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布会主题:经济运行和生态环境
二、发 布 单 位:旌德县统计局、旌德县生态环境分局
三、发布会时间:2025年5月21日
四、发布会地点:县政府三楼会议室
五、发布会出席人员:县统计局局长程四龙,县统计局副局长程翀;县生态环境分局党组成员、监测站站长张骏,县生态环境分局业务股股长程贤臣
发布人:程四龙、张骏
主持人: 汪红潮
六、参加媒体:旌德广播电视台、《今日旌德》、旌德政府网、旌德先锋网、旌德新闻网、旌德发布、“微旌德”公众号
七、新闻发布会议程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1136”工作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全力以赴拼经济,稳增长,全县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提质。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亿元,同比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6.7亿元,同比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9.3亿元,同比增长5.6%;三次产业占比为6.1:39.1:54.8。主要特点有五个方面:
农业生产形势较好。一季度,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8%,比上年全年提高0.6个百分点。在地作物长势较好,小麦、油菜苗情总体好于常年及上年同期。一季度,蔬菜产量增长3.08%,提高1.38个百分点。猪牛羊禽肉产量0.1743万吨,增长4.08%,其中,牛肉产量增长22.08%,禽蛋产量下降17.75%。
工业发展增速放缓。一季度,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9%,占总增加值比重为17.2%,拉动全县增速为6.8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占总增加值比重为82.2%,拉动全县增速0.6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13.5%,占总增加值比重为0.6%,拉动全县增速0.1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运行良好。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2%,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其中,投资项目同比增长24.2%;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0.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18.1% ,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7.5%。
消费品市场稳步活跃。一季度,全县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5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实现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3亿元,同比增长6.7%。四大行业中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9%,高于市增幅2.1个百分点;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6.5%,高于市增幅0.7个百分点;住宿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0.7%,高于市增幅2.2个百分点;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8%,低于市增幅2.1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升。2025年一季度我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96元,同比增长5.2%,增速排名居全市第六。其中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0942元,同比增长5.1%,增速全市排名第六;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6020元,同比增长5.8%,增速全市排名第六。
总的来讲,一季度我县经济平稳发展,总体向好。但也要看到,工业增速的逐步放缓、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问题仍较突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压力较大。下阶段,全县上下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项目建设,优化经济结构,确保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回答记者提问
问题1:一季度我县农业生产形势较好,请问农业的主要增长点在哪里?
答:一是农业产值增长势头较好。本年度开始中草药纳入季度统计数据,今年新增加前胡、黄精、重楼、白芨、茯苓等中草药共计上报现价约115万元;另将竹笋、葛根产量纳入季度统计,现价上报产值约450万元,夯实了产值支撑数据。二是畜牧业产值增长稳定。肉类总产量增速4.08%,主要增长点为牛肉。主要原因为自去年三季度开始,我县新增一家养牛户(宣城佳贤畜牧农场),目前存栏450头,本年累计出栏320头。
问题2: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发展处于较好水平,请问主要运行特点是什么?
答:一是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贡献突出。1-3月,全县50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18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8.5%,拉动全部投资增速22.4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67.2%。二是基础设施投资较快增长。1-3月,全县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2.4%,高于全部投资2.2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同比增长157.6%,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10.6%。三是高技术产业投资稳定增长。1-3月,全县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6%,占全部投资的14.2%。四是社会领域投资快速增长。1-3月,全县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80.7%,增幅较去年同期增加141.3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我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省、市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紧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绿色发展目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狠抓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全县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一、空气质量及污染防治工作
(一)空气质量状况
截至5月17日,我县PM2.5平均浓度为28.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优良天数比率94.9%,同比上升1.4%,PM2.5平均浓度位列全省第四。
(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强化制度保障,制定整治餐饮油烟、噪声及恶臭异味扰民问题专项行动方案、扬尘污染防治专项工作方案,建立工作调度群,共排查并整改问题12个。强化应急管控,印发《旌德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完善应急减排机制。强化工业源整治,制定实施《旌德县生物质锅炉淘汰改造计划》,完成整改2台;开展豆制品制造、洗浴、养殖等生活源生物质锅炉摸排,谋划养殖行业散煤淘汰项目。开展低效失效排查问题整治。强化移动源管控,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及抽测工作,共登记30台,检测3台。强化面源管控,严格落实秸秆禁烧巡查机制,压实责任部门及属地政府责任,充分发挥无人机巡查项目作用,做到重点时段巡查通报。
(三)下一步计划
深化扬尘污染治理,全面实施城区扬尘污染防治专项工作方案,充分发挥扬尘防治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持续加强施工工地“六个百分百”落实情况的排查整治。深化工业污染源治理,严格落实旌德县生物质锅炉淘汰改造计划,确保7台工业源生物质锅炉在6月底前全部淘汰到位;持续推进豆制品制造、洗浴、养殖等行业开展生物质锅炉摸排,全面掌握污染源状况。深入开展移动源专项整治,持续开展柴油货车路检路查及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编码登记、监督抽测工作,加大国三柴油货车淘汰工作力度。加大面源管控力度,强化“家门口”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顿,针对投诉问题,进行分析研判、举一反三,开展隐患排查,提前落实问题整改,切实减少投诉量。强化秸秆禁烧,采取“人防+技防”相结合方式织密秸秆禁烧工作网,针对油菜收割关键时期,紧盯重要时间节点和重点人群对象,加强对重点区域以及各类边界的禁烧监管。
二、水环境质量及污染防治工作
(一)水环境质量状况
2025年旌德县地表水3个考核断面,其中2个国控考核断面:徽水河(旌德县-泾县交界)旌泾交界断面、玉水河(旌德县-黄山区交界)南元桥断面,1个市控考核断面:浣溪河(旌德县-宁国市交界)滑度断面,2025年1-4月份,三个断面水质均达到Ⅱ类水质目标要求;2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二)水污染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持续开展污水直排入河排查整治行动,从源头推动污染治理,完成问题整治2个,削减入河污染物总量。完成国控旌泾交界断面周边约20米隔离防护网安装,对断面出入通道进行封闭,降低畜禽散养和人类活动对断面水质影响。持续推进徽水河县级备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完成徽水河备用水源保护区隔离防护1800米安装,设置保护区界牌32个、交通警示牌12个、宣传牌3个,新建及疏通导流边沟1440米,应急池2个。县级饮用水源地丁家山水库水质自动监测站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完成总工程量95%,目前正在试运行。扎实推进入河排污口审计问题整改,截止目前,立行立改5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分阶段3个问题正在推进,整治完成率62.5%。积极开展中央资金支持项目申报,谋划申报旌德县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环境保护工程项目,申报资金2936万元,目前正待专家审核。长江流域青弋江水系徽水河(旌德段)水质提升及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已完成初步设计,即将进入实施阶段。
(三)下一步计划
稳步提升重点断面水质,紧盯水质自动站监测数据,结合水质现状继续深入开展排查溯源,有针对性开展断面上游沿线农业面源、城区生活面源治理,严格落实“以日保月,以月保年”要求,持续做好国控断面周边水环境管理和汛期污染强度应对管控工作。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整治,持续开展每月1次列行监测,视汛期、干旱等情况开展加密监测,掌握水质现状;常态化开展水源地巡查管控,发现问题及时交办整改,保护群众饮水安全;推动徽水河备用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环境问题整治,重点推进工业企业关闭或拆除。序时推进入河排污口审计问题整改,根据制定《旌德县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审计问题整改清单》,督促责任科室序时推进剩余3个问题整改,及时收集报送整改材料,确保按时按质完成整改任务。
回答记者提问
问题1:农村产生的秸秆如果不进行焚烧该如何处理?
答:结合现状,我县推崇秸秆综合利用等方式,一是饲料化利用,将玉米、水稻等秸秆加工成青贮饲料,用于牛羊养殖,结合本县养殖业较多,将玉米秸秆加工成青贮饲料,覆盖周边养殖户,不仅减少饲料成本而且可以消耗掉部分秸秆。二是能源化利用,秸秆可压缩成颗粒燃料代替燃煤,通过政府引导,农户将秸秆打包出售给周边有需求的颗粒厂,在处理秸秆的同时还可以给农户带来增收。三是原料化利用,我县邻近宣纸制造大县,可根据需求将秸秆出售给相关企业。
问题2:污染物减排可以从哪些方面考虑?
污染物减排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工程减排,以项目为抓手,强化末端治理。对排放量较大工业企业一企一策,分析是否能提高排放标准、升级污染防治设施,比如锅炉超低排放改造、VOCs治理工程。可以申报环保专项资金减轻企业负担,相应的减排量也可以纳入政府排污权储备库。二是结构减排,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绿色转型。主要是推进低效落后产能淘汰,关停散乱污企业。开展源头替代,企业使用高挥发性有机物原料的看能否使用低挥发性的替代。能源清洁化替代,比如开发区生物质锅炉采用燃气或电。三是管理减排,完善机制,提升治理效能。强化扬尘污染防治,施工工地严格落实“六个百分之百”措施,实施重点区域精细化管理,大力开展运输车辆新能源替代,严格秸秆禁烧、散煤清零、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和餐饮油烟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