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解读】旌德县人社局党组成员、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刘张松解读旌德县就业创业工作开展情况
发布时间:2024-09-26 09:02
来源:旌德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一、发布会主题:就业创业
二、发 布 单 位:旌德县人社局
三、发布会时间:2024年9月25日
四、发布会地点:县政府三楼会议室
五、发布会出席人员:县人社局党组成员、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刘张松
发布人:刘张松
主持人: 汪红潮
六、参加媒体:旌德广播电视台、《今日旌德》、旌德政府网、旌德先锋网、旌德新闻网、旌德发布、“微旌德”公众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新发展阶段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既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途径,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旌德县人社局持续围绕稳定和扩大就业、深化万众创业及帮扶重点就业群体就业等方面开展工作,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深入推进暖民心就业促进行动,落实援企、减负、稳岗、扩就业工作举措,实现高标准、高品质、高质量就业,全县就业形式稳中向好。2022年就业创业创业工作获省政府激励,2023年“党建+就业”工作获人社部发文表扬,并在人社系统全国推广学习。
一、组合政策稳岗位、纾企困
打好“降、缓、返”组合拳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发展,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至1%,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达60%。给予在小微企业就业的应届高校毕业生一次性补贴3000元。积极推行“免报直发”,资金精准直达,减轻企业办事成本。线上通过企业社保业务工作群向参保企业推送符合政策公示链接、返还比例、返还条件,让企业核对享受稳岗返还政策状况,确保应返尽返、应享尽享。线下利用入企走访宣传稳岗返还政策,指导企业合规使用稳岗返还资金,用在为员工缴纳社保、提供技能提升培训等方面,实现“人工传递”转变为“数据跑路”。
二、精准服务促对接、保用工
常态化开展研学活动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在苏州市吴江区成功开展2023年旌德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交流研学活动。组织县内企业赴燕山大学、南京工程大学、苏州大学合工大宣城校区等高校开展校招活动。优化“三级三方”服务企业行动,建立企业缺工信息库,为缺工严重企业制定“一企一策”招工方案,精准把握企业用工情况。先后开展“建功经济开发区,人才服务再提升”、“春风行动”、民俗展演、元宵送岗位专场招聘会,举办“人社局长直播带岗”、毕业生“生临企境”就业体验、高校直通车云招聘、“就业促进暖民心,人社走镇联百村”等特色招聘活动,在招聘平台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建立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及时录入企业信息、动态更新企业用工情况,靶向推动求职用工。2024年累计服务企业6507家,发布岗位数27130个,进场达19150人次,达成就业意向8415人,成功为县内214家次企业输送上岗2299人次,其中返乡人员101人。
三、分类指导保就业、兜底线
深入实施“就业促进暖民心行动”,对返乡人员提供“一站式”服务,支持就地就近就业,鼓励从事特色养殖、民宿农家乐等行业。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作为重中之重,扩大顶岗实习、就业见习规模,积极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开展就业帮扶专项行动,把公益性岗位作为援助困难人员就业的重要途径,围绕“基地+岗位”建设,拓宽重点群体就业渠道。以“三公里”就业圈为基础,有效促进社区居民求职和经营实体招工精准对接,打造市级试点“三公里”就业圈3个,五个城市社区已经实现全覆盖,北门社区、新桥社区、河东社区获得省级“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称号,其中北门社区又获得省级“三公里”充分就业示范社区的称号,入驻平台经营实体成功激活1634家,登记注册求职人员7814人,辖区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劳动者15992人(含农业社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5033个。
四、扶持创业强载体、助融资
出台“旌八条”大力支持创业创新,强化创业载体“孵化”功能和创业贷款“活血”功能。加快“一街一园区”建设,建成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支持扩大旌德汇五仓储物流产业园建设,带动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2500余人。谋划制定《创业旌德行动方案》,推动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出台结果运用清单,A级以上信用新型经营主体以及3A级信用村创业担保贷款免除反担保要求,简化、放宽程序,加快办理时效,极大激励创业带就业。成功申报省级皖厨创业街区。2023年累计举办创办各类创业培训班8期,共有234人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稳市场主体、稳就业功效,2024年共为116户个体经营者,发放创业贷款3022万元,共带动就业950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入驻企业46家,带动就业500余人。
下一步,旌德县人社局将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引领,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为抓手,以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为重点,深入落实新一批稳定促进就业举措,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一是摸清企业用工需求,组织企业参加各类专场招聘,完善灵活就业服务保障等各种措施。二是强化就业政策落地见效,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常态化开展“2+N”招聘会,开发公益性岗位、青年就业见习岗位等。三是开展“提技能 促就业”周六创业课,切实为创业人员赋能助力。
回答记者提问
问题1.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有哪些?
答:一、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有创业愿望并正在实施经营项目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含残疾人)、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刑满释放人员、化解过剩产能企业职工和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含大学生村官和留学回国学生)、返乡创业农民工、网络商户、脱贫人口、农村自主创业农民工。最高可申请创业担保贷款50万元。最长不超过3年。除助学贷款、扶贫贷款、住房贷款、购车贷款、5万元以下小额消费贷款(含信用卡消费)以外,申请人提交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时,本人及其配偶应没有其他贷款。
二、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属于《统计上大中小微企业划分办法(2017)》(国统字(2017)213号)规定的小型、微型企业。在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前1年内新招用符合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人数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人数10%(超过100人的企业达到5%),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且无拖欠职工工资、欠缴社会保险费等违法违规信用记录。贷款额度由经办银行根据小微企业实际招用符合条件的人数合理确定,最高不超过40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贷款利率由经办银行根据借款人的经营状况、信用情况等与借款人协商确定。
三、贴息方式对于符合条件的创业担保贷款,财政承担贷款实际利率部分(LPR+150BP)的50%贴息,个人需承担LPR+150BP的50%利息。利率上升不超过LPR+150BP。贷款产生的利息,其中属于财政贴息部分由银行向财政部门申请,财政直补银行,个人或企业承担部分由个人或企业支付。对展期、逾期的创业担保贷款,财政部门不予贴息,因借款企业还款不及时而导致逾期责任由借款企业承担。(对已享受财政部门贴息支持的创业担保贷款,政府不再通过创业担保贷款担保基金提供担保形式的支持。)
问题2.公益性岗位申请有什么条件,薪酬待遇如何?
答:(一)公益性岗位安置群体: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困难人员指因身体状况、技能水平、家庭因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以及连续失业一定时间仍未就业的人员。(二)公益性岗位申请需提供以下材料:1、公益性岗位申请表(加盖单位印章);2、公益性岗位就业意向申请表;3、公益性岗位上岗协议书;4、《劳动合同》;5、《身份证》复印件(正反两面);6、社保卡复印件(开通银行卡功能);7、2 寸近期照片1张。(三)公益性岗位薪酬待遇:1、用人单位支付工资不低于1780/月(含个人社保部分);2、社保补贴:单位缴纳五险(952.51元/月)可按季度向人社部门申请全额补贴;3、岗位补贴:个人岗位补贴890元/月;单位岗位补贴300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