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我局根据县委县政府法治建设工作部署,始终坚持以依法行政为基本要求,不断完善法治体系建设,强化组织保障和能力建设,丰富执法普法内容,规范执法行为,全面履行监管职责,有力地推进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只跑一次”,不断拓展“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双随机、一公开”等中心工作,使我局在行政执法工作上取得一定成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情况
1、县局制定了政治理论学习计划,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党组理论学习、周一例会学习、每月一次全局工作会议学习等方式,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中层以上干部及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全年开展专题学习12次。
2、县局主要负责人率先垂范,带头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并全年开展了2次习近平法治思想及二十大精神的宣讲。
3、县局班子成员深入行政执法一线开展法治工作调研,主要负责人全年多次召开法治工作专题会议,每季度听取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意见并对下一季度的工作进行安排。
4、主要负责人进行了2023年度述法报告,对上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客观地提出了存在的工作不足,并对反馈问题清单进行了限时整改。
(二)推进政府机构职能优化、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情况
1、按照县机构改革的总体要求,本着节约行政资源提升行政执法效能的原则,我局对相关股室进行了整合,将原来的网监股的职能并入市场监管股,将药械股与食品监管股合并为食、药监管股。
2、推进“放管服”改革,营造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大力推行“证前指导”、自然人股东股权转让“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持续深化“一照多址”、“证照并销”、“代位注销”等改革举措。以企业办事需求为导向,实施企业开办+“N项服务”,创新推出“双屏辅办”登记新方式,不断减少办事环节,压缩业务办理时间。截至目前,全县存量经营主体15267户,2024年新增经营主体1410户,其中企业254户
3、加大助企帮扶力度,积极开展“质量强链 助企赋能”行动,围绕灵芝特色产业,减免计量检定费用0.6万元,解决技术难题12个,为企业节约费用2万元。收集兑现2023年符合质量、知识产权奖励政策的企业、组织42家共计259.45万元,并向企业积极宣传推广奖励政策。
4、保障市场公平竞争,开展电商企业行政指导,开展合同格式条款多领域检查,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全年共审查送审文件32件,提出审查修改意见8次,完成10个规范性文件问题整改,废除4件问题文件,有力规范政府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5、推进信用监管,扎实做好企业年报和“双公示”工作,完善信用监管机制,归集“双公示”信息700余条,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120家次,标记为经营异常状态拟吊销企业16户。完成“三书”同送75份次,移出经营异常名录20户次、修复行政处罚公示信息4户。牵头落实“一业一查”跨部门随机抽查,共检查企业114户,完成信用分类抽查任务数72个,信用分类占比100%。牵头组织开展了2次“小餐饮行业”和“外卖平台行业”的综合查一次活动,减少了对相关企业的检查频次。
6、深入开展发明专利倍增和“清零提升”行动,组织第三方代理公司上门为企业开展专利申请和商标注册服务,截至目前,全县有效发明专利367件,有效商标注册量2780件。推动高价值专利专利培育,为8家企业完成专利产品备案,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今年为多家企业办理质押贷款1.85亿元。发挥维权援助工作站作用,办理完成2起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案件。加大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力度,全年共接收法院转办的诉前调解案件19起,已调解成功案件12起,调解协议办理司法确认12起,调解成功率达到63%,司法确认率100%。
(三)完善依法行政制度和决策制度情况
1、组织开展了对《国务院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和《安徽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等制度的学习,并在重大行政决定中坚决予以贯彻执行。
2、充分发挥法律顾问的作用,全年7次主动邀请法律顾问参与本局的重大行政执法决策,并帮助解决行政执法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3、完成了《权责清单》《公共服务清单》《中介服务清单》的动态调整,按照调整后的权责清单,制定了《2024年度行政执法目录清单》,所有清单均对外进行了公示。
4、开展了重大行政执法决定的集体讨论,全年讨论重大行政执法决定13次。
(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情况
1、严格贯彻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以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在行政处罚裁量过程中,准确运用《裁量规则》和《裁量基准》,做到过罚相当,防止小过重罚和处罚失当。全年强化了食品、药械化、特种设备、产品质量领域的安全监管,查办各类案件246件。
2、认真执行《长三角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和从轻减轻处罚规定》及省局《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全年首次轻微违法免罚案件16件,免除罚款1.6万元。
3、建立了轻微违法企业负责人约谈机制,在帮助企业及时改正违法行为的同时,点对点地开展普法宣传教育。
(五)依法处置突发事件、提供公共法律服务和化解社会矛盾情况
1、制定了《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并先后开展了“3·15”消费者权益日、“4·26”知识产权日、“5.20”国际计量日、食品安全宣传周、安全用药月、安全生产月、“12.4”宪法日等的宣传活动,接受社会群众法律咨询131人次,发放法律宣传材料325份。
2、发挥了消费维权调解作用。完成县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换届工作,培育放心消费单位1家,发展线下实体店无理由退货经营店26户,新建消费维权站2处,新增ODR企业4户,开展消费教育引导活动30余次。截至目前,共受理投诉举报1125件,同比上升21%,挽回消费者经济损失25.6万元。推动“诉转案”,对投诉举报中发现的涉嫌违法案件按行政处罚程序及时立案查处,共立案22件、案值2.4万元。
3、全年协助相关部门办结信访件2件,维护了社会稳定。
(六)规范行政权力制约监督情况
1、全年自行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2次,评查案卷48份,参加县司法局、市局等的案卷评查3次,案卷评查中问题及时反馈并限时整改到位。
2、全年接受检察建议书1份,及时办结并报送结果。
3、全年行政处罚案件行政复议案件4件,维持处理决定2件,行政和解2件,无行政诉讼案件;消费投诉举报处理复议案件11件(其中确认违法3件,撤销1件,驳回2件,维持5件),针对投诉举报处理程序违法等问题,组织开展了专门培训,并督促整改到位。
(七)、强化法治政府建设保障情况
1、成立了县局法治政府建设领导组,下设了办公室,领导组成员对法治建设工作进行了分工,强化了组织保障。
2、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投入近40万元,用于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监督抽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宣传、行政执法设备更新等,从经济上予以保障。
二、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存在的不足和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基层监管执法力量薄弱,执法能力不强,主要原因是缺少专业性人次,专业性执法培训不够,人员自我学习意识不强,导致行政执法工作难以向纵深推进,在查办疑难复杂的案件时候显得困难重重,大要案查办的少;2、行政执法工作缺少激励机制,行政执法队伍不够稳定,人员年龄结构老化;3、财力和人力不够,导致智慧监管难以快速推进,影响了执法效能。
三、2025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2025年,我局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创建省级法治政府示范县的工作部署,重点抓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抓好法治建设主体责任的落实。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与其他工作作为一盘棋;带头通过法治讲堂、心得交流等多种方式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二十大精神,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以法治思想,指导行政执法工作实践。
二是继续推动实施科学、合法、公开民主的行政决策。按照《安徽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对本局的重大行政决定和行政执法决定实行依法决策、民主决策,决策前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决策过程充分听取法律顾问意见和建议,确保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和惠民性。
三是继续抓好普法教育宣传和服务工作。贯彻《县局“八五”普法工作规划》,开展好“法律服务”活动。制定《2024年度普法责任清单》,将法治宣传工作任务分解到股室队所,责任落实到人;以法律“六进”推动普法宣传,用法律知识帮助群众解决遇到的法律问题,化解矛盾和纠纷。
四是继续强化依法执法,保障三项制度落实到位。以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全面落实,推动行政执法工作更加法治化、规范化,树立文明、公正、规范的市场监管执法形象。
五是强素质、树形象,继续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以提升法治素养和行政执法能力为目标,进一步练好行政执法的内功,引导干部职工,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有针对性地开展好行政执法培训和执法经验交流,不断探索“互联网+监管”的模式,以创新提升执法效能。
六是继续开展好各类市场专项整治,维护好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维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七是监管与服务融合,创设良好的县域经济发展环境。
四、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