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德县孙村镇政府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旌德县孙村镇政府> 政策解读
索引号: 11341730MB1189183K/202105-00005 组配分类: 政策解读
发布机构: 旌德县孙村镇政府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名称: 【部门解读】《安徽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文号:
生成日期: 2021-05-08 发布日期: 2021-05-08
索引号: 11341730MB1189183K/202105-00005
组配分类: 政策解读
发布机构: 旌德县孙村镇政府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名称: 【部门解读】《安徽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文号:
生成日期: 2021-05-08
发布日期: 2021-05-08
【部门解读】《安徽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21-05-08 09:04 来源:旌德县孙村镇政府 浏览次数: 字体:[ ]

《安徽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近日,经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同意,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印发了《安徽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将《实施方案》解读如下。

一、《实施方案》制定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义务教育质量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2019年6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发〔2019〕26号)印发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李锦斌作出重要批示,省长李国英提出明确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会同省直有关部门,起草了《实施方案》,经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通过后同意印发实施。《实施方案》的印发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二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意见》的重要举措;三是贯彻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义务教育的重要举措。

二、《实施方案》形成的过程

为做好《实施方案》研制工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高度重视,专门成立由委厅领导牵头的文件起草工作小组,抓好任务落实。《实施方案》起草研制经历了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认真修改完善等过程。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听取高等院校、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长等有关专家意见和建议。按程序以正式公文形式征求各市县教育部门的意见,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征求的意见建议,对实施方案文稿进一步修改完善,按程序报经安徽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

三、《实施方案》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的基本思路:一是注重提高政治站位,更加重视加强党对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领导。二是注重强化价值引领,着重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正确教育观念,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三是注重解决突出问题,围绕教育内容、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师队伍、校长能力、家庭教育以及落实教育发展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一系列有效举措。四是注重形成工作合力,动员全党全社会、各部门各方面力量共同办好义务教育,统筹利用各类社会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格局。

《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一是总体要求。强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主要措施。包括十个方面,即: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强化增效减负;深化课程教材改革,规范校本课程;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培育“四有好老师”;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保障教师权益;提升校长办学治校能力,激发学校活力;建设高水平教研员队伍,发挥教研支撑作用;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健全质量评价体系;落实教育发展保障行动,推进优质均衡发展;重视家庭教育,实施家校协同育人。

三是组织实施。包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部门职责、强化考核督导、营造良好生态等四个方面。

四、《实施方案》的主要创新点

《实施方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与党中央 国务院文件精神保持高度一致的基础上,结合安徽实际,着力解决我省义务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机制和体制性问题,创新举措,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一是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关于突出德育实效方面提出四个方面措施,一是要建设德育工作体系。二是要持续开展升国旗、唱国歌主题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健康生活方式、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感教育。三是建设和利用网络平台,丰富单位与资源,创造绿色健康网上空间。四是按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求,坚持将德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认真开设好思政课,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中小学结对共建。关于加强劳动教育,提出两个方面措施,一是要求建立劳动课程和劳动实践评价标准,将劳动实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二是创建一批劳动教育实验区,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监督机制。

二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强化增效减负。提质增效减负是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是必须下大力气去逐步解决的问题,为此《实施方案》提出五个方面要求。一是在优化课堂教学上下功夫,备好课、上好课。二是在教学相长上下功夫,教学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三是在优质资源上下功夫,创新优质教育资源研发方式,建设智能学习空间。四是在监测和督导上下功夫。市、县级教育部门根据教育实际制定中小学作业考试辅导指导意见,加大监测和督导力度。五是在学校常态管理机制上下功夫。学校要高度关注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状态,建立学生作业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对作业数量、质量、批改、讲评的常态监管。

三是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健全质量评价体系。在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方面,要求健全联控联保机制,精准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建立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监控信息网络。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在健全质量评价体系方面提出具体措施,一是有效推进全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建立健全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和反馈改进机制。二是各市县因地制宜实行学业质量综合评价制度。三是强化质量检测结果的应用。四是要求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四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必须强化教师队伍的基础作用,要全面提升新时代教师素养,提出六项措施,一是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完善师德规范,强化师德考评。二是实施全员轮训,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加强教师法治意识培训,提升教师法治素养。三是实施在职教师学历提升工程。四是构建教师可持续发展梯级培训机制,设置梯级培训课程体系。五是建立农村教师集训制度,落实乡村学校艺术体育教师专项计划。六是大力提高班主任专业水平,提高班主任组织管理和教育能力,努力实现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级。

五是提升校长办学治校能力。通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体现出校长在办学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全面提升校长办学治校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实施方案》提出三项具体措施,一是推行校长职级制,实行任期制管理,开展任期目标考核评价。二是实施中小学校长领航工程,构建中小学名校长持续发展梯级建设体系。三是建立省级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造就一支有影响力的名校长队伍。

六是更好发挥教研支撑作用。教研水平决定了教师的集体成长,尤其事关小规模学校教学方向的把握。针对农村中小学教研问题,提出具体措施。一是建立教研员乡村学校联系点制度,县级教育部门要全面开展学校教学常规视导工作。二是建立区域内校际联合集体备课机制,推进农村学校连片集体备课、城乡学校结对备课、教研员指导式备课等,提高教师备课质量,也带动教师成长。

七是推进优质均衡发展。强调保障义务教育财政经费投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加强体育场地场馆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智慧学校建设,科学规划城镇学校布局,对城镇小规模学校进行改建扩建,增强容纳能力,全面消除大班额,大力促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省实现优质均衡发展的县(市、区)到2022年达到20%,到2035年超过95%。

八是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工作开展得如何,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针对当前家庭教育工作的问题,提出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社会支持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构建组织管理、指导服务、队伍培养、引领评价于一体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立家教讲师团和志愿者团队,深入推进家校协同育人。

五、《实施方案》的组织保障

为确保各项目标举措落到实处,《实施方案》提出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切实履行省级和市级政府统筹实施、县级政府为主管理责任,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领导作用;要落实部门职责,充分发挥各级教育、组织、宣传、编制、发改、自然资源、住建、财政、人社、民政、网信、文旅、党委政法委、市场监管、共青团组织、妇联、少先队等群团组织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部门的职能作用,推动落实好各项具体改革措施;要强化考核督导,把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纳入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督查范围,把教育教学督导作为对市、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把结果作为评价政府履职行为、学校办学水平、实施绩效奖励的重要依据;要营造良好生态,各级党委和政府、学校、家庭、社会都要关心支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工作,大力营造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使义务教育改革发展在服务于全面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中,更好地发挥奠基作用。

 

 


《安徽省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近日,经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同意,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印发了《安徽省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就有关政策解读如下。

一、《实施方案》的出台背景

普通高中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和作用。办好普通高中教育,对巩固义务教育的普及成果,增强高等教育发展后劲和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并强调要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这为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求,要研究制定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2019年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号),对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7月29日,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各地要统筹提高基础教育普及水平和提高育人质量,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实现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发展。

当前,普通高中教育正处于普及攻坚、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三大改革同步推进的关键时期。三大改革对我省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根据国办发〔2019〕2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安徽省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实施方案》,经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后印发实施。

二、关于《实施方案》总体目标

一个总目标:到2022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

一个核心:扎实推进改革举措,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一个关键:多渠道促进育人观念的转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

六个重点任务:完成构建全面培养体系、推进高中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治理能力、优化高中结构布局、提高教育保障水平、健全教育评价体系。

三、《实施方案》的主要措施

《实施方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部署,在与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保持高度一致的基础上,结合安徽实际提出了十二个方面的主要措施:

注重四个“全面”:一是全面体现德育的时代特征。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突出思想政治课关键地位,发挥学科的育人价值。二是全面加强综合素质培养。坚持“五育并举”,改进科学文化教育,强化体育锻炼,加强美育工作,重视劳动教育。三是全面拓宽实践渠道。因地制宜打造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每学期要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体验活动和研学旅行,严格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须学完14个必修学分,其中志愿服务2学分,三年不少于40小时。四是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2022年前,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使用新教材,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促进普职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

聚焦三个“创新”:一是创新教学管理机制。统一建设涵盖选课排课系统、学生评价系统、教师考核系统、资产管理系统、教研评估系统、学生职业取向测试系统等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系统。二是创新学生发展指导。通过全面开设生涯指导课程、学科渗透、职业体验、专家讲座等形式,建设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指导体系,与社会各界尤其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联系,采用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咨询和帮助,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指导机制。三是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积极开展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的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广度及深度;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适当增加探究性、实验性、综合性作业。

推进两个“完善”:一是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发展素质教育、转变育人方式的重要制度,强化其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导向作用。学校要严格按照综合素质评价办法,认真组织实施。学生要高度重视,提供真实材料,并对自己负责,家长指导协助。高校招生要积极主动使用综合素质评价结果。2022年前要形成广泛认同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二是完善考试招生制度。加强普通高中招生管理,制定公办民办高中同步招生入学的具体实施办法;规范学业水平考试,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深化高考综合改革,加强考试命题改革;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正确的政绩观,高中学校要切实转变育人方式。

坚持三个“加强”:一是加强育人队伍建设。加强校长队伍建设。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高素质专业化校长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教学水平,学校要科学制定教师绩效标准和分配方法。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到2021年,设立德育职称评审序列;在绩效工资总量内对班主任进行倾斜,充分发挥班主任在育人方式改革中的独特作用。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建立教研员培训机制和工作评估激励机制;配齐配强各学科专职教研员,确保教学研究工作的专业化和规范化。二是加强教育资源供给。完善学校布局规划,各地要科学编制普通高中教育项目建设专项规划,明确建设项目时间表和路线图;合理增加教育资源,各地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课程改革、高考综合改革以及普通高中攻坚计划的要求,要制订优惠政策,保障学校建设用地,要建立绿色通道,加快项目审批和工程建设进度,完善学校建设规划,补足校舍。三是加强装备使用管理。做好省级示范性实验室评比工作;学校要提高设备使用率,做好“建、管、配、用、修、研”等工作,扎实开展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教学和跨学科教学;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保障。

四、《实施方案》的亮点和创新点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实施方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市、县举办普通高中教育的主体责任,深入研究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树立正确政绩观和科学教育质量观,完善对区域、学校和教师的评价办法;加强普通高中学校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

二是加强部门统筹协调。《实施方案》明确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加强部门协调沟通,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改革能够有效衔接、协同推进。机构编制部门要加大编制统筹力度,发展改革部门要支持普通高中项目建设,财政部门要积极健全普通高中经费投入机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支持普通高中学校及时补充教师,学校主管部门要指导学校完善分配办法,自然资源部门要出台支持保障规划布点学校建设用地保障办法,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修订完善普通高中学校建设标准。

三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实施方案》全面把握时代变化要求,围绕六个重点任务,抓住重点难点深化改革,进一步激活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动力机制,追求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注重“四个全面”,推动普通高中纵深发展;聚焦“三个创新”,保障学生个性化发展,创新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推进“两个完善”,坚持攻坚克难,突出深化改革的重要内涵;坚持“三个加强”,补齐教育短板,着力解决制约普通高中发展的瓶颈和问题。

四是切实提高育人水平。《实施方案》着力深化育人关键环节,从培养体系构建、高中课程改革、教育治理能力提高、高中结构布局优化、教育保障水平提高和教育评价体系健全等重点任务着手,健全机制、完善政策、明确要求,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保障改革目标的实现,切实提高育人水平,发展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实施方案》的组织保障

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是一项综合工程,为了保障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实施方案》提出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将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作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的重要举措;要明确部门分工,加强协调沟通,充分发挥各级教育、编制、发改、财政、人社、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的职能作用,推动落实好各项具体改革措施;要强化督导考核,把保障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校舍资源建设、师资队伍保障、化解大班额、经费使用管理等作为考核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重要内容;要营造良好环境,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及时解读相关政策,积极营造有利于推进改革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