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旌德县政府(办公室)> 政策解读> 上级政策解读
索引号: 123131313113213/202109-00103 组配分类: 上级政策解读
发布机构: 旌德县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名称: 【专家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霍邱一中校长、正高级教师 杨明生:安徽高考综合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文号:
生成日期: 2021-09-17 发布日期: 2021-09-17
索引号: 123131313113213/202109-00103
组配分类: 上级政策解读
发布机构: 旌德县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名称: 【专家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霍邱一中校长、正高级教师 杨明生:安徽高考综合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文号:
生成日期: 2021-09-17
发布日期: 2021-09-17
【专家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霍邱一中校长、正高级教师 杨明生:安徽高考综合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1-09-17 16:11 来源:安徽省教育厅 浏览次数: 字体:[ ]

进入2021年秋学期,安徽省在2020年启动课程改革和教材改革的基础上,全面开启了高考综合改革,实现了“三改”同步。

高考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命题技术、命题范围、命题立意、阅卷方式等专业性或政策性较强的要求以外,更多的是要在四个层面的人群中达成高度共识,即在学生及其家长、学校及其教师、社会及其公民和教育行政及其招生部门中,解决“高考为什么要改,高考怎么改,如何应对新一轮高考改革”等等问题。

一、高考为什么改

新中国成立以来,围绕国家考试的公平性和权威性,国家有关部门进行了多轮高考改革实践探索。纵观每一轮高考改革,虽然改革举措让我们的高考更加公平,也都解决了上一轮改革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产生了较为积极的社会反响,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和社会公平做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但每次的改革实践都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新情况,出现一些新问题。因此,这一轮基于新时代的高考改革,与往轮高考改革有关明显的不同,不仅是我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刻的一轮高考改革,而且也让我们从先期进行的改革实践中,感受到了这一轮高考改革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一)政策层面的依据层次高

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是党中央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是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和推动的重大改革事项。2014年9月,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为标志,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不难看出,这一轮高考改革,不是简单的招生考试形式与内容的改革,而是涉及到高中教学、高考科目、高招录取的综合性改革。因此,这次改革的政策层面依据高,特别是安徽省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之后启动的高考改革,必将对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更好地为国家科学选拔人才,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产生极其深远的社会影响。

(二)社会各界对改革期待高

从2014年9月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启动试点,广大家长在内的社会各界对安徽省即将推行的新一轮高考改革充满了期待。

一是对高考科目选择自主性的期待。学校与家长期待着高考改革能够真正地实现从“扬长补短”走向“扬长避短”,让考生能够选择自己更感兴趣和更有优势的学科课程学习,并自主选择高考的考试科目。

二是对选拔人才方式科学性的期待。人们都期待着通过本轮高考改革,进一步解决高校录取的科学性和客观性问题。打破一考定终身的传统定势,在体现高考公平性前提下,服务国家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要求,全面提升高考的选拔效能。更期待着通过新一轮改革改革,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三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期待。无论是学校,还是考生及其家长,都期待着通过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指挥棒作用,改进育人方式,改革课程设置,改变现有的一切为了分数的应试状况。

二、新一轮高考怎么改

国家考试招生制度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有效落地,不仅取决于我们对国家考试招生制度和教育评价制度顶层设计的理解力、执行力和行动力,而且更取决于实践层面上的高考怎么改的问题。

(一)高考内容模式改革

安徽高考“3+1+2”模式,既有对传统高考的继承,也有一定的创新。不仅完美实现了高考改革的平稳过渡,有助于已经建立起来的招生体制机制的延续性,而且也充分体现了高考改革的精神,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高考改革的期待。改革后的高考模式由省统一组织的学业水平考试(简称“学考”)和全国统一高考组成,只是考试内容形式有所变化,即体现为“3+1+2”。

所谓“统一高考”,就是全国统一组织的考试。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和外语三科,即“3”,每科的分值为150分,总分为450分。

所谓“学考”,是指由省组织的考试,由省招生考试机构在国家考试招生制度的框架下,组织命题、制卷与考试。“学考”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性考试是每位高中生都必须参加高中阶段所有课程的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毕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重要依据。选择性考试是在相应合格性考试合格的基础上参加的考试,其直接与高校录取挂钩,充分体现课程学习和考试科目的选择性,每个科目总分为100分。选择性一,即考生在历史、物理两个学科中任选“1”门作为必考的学考科目。选择性二,即每位考生再从其余的化学、生物、地理和政治等4个学科,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学科特长,任选“2”科作为自选学考科目。每一位考生有12种科目组合可供选择。

(二)高校录取模式改革

基于“3+1+2”模式的高校录取,也有相应的改革。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高校录取,各高校录取不仅对高考与学考总分有要求,体现分数优先,而且各高校专业录取对选考科目也有要求。如,报考高校化学、医学等专业的考生,必须选考化学。但高考录取总分仍然为750分,与现行的高考总分完全一致。只是高考改革前750分全部是原始分,而高考改革后的750分,是由语文、数学、外语等3个学科的原始分。与1个首选科目的原始分,以及2个再选科目的等级分组成的。

新一轮高考改革实施方案中,最吸引人们眼球的莫过于确立了“两依据,一参考”的高校招生录取模式。“两依据”是指高校录取依据语文、数学、外语的全国统考成绩和3个选考科目的学考成绩;“一参考”是指把从学生入学开始建立起来的综合素质评价记录和最终的评价结果,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参考条件,并将使用权交给高校。

三、如何应对高考改革

在“3+1+2”的高考内容模式下,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不同的科目“套餐”,学生的兴趣、特长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体现。但在“三改”同步的起点上,如何应对课程改革的期许,如何满足新一轮高考的期待,是当前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管理者、进入新课程的教师和进入新高考的学生及及家长必须明确的事情。因此,高考“指挥棒”的变革,必然带来一系列观念与教育实践的要求,我们必须正确面对,积极应对。

(一)变革传统意义班级管理模式

传统的行政班与教学班完全一致的行政班级管理模式,将随着与“选科”相伴的“走班”而被打破,选课走班带来的“1+2”教学班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大,原来行政班“同步走”的教学组织管理方式,也受到一定的冲击,“抱着超多书奔波在走廊里”“一下课赶紧跑去别的教室”的状况将成为常态,也必然带来行政班班主任与教学班课任教师职责的变化。

(二)以考定学的思维惯性需要革新

传统的高考,体现在学与考的高度一致性,从普通高中的文理科,到高校的文理专业,表现出高度的相关性。但随着高考内容模式的变化,这种传统的惯性被打破,兴趣与学科特长和学生心仪的高校及其专业的关联发生了一定的冲突。如何打破传统的惯性,进一步满足每一位考生的升学愿景,尤其是如何让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强,转化为学有所录,直到学有所成,生涯教育就成了每一位中学生从高一至高三都必须开设的必修课,未来需要保障。

(三)以纲为本的备考观念需要调整

随着高考改革配套方案的逐步完善,高考备考正式进入到“无纲”时代。传统的高考往往在“考试大纲”的指导下进行,也即高考内容与考查方式都是“以纲为纲”。进入新一轮高考改革以后,高考备考与课堂教学的依据都是课程标准。因此,深入研究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学业质量标准、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以及考试命题建议、考试评价要求,并将之作为课程教学和高考备考的指南,成为任课教师的一种必然选择。

(四)综合素质评价实施需要进一步落实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由来已久,但由于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没能与高校录取及高中毕业标准实现原则性挂钩,直接导致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信度低,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真实性不够等。因此,作为高校录取参考的综合评价,建立统一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迫在眉睫,构建一套全方位保障综合素质评价真实性的信用体系也是当务之急,并在评价方式上努力实现对学生的一次性、终结性评价转变为过程性评价、增值评价。

高考改革是配套改革,更是综合性改革,需要教育管部门、学校、师生及家长的共同参与。特别要达成高度共识的就是无论高考如何改革,高考的严肃性不能改变,高考选拔人才的功能必须进一步增强,高考改革的措施必须落地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