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旌德县政府(办公室)> 新闻发布> 政府新闻发布会实录
索引号: 123131313113213/202409-00160 组配分类: 政府新闻发布会实录
发布机构: 旌德县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卫生、体育、医保
名称: 【发布会实录】2024年旌德县新闻发布会(旌德县打造基层卫生改革县域样本推进情况)通稿 文号:
生成日期: 2024-09-27 发布日期: 2024-09-27
索引号: 123131313113213/202409-00160
组配分类: 政府新闻发布会实录
发布机构: 旌德县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卫生、体育、医保
名称: 【发布会实录】2024年旌德县新闻发布会(旌德县打造基层卫生改革县域样本推进情况)通稿
文号:
生成日期: 2024-09-27
发布日期: 2024-09-27
【发布会实录】2024年旌德县新闻发布会(旌德县打造基层卫生改革县域样本推进情况)通稿
发布时间:2024-09-27 18:21 来源:旌德县卫健委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发布会主题:基层卫生改革县域样本

二、发 布 单 位:旌德县卫健委

三、发布会时间:2024年9月27日

四、发布会地点:县政府三楼会议室

五、发布会出席人员:县卫健委党工委委员、副主任、县疾病预防控制局专职局长喻欢庆

发布人:喻欢庆

主持人: 汪红潮

六、参加媒体:旌德广播电视台、《今日旌德》、旌德政府网、旌德先锋网、旌德新闻网、旌德发布、“微旌德”公众号


近年来,旌德县认真贯彻“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聚焦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专业技术人才不足、基层服务能力不强等短板,紧紧抓住省级综合试验区暨“两病”一体化管理试点县的契机,以打造基层卫生改革的县域样本、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为着力点,创新构建组织领导、基层服务、“两病”管理“三大体系”,取得了实施改革“小切口”、惠及健康“大民生”的显著成效。

一、创新做法

(一)凝聚合力,构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1+1+1”组织领导体系

1.成立“双组长”的深化医改领导小组。成立县委、县政府两个“一把手”任组长的旌德县深化医改领导小组。出台深化医改“十四五”规划,将综合试验区暨“两病”一体化管理试点工作作为规划重点。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和投入政策,近年来,全县基建、设备、信息化、人员经费及省级试点等共计投入3.8亿元。

2.成立“三部门”的卫健事业发展工委。将医疗、医保、医药三部门调整由一位副县长分管,在宣城市率先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书记,医疗、医保、医药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中共旌德县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工委”,统筹推进全县“三医联动”工作。

3.成立“多单位”的基层改革领导小组。及时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县长具体负责,发改、人社、财政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旌德县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两病”一体化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出台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方案及6个配套子方案;印发“两病”一体化管理试点项目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和任务,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二)深挖潜力,构建“改革先行、以点扩面”的“1+2+3”基层服务体系

1.建设一个中心。强化中心建设。综合基础条件、辐射能力等因素,确定庙首中心卫生院为县域医疗次中心医疗圈体系建设单位,按照二级医院标准,投入资金480余万元,完善核心科室设置及检验、影像、急诊、手术室等重点科室改造,配置相关设备。强化能力提升。县域紧密型医共体牵头医院县人民医院选派专家,每周一三四五分别开展驻点带教、对口帮扶。开展医学辅助检查互连互通,初步实现“镇检查、县诊断、镇治疗”的诊疗模式,有效提升了次中心医疗服务能力,2023年次中心门诊量较上年增长28.5%。强化急救服务。2023年9月1日,次中心开通院前农村急救点,纳入全市120指挥系统统一调度,着力为辖区群众提供急救保障截至目前,累计完成院前急救任务183起。

2.建立两个网络。一是建立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网络。结合县域行政区划和地理位置,分别从庙首、白地、孙村3个镇卫生院,调配9名专业人员,创新组建西乡片“医防融合型”公卫服务团队,专职承担片区3.7万人的基本公卫工作2023年7月1日起,创新实施“两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门诊免费用药、县财政兜底政策,截至目前,全县“两病”免费用药累计33222人次,县财政共兜底28.46万元。二是建立智慧型中医药服务网络。创新将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融入“智慧共享中药房”系统,弥补部分村卫生室中医不足。2024年1月至7月,完成全县基层医疗机构煎煮处方3153人次。延伸“智慧共享中药房”服务,着力为患者免费提供处方审核、用药指导、中药加工、过期药品回收、科普宣传、健康管理六大“药”事服务。

3.创新三项政策。一是创新医疗机构绩效分配政策。制定旌德县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办法》,按照“月督导、季评价、年考核”的工作机制组织实施并落实绩效分配。2023年至今,共发放绩效奖励300余万元。二是创新基本药物“零差率”补助政策。新修订《旌德县村卫生室基本药物“零差率”补助办法》,以“总额预算、定额补助、以报计补”的办法,截至目前,累计对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给予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补助84.64万元。三是创新基层“村医特岗”招募政策。每年设定招录“村医特岗”5名,每人每月基础工资1780元纳入财政预算,绩效工资由政府购买服务、一般诊疗费等经费组成;为“特岗”人员办理“五险”,其中单位缴费部分由县财政全额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共招录“村医特岗”10名。

(三)提升效力,构建规范便捷防治融合“2+2+2”“两病”管理体系

1.“团队+平台”,推进“两病”服务专业化。一是优化专业团队。2023年9月,抽调精干力量组建10支160余人的“两病”一体化服务专业团队。开展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全县开展慢病管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业务培训30余次。二是优化平台建设。2023年8月,我县建设“两病”一体化管理模块,并实现与全民健康信息、HIS系统、双向转诊等平台互联互通。截至目前,全县纳入“两病”一体化管理15758人,其中在管高血压患者12755人(占85.2%)、在管糖尿病患者3003人(占78.9%);签订服务包11853人,其中高血压红、黄标已签约9558人(占74.9%),糖尿病红、黄标已签约2295人(占76.4%)。

2.“教育+干预”,推进“两病”保健智能化。一是开展健康教育。制发《旌德县高血压、2型糖尿病一体化管理试点项目健康教育方案》,发放“两病”健康教育宣传折页4.8万份,制作科普视频2期;开展“两病”防治知识讲座和健康咨询活动38次,受众5000余人次。二是开展健康干预。为签约对象提供辅助检查报告解读,协助其在“两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块中扫脸认证,开具个性化健康指导处方。为确保辅助检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所有检验/检查数据,必须从区域检验/检查系统中获取,严禁手工录入。

3.“中心+门诊”,推进“两病”防治便捷化。一是建设慢病管理中心。今年6月,在县人民医院试点建设医共体慢病管理中心,主要承担“两病”患者治疗、随访、信息推送、健康教育与干预,以及医共体慢病管理人员培训等任务。二是建设“两病”一体化门诊。今年3月,在旌阳镇卫生院建设“两病”一体化门诊,对“两病”患者开展“诊前、诊中、诊后”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在“两病”管理工作中的组织引导、宣传教育作用。初步构建了以医共体慢病管理中心为主导,卫生院慢病管理分中心为协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一体化管理村医、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共同参与的慢病管理新格局。

二、取得成效

(一)县域综合服务能力实现由“弱”向“强”转变。2023年,全县基层门诊量占比69.2%,基层医疗机构出院人次与上年同比增长300%;县域就诊率从2022年的70.45%提升至2023年的81.46%,增长11.01%。今年1-6月份,县域就诊率提升至82.74%,全县综合医疗服务能力和群众满意度显著增强。

(二)群众健康保障水平实现由“低”向“高”转变。随着试点改革的不断开展,资源下沉、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格局有序形成,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价廉的健康服务。同时,促进了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发展。创新家庭医生签约模式,增加个性化签约服务包,2024年总签约率74.99%。截至目前,全县“两病”一体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执行率达90.5%,极大地保障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三)旌德对外形象展示实现由“次”向“好”转变创新实施“村医特岗”招募政策、“两病”门诊免费用药、“智慧共享中药房”等工作,受到省、市党委政府和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充分肯定,以及兄弟县、市观摩学习刘同柱、何淳宽、杨林秀、王义文等领导先后来旌调研指导;今年7月13日、16日,副省长、市委书记李中,市长何淳宽分别在《宣城信息》刊载的《旌德县推进综合试验区建设破解群众“家门口就医难题”》情况专报上批示今年6月22日,《旌德县综合试验区建设“1+2+3”:基层卫生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案例在第四届健康长三角峰会上荣获“优秀案例奖”《健康无忧“夕阳红”》案例经过专家层层评审,入选“2023年党建引领全国公立医院文化建设优秀案例”,全省仅五家成功入选优秀案例,旌德位列全省优秀案例首位;2023年以来,作省级经验交流3次,被市级以上媒体报道179篇(省级以上51篇),其中《旌德县创新村医“引、留、用”机制》《“两病”一体化门诊方便老年患者》,分别被国家卫健委《专班简报》和《健康报》刊发。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补短板、强弱项、优体系、提质量,着力实施基层卫生“1+2+3”改革任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进一步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衡发展,构建更加公平可及、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

 

        回答记者提问

问题1、旌德县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什么?下一步采取哪些具体举措?

答:认真贯彻“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在服务模式、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投入保障等方面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2025 年,县域内整合型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县域内就诊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逐年提升,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镇”。

目前我县采取的主要举措是:

继续建设一个中心,提升次中心医疗服务能力即建设一个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次中心。将次中心打造相当于二级医院标准的服务水平,再投入资金,完善核心科室设置及检验、影像、急诊、手术室等重点科室改造,配置相关设备。

建立两个网络,提升公共卫生和中医药服务能力一是建立一个整合型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内容涵盖公卫中心建设、“两病”门诊免费用药、“两病”一体化管理试点项目建设),打通片区内公卫系统信息壁垒,做到一个片区内公卫服务同质化、专业化、均等化二是建立一个智慧型中医药服务网络。对县中医院的中药库、中药房、煎药房、炮制室按相应标准进行提升改造。通过“智慧共享中药房”项目建设,强化中医院中医特色建设,发挥医共体牵头医院的龙头作用,切实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煎煮好的送上门的中药服务。

完善三项机制。一是完村医灵活管理使用机制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对村级卫生健康公共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进行管理对通过村医本土化培养等途径进入村医岗位的村医,真正实现“县招乡管村用”管理机制二是完善基本药物经费补助分配机制按照“总额预算、定额补助、以采计补、绩效考核、年终结算”的办法,对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给予基本药物“零差率”(40%+20%+40%)销售经费补助,逐步将小病常见病留在村,方便群众就医;三是完善卫生院绩效分配激励机制。按照工作岗位、工作数量、工作质量、群众满意度等综合考量,鼓励卫生院向临床一线、公卫岗位适当倾斜,按月或按季度及时兑现,调动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问题2、今年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重点工作任务是什么?针对重点任务,今年的重点核心任务是什么?怎样推进的?

答:一是持续推进一个中心、两个网络、三项机制建设;二是做实“两病”一体化管理试点项目,在符合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建设能为患者提供诊前、诊中、诊后管理服务的“两病”一体化门诊,在医共体牵头医院试点建设功能齐全的慢病管理中心,制定切实可行的“两病”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方案,通过一系列举措,力争在慢病管理体系建设、医防深度融合等方面为全省提供经验;三是探索开展“1+1+N”深度融合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推进资源整合,人、财、物统一管理,形成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四是与县医保部门共同完善、增加日间病房病种,进一步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

今年的核心重点任务是做实“两病”一体化管理试点项目。

推进情况:截至目前,全县纳入“两病”一体化管理15758人,其中在管高血压患者12755人(占85.2%)、在管糖尿病患者3003人(占78.9%);签订服务包11853人,其中高血压红、黄标已签约9558人(占74.9%),糖尿病红、黄标已签约2295人(占76.4%)。旌阳镇“两病”一体化门诊已于今年2月份建成并开始运行,县医院慢病管理中心于今年6月建设完成,7月份开始运行,制定印发了《旌德县高血压、2型糖尿病一体化管理试点 项目健康教育工作方案》,截至目前,全县共开展健康教育41次,签约对象面对面随访6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