨,下降7.9%。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6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6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4161万元,比上年增长6.5%。
15个大类行业中,酒、饮料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行业保持较高增长,分别为30%、17.5%、13.7%和7.4%。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6.7亿元;实现利润2.1亿元,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20.2%。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情况如下:建筑用天然石材177228立方米,同比增长4%;萤石55578吨,同比下降28.5%;人造板10.8万立方米,同比增长0.5%;玻璃纤维布生产1137万米,同比下降0.4%。
企业上市取得突破,黄山胶囊成为全县首家、2016年全市唯一一家上市企业。
2016年末全县资质内建筑企业4家,全年建筑业总产值2.8亿元,增长15.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7.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6%;竣工面积2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8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6.3亿元,占总投资33.5%。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55%;第二产业投资下降31.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66.5%。
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2.5亿元,同比增长12.9%。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6.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1%;商品房销售额72606万元,同比增长10.6%。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2.4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分销售地区看,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1.7%,乡村消费品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9%。按行业分,实现批发业销售额增长13.4%;实现零售业销售额增长11%;实现住宿业营业额增长1.8%;实现餐饮业营业额增长24.7%。
2016年末全县限额以上单位共33家。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全年实现商品零售额5亿元,增长11.2%,其中,汽车类类增长21.4%,中西药品类增长9.2%,粮油、食品类增长19%,日用品类下降6.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0.9%,服装、鞋帽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7.3%。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578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0.3%。
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21亿元,增长6.6%;实际利用外资1620万美元,增长14.5%。
县城旌阳镇成为全省唯一、全国第六个“国际慢城”。朱旺景区通过4A级省级专家评审;旌歙古道4A级景区,文庙、宣砚文化园3A级景区创建积极推进。旌德海螺国际大酒店、徽源国际酒店投入运营,旅游综合接待能力和品位显著提升。
七、交通和邮电
全年完成客运周转量597.7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其中公路客运周转量552.7万人次,比上年下降8.6%。年末全县民用汽车保有量1.5万辆,公共汽车营运车辆11辆,出租车79辆。
年末固定电话3.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9.4万户,年末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计算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万余户。
八、财政和金融
2016年,全县财政总收入72087万元,增长8.1%。地方财政收入53582万元,增长9.5%。全县财政支出130002万元,增长5.6%,其中,城乡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25.2%,教育支出增长8.6%,城乡社区支出增长17.4%,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20%,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下降7.7%。
2016年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66.4亿元,增长19.9%。其中,住户存款余额为42.1亿元,增长11.9%。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38.3亿元,同比增长32.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学校19所,在校学生9573人,专任教师902人。其中:中职学校1所,在校学生434人;中学8所,在校学生3460人;小学9所,在校学生5641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38人。
全年完成专利申请量439件,其中发明专利225项,实用新型专利203项,外观设计11项。获得专利授权160件,其中发明专利31项,实用新型专利119项,外观设计10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县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所。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1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15处单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29处单体),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7处单体),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4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58项,其中:省级4项,市级6项,县级148项。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综合人口覆盖率98%。
年末全县共有卫生计生机构16个(不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卫生院12个,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所、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1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64人(含聘用人员),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338人。卫生机构共有床位530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21151人。
2016年组队参加宣城市第六届竞技体育人才选拔大会暨2016年宣城市青少年田径锦标赛,获团体总分第四、二等奖,个人比赛获11个冠军、9个亚军、4个第三名,实现我县青少年田径比赛成绩新突破。
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先后举办了“健康安徽”环江淮万人骑行大赛暨旌德县首届山地自行车赛、旌德县第二届县直机关广播操比赛、“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比赛、全县中小学生篮球赛等。全年全民健身活动在各单项体育协会广泛开展,县乒乓球协会、县篮球协会、县羽毛球协会、县足球协会、县武术协会、县围棋协会、自行车运动协会等,都开展了各种形式健身活动。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50130人。按性别分,男性人口77946人,女性人口72184人,性别比为108:100。常住人口12.4万人。
全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15445元,增长8.5%。其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2185元,增长7.8%,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10732元,增长8.4%。
年末全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17410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7300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87900人。全年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5100人。全年参加生育保险人数9000人。参加城镇失业保险人数8400人。全年新增就业304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以内。
2016年末全县社会福利收养机构13个,社会福利收养单位床位830张。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对象做到了应保尽保,其中:城镇居民1176人,农村居民5708人。
十二、环境和安全生产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保水、保土、保空气、增绿”为主题,投入1.05亿元实施白沙水库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矿山生态修复等22个项目。全面加强环境治理,开展扬尘、餐饮业等专项整治行动,完成城区35台高污染锅炉改造,对32家石材加工行业开展规范化整治;严格项目准入条件,杜绝新上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项目;强化重点企业环境监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6起,依法关停不符合环保要求企业1家。创新环保举报办法,开设“绿色110”,建立微信公众号,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52起污染投诉全部办结。
坚持以点带面、三级联建,完成6个省级和3个县级美丽乡镇、10个省级和17个市县级中心村建设,开展54个自然村环境整治。
2016年,全县共发生事故10起,死亡5人。其中:工矿商贸(市政建筑施工)事故1起,死亡1人;道路交通事故6起,死亡4人(其中生产经营性事故3起,死亡2人);生产类火灾事故3起,没有人员死亡。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和行业实行相对分离的划分标准,第一产业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指工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2011年国家统计制度改革,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及房地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