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勇攀“两山”

探索智慧医疗 助力健康扶贫 撬动三医改革 增进群众福祉

作者:周 密

发布时间:2018-10-22 19:45 来源: 浏览:
【字体大小:

编者按:2017年以来,旌德县率先探索实施“智慧医疗·助手机器人”工作,引导医疗、医药和医保“三医”共同发力,推动预防、治疗和康复紧密结合,有效补齐基层医疗服务短板,同时也为健康扶贫探索了新路径。2018年3月18日,有关做法被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刊载,省长李国英,副省长杨光荣,时任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分别作出批示;9月18日,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信息参考》刊载;瞭望新闻周刊、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安徽电视台、安徽日报、决策杂志社等媒体先后进行了专题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其中,健康扶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旌德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聚焦因病致贫返贫问题,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技术力量薄弱、村医短缺老化等情况,积极探索实施“智慧医疗·助手机器人”试点项目,辅助村医开展基本诊疗,提高基层医疗水平,有效补齐基层医疗资源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短板,助力推进健康扶贫工作,积极构建“智慧医疗+健康扶贫”新模式,初步实现了“防大病、治慢病、促健康”的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推进

坚持以建立“医共体+医联体+健康网”为框架,以运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手段,率先开展助手机器人试点项目,有效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努力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

(一)积极谋划推进。在前期精心谋划、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旌德县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将“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以下简称“助手机器人”)试点工作作为健康扶贫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纳入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非标”改革项目和全县6个“一号工程”之一,实行“一周一调度”,高位推进、强力实施。

(二)分步探索实施。坚持“先试点、再铺开”,具体分三步探索推进。第一步:2017年9月,率先在县人民医院和8个贫困村卫生室、所在镇卫生院投放20台助手机器人,启动试点工作。第二步:2018年6月,在17个非贫困村、1个社区服务中心及2个镇卫生院新增投放20台助手机器人,进一步扩大试点。第三步:2018年9月,再次投放40台助手机器人,实现全县医疗机构全覆盖,建立健全“2+10+68+N”服务体系(“2”指2家县级医院,“10”指10个镇卫生院,“68”指68个村居卫生室,“N”指居民家庭)。

(三)强化要素保障。强化资金保障,在县医共体设立助手机器人专项资金账户100万元,用于助手机器人购置维护、培训指导和发放绩效奖励。强化药品保障,组建县医共体中心药房,打通药品配送体系,提供在助手机器人处方内但在村卫生室采购目录外的药品,保障患者特别是贫困人口的用药需求。强化运行保障,开通贫困村卫生室“180”结报系统,对贫困慢性病患者实行即时结报。强化技术保障,及时升级完善助手机器人系统、功能和服务项目,目前已对助手机器人进行了12次功能升级。

二、补齐基层短板,助力健康扶贫

针对村医能力和效率的“痛点”,助手机器人的中、西医智能诊疗系统可辅助基层医务人员对常见病、多发病提供精准诊疗,为慢病患者提供智能化全程精细管理服务,为基层群众提供中医药健康指导服务,有效实现了“防大病、治慢病、促健康”的效果。

(一)突破医疗服务时间和空间限制,保证基层群众“看得上病”。助手机器人的中西医专家诊疗系统可以辅助基层医务人员诊疗500多种常见病、多发病,且与基层医疗卫生系统互联互通,可直接获取检查数据,行动不便的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辅助诊疗。通过助手机器人还可以快速地与县级医院医生进行视频语音联通,实现双方、三方甚至多方同时在线询诊和会诊,打通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分隔壁垒,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促进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体系的有效落实,改变了基层群众长期以来“小病拖、大病扛”的现象。项目启动以来,助手机器人共为基层群众提供中西医诊疗服务5055人次,其中贫困人口644人次;提供远程会诊1104人次,其中贫困人口263人次;医疗满意度由85%提高到95%。

(二)突破医疗服务流程和管理限制,保证基层群众“看得起病”。助手机器人的慢病管理系统可为高血压、糖尿病等9种慢病患者提供诊疗及康复指导等服务,并定期提醒村医进行随访。坚持与健康扶贫有机结合,贯彻落实贫困人口“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医保优惠政策,对深度贫困患者,助手机器人具备精准识别功能,储存疾病、就诊、用药和费用等实时信息;建立助手机器人药品处方配送机制并免费配送,保障了贫困人口用药;开通村卫生室9种慢病门诊报销“一站式”结算,对贫困患者实行即时结报,并提高报销比例,有效控制了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项目启动以来,共为1035名贫困慢病患者进行慢病精细化管理,其中慢病诊疗347人次,人均“180”报销费用62.2元,贫困慢病患者自付费用较前下降了29.43%。

(三)突破医疗服务知识和能力限制,保证基层群众“看得好病”。助手机器人内置的中医专家诊疗系统汇集了国家级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和几万个名老中医古方、经方,使村医开阔了视野,掌握了原先不熟悉的病症和诊疗方法,有效解决了村级医疗面临的能力不高、效率低下等问题。助手机器人的健康管理系统与基层公共卫生平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根据健康档案信息,还可为基层群众提供个性化健康生活方式的分析评估等增值服务,并提供穴位指压、食疗药膳等中医保健指导。通过助手机器人,村医在开展基本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时,能够做到“无病预防、有病治病、病后疗养”,实现了预防、治疗、康复相结合。目前,助手机器人共为全县107082名常住人口建立了精细化健康档案,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达100%,履约率达100%。

三、推动三个创新,完善运行模式

企业提供的产品是助手机器人本身,而政府创新的产品是助手机器人的政策保障和运行机制。只有将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助手机器人才是一件鲜活、成熟的产品,才会发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才能让基层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一)构建一个模式,实现患者、医生、研发公司等多方共赢。结合“351”“180”政策,创新助手机器人收付费方式,降低患者费用、提高医生收入、确保研发公司收回成本并获利。使用助手机器人前,一般诊疗费6元/人次,村医得6元;医保报销5元,贫困患者自付1元。使用助手机器人中医和西医诊疗后,诊疗费分别为10元/人次和8元/人次,村医分别得8元和7元,研发公司分别得2元和1元;医保报销8元和7元,贫困患者自付2元和1元,自付部分再进入“180”一站式结算,实际自付0.4元和0.2元。如果还需要进行县级和镇级远程会诊,在诊疗费基础上,增加10元/人次和8元/人次,村医得4元,接诊医生得4元和2元,研发公司得2元;医保报销金额和贫困患者自付费用同上。

(二)锻造一支队伍,提升基层医务人员技术能力和工作效率。组建助手机器人管理队伍,成立健康扶贫分级诊疗工作组办公室,由县卫计委、县医院分别负责,抽调专职工作人员和相关股(科)室人员参与,做好助手机器人培训、指导及考核工作。面向基层优化配置骨干医疗力量,组建县、镇、村三级助手机器人使用队伍,强化操作技术和中西医理论知识学习培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目前已开展集中培训13期474人次。同时,编印《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使用问题解答》,帮助使用人员快速掌握助手机器人各项功能。

(三)完善一套制度,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保障机制。印发《旌德县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结合健康扶贫制发《健康脱贫工程实施方案》《农村贫困人口综合医疗保障制度实施方案》《巩固提升扶贫成果防范返贫医疗保障实施办法(试行)》,出台项目收付费、运行保障、绩效考评、使用管理、培训和宣传等6个配套文件,建立健全“1+3+6”制度体系,为助手机器人项目提供政策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条评论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