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布会主题:高标准农田建设
二、发 布 单 位:旌德县农业农村局
三、发布会时间:2024年9月25日
四、发布会地点:县政府三楼会议室
五、发布会出席人员: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刘慧
发布人:刘 慧
主持人: 汪红潮
六、参加媒体:旌德广播电视台、《今日旌德》、旌德政府网、旌德先锋网、旌德新闻网、旌德发布、“微旌德”公众号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向大家介绍旌德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工作,首先,向各位长期以来给予旌德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而建设高标准农田就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县农业农村局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目前全县共建成高标准农田14.76万亩,占耕地的74.17%;其中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10.36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的60.27%。
一、全县高标准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全县共投入建设资金2.61亿,新建高标准农田14.76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4万亩。项目覆盖了全县十个镇,所有行政村。累计修建灌排渠120公里、疏浚清淤河道13公里,建设护岸71公里、拦河坝48处,修建机耕路131公里、山塘水库55座、机耕桥30座。并建成有机绿肥示范片、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片8.6万亩,一体化育苗厂房3座,水肥一体化示范片2处,一体化深加工系统9条,通过田块的置换和合并,以及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真正实现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农田新面貌,不断助推农业现代化。
如旌德县沃农供销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加工、生产、销售、电商、订单式生产、销售一体化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公司在三溪镇霍家桥村流转了500余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育秧厂房,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再如蔡家桥镇华川村将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作为集体资产流转给种植大户,流转价格由原先的400元每亩提升至改造后的600元每亩,农作物亩产也由原来的550公斤提高到650公斤,亩均生产收益增加1200元,村集体年收入普遍增加10万元左右。土地“颜值”与“产值”齐头并进,既增加了农户收入,又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
二、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设计
旌德县总体地貌是“七山二水一分田”田块分布散且不规则,这一先天的地貌特征加大了高标准农田的建设难度,为了科学合理的做好项目谋划工作,全面体统的进行项目管理,从多方面统筹推进项目。一是强化项目管理。我县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办公室,办公室统筹负责项目申报、招标、实施、验收等工作,项目实施乡镇成立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组,负责施工场地环境矛盾协调工作。二是完善制度管理。我县建立了农田建设专家库、工程管护制度、项目管理制度、竣工验收制度等一系列相关制度,提升农田建设工作在项目立项、方案评审、施工检查、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三是编制规划方案。编制完成《旌德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年规划(2021-2030)、《旌德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2023-2035年),建立农田建设项目库,由各镇按年编制初步设计申报入库,申报项目经专家评审、公示纳入项目库,按年度任务库内择优选取。
(二)加强项目管理、严控施工质量
工程建设质量是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以持续发挥效益的基础,在质量监管上我县采取了以下四点措施。一是严格把控建筑材料。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由监理和施工员、项目经理三方在场取样送检,对不合格的原材料一律不准进场、不准使用。二是严格把控施工单位。所有的建设项目均通过公开招投标的形式进行,对中标后项目管理人员履职考勤不到位的中标企业,一律上报县公管部门进行不良记录,以落实项目管理人员到岗履职。三是严格执行项目监理制度。监理全过程跟踪,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每日巡查,重要工序旁站,一般工序巡视,未经验收一律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四是坚持开展群众监督制度。采取农民监督员制度,在项目区选定合适的村民作为质量监督员,参与到项目实施中,对项目质量进行全过程监督。
(三)创新建设模式、加大资金投入
在完善农田基础设施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一是“定制化”建设农业“标准地”,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依规开展集中连片土地流转。灵活采取土地互换、土地入股、确权确亩不确界等方式,妥善处理“夹心地”“插花地”等问题。同时加快农业经营主体的内培外引,组织引领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结合承包经营地块条件,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促使高标准农田在规划设计、建设过程中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量身定制”,按需建成农业“标准地”。 二是充分利用国家和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支持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和项目扶持,拓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资金来源,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引导种粮大户、农村合作社、村委会、农业企业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行“农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社会化企业”组织形式,一体化推进土地整治、宜机化改造、耕地质量提升等高标准农田建设新模式。鼓励农业企业加大项目投资,实现与财政资金优势互补,分项实施工程内容,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共同投入的良好局面。
(四)坚持建管同步、发挥长远效益
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明确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义务。一是及时移交管护。项目完工验收后。将产权移交给项目镇村管护并做好登记造册,做到管护主体明确。以村民小组(组长)为单位,成立管护机构,明确管护措施,落实落细管护责任,工程后期管护主要由收益镇、村组负责维护,确保“建成一片、管好一片、受益一片”。二是筹措管护资金。不断加强管护资金投入,多渠道筹措管护资金,管护资金由县财政局统一专户管理,工程损毁时按程序修复后采取报账制拨付管护资金。目前累计筹集管护资金130余万元,修复损毁工程15处,补助管护资金30余万元。三是拓展管护渠道。积极探索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潜在缺陷责任保险制度,实现“工程质量+灾毁损失+管护服务”风险保障,并通过“保险+监理+服务”模式,运用保险在风险评估、防灾防损以及理赔兑现等具体业务方面的优势,畅通管护资金来源通道,解决高标准农田项目“建后管护难”的难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我县将着力提升农田耕地质量,提升农业科技化、现代化和数字化水平,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相结合,以进一步提升农业领域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为目标,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从而实现全县农业发展的现代化。
回答记者提问
问题1:能否介绍一下今年我县高标准农田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旌德县2024年高标项目任务数0.9万亩,投入资金2525万元,项目分为旌德县蔡家桥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及旌德县云乐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蔡家桥镇项目建设任务0.48 万亩,其中新建项目 0.18 万亩,改造提升项目 0.3 万亩,建设地点包括朱旺村、凡村、庆丰村、乔亭村、汤村、三合村6个行政村,计划投资1365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新建灌溉渠7.05公里,修复塘坝3座,新建及修缮小型拦河坝30座,新建农桥3座,渠系建筑物71座,地力培肥4600亩,土地平整300亩,新建机耕路4.5公里,沟道治理0.65公里。云乐镇项目建设任务0.42 万亩,其中新建项目 0.02 万亩,改造提升项目 0.4 万亩,建设地点包括张村、刘村、陈岭村、许村、洪村5个行政村,计划投资116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灌溉渠4.9公里,新建、修缮小型拦河坝14座,新建过水路面3座,修复塘埂1座,新建农桥9座,渠系建筑物72座,地力培肥3600亩,土地平整300亩,新建、修缮机耕路,4.17公里,沟道治理2.58公里。
问题2:接下来高标准农田有什么样的规划?
答:我们已经编制了《旌德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年规划(2021-2030年)》和《旌德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2023-2035年)。按计划我们将以每年1.5万亩的规模进行后续建设并以老项目区改造提升为重点。计划每年改造提升1万亩,新建0.5万亩。逐步将亩均投资提升到3000元/亩。按照总体规划方案,按年度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库,各镇编制初步设计报请入库,入库项目经专家评审、公示后纳入项目库统一管理,按照年度建设任务库内择优选取。目前我们已经完成旌德县2025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入库工资。2025年入库建设面积共计2.4万亩,投资金额共计7200万元。入库项目为:1.旌德县俞村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地点旌德县俞村镇杨墅村、凫阳村、俞村村、合锦村、桥埠村、芳岱村。建设面积8000亩,投资总额2400万元;2.旌德县旌阳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地点旌德县旌阳镇凫山村、华丰村、柳溪村、新庄村、凫秀村、板桥村、霞溪村、浩庄村,建设面积8000亩,投资总额2400万元;3.旌德县庙首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地点旌德县庙首镇新水村、里仁村、练山村、庙首社区村、东山村,建设面积8000亩,投资总额24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