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德县生态环境分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县生态环境分局> 政策法规> 部门文件
索引号: 11341700MB17572594/202407-00090 组配分类: 部门文件
发布机构: 旌德县生态环境分局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名称: 关于印发《徽水河流域旌泾交界国控断面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 文号:
生成日期: 2024-07-29 发布日期: 2024-07-29
索引号: 11341700MB17572594/202407-00090
组配分类: 部门文件
发布机构: 旌德县生态环境分局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名称: 关于印发《徽水河流域旌泾交界国控断面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
文号:
生成日期: 2024-07-29
发布日期: 2024-07-29
关于印发《徽水河流域旌泾交界国控断面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4-07-29 10:55 来源:旌德县生态环境分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各有关镇,各有关单位:

为推进徽水河(旌德段)流域旌泾交界国控断面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经研究,制定《徽水河流域旌泾交界国控断面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24321

 

 

 

 

 

 

 

 

 

 

徽水河流域旌泾交界国控断面水环境

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为持续推进徽水河(旌德段)流域旌泾交界国控断面各项水环境治理措施落实,保障徽水河流域(旌德段)水环境质量持续、稳定达标,逐步改善流域水生态系统,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推进城镇生活污染源深度治理,有效管控畜禽养殖业和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入河污染负荷进一步降低,逐步改善流域水生态系统,保障旌泾交界国控监测点位的水环境质量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月度超标次数逐渐减少,水环境质量同比改善。

二、整治任务

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协调、系统治理,分类施策、重点攻关制度保障、严格执法的治理原则,坚持问题导向,远近结合,统筹推进徽水河流域综合治理。重点推进以下几方面整治任务:

(一)强化深度治理措施

1.持续推进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水深度治理针对城区污水处理厂出水总磷污染占比高导致旌泾交界国控断面总磷长期高位问题,旌德县污水处理厂要保持深度治理设施长期稳定运行,确保排水总磷指标稳定达到地表水类标准,其他指标优于一级A标准。流域内其它污水处理厂排放水质优于一级A标准。(责任单位:县住建局)

(二)完善污水收集和集中处理设施

1.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推进城区污水厂网提升改造,重点核查旌德县城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谋划实施旌德县城区污水厂处理工艺技术升级改造项目。(责任单位:县住建局)

2.完善城镇管网体系优化建设。开展旌德县城区雨污管网核查、检测工作,全面梳理范围内地下雨污水管道、检查井、化粪池等,对雨污水管网进行疏通、清理、视频检测,对需要整改和修复或新建、改正错接、漏接部分的提出设计方案。全面完善配套管网建设,落实城区管网全覆盖、雨污彻底分流等管网工程改造措施建立管网健康度排查结果信息系统,实现污水管网管理的信息化和台账化。提高城区污水收集率和降低污水漏排溢流率,削减徽水河流域的污染负荷(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城管执法局)

(三)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

1.推进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根据农村不同区位条件、村庄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受纳水体情况等现状因地制宜、优化布局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管理,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监督管理,建立健全例行排污监测制度,按要求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监督性抽测。(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分局、流域内各镇人民政府)

2.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建设。建立符合地区实际的农村垃圾长效治理机制,健全农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整治,有效解决垃圾乱堆乱放、简易填埋等突出问题。基本建立健全村庄保洁体系,实现有齐全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长效的资金保障、有完善的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户分、村(社区)收、镇处理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垃圾收集处理体系。探索和推广政府购买服务、企业一体化运作、委托第三方监管的工作机制,逐步实现城乡生活垃圾统一规划、建设、运行和管理。针对偏远地区,鼓励偏远地区就近建设小型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减少长途运输成本,积极推行农村垃圾就地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模式。(责任单位:县住建局、流域内各镇人民政府、县城管执法局)

3.推进禽畜养殖业污染防治。优化畜禽养殖禁、限养区对于农户分散式畜禽养殖,逐步采用干清粪作业,减少污水和粪便流失;修建秸秆、粪便、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发酵池,处理有机垃圾等废弃物,生产沼气和有机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做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域畜禽养殖规划,参照 2019 年新颁布的《畜禽粪便堆肥技术规范》(NY/T3442-2019),实行规模化畜禽粪便的集中处置(有机堆肥)资源化利用、养殖废水处理回用或达标排放。严格控制流域内畜禽养殖总量。(责任单位:流域内各镇人民政府、县农业农村水利局)

4.推进种植业污染防治。大力倡导农业绿色生产,实施化肥、化学农药减量和替代措施,推动科学合理施肥施药,有效减少含磷化肥使用,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专业防控,持续推进绿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有效削减农业面源污染。针对种植业污染较大村镇的沟渠建设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对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中的氮磷等物质进行拦截、吸附、沉积、转化、降解及吸收利用,有效拦截农田流失的氮磷等养分,达到控制养分流失、实现养分再利用、减少农田面源水体污染物等目的。(责任单位:流域内各镇人民政府、县农业农村水利局)

5.开展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坚持以流域干支流、源头溪流、沟渠、村庄、农田湿地等为重点,做到一条河流一个整治方案,持续开展河流沿岸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行动。加大河道沿岸及周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力度,严格管控河流沿岸各类污染物处置,及时清扫河流沿岸垃圾,打捞河流水面垃圾及各类漂浮物,做到河流清洁常态化、水资源保护长效化。努力完成环境综合整治任务,打造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徽水河。(责任单位:流域内各镇人民政府)

(四)加强生态保护与恢复

1.科学调度生态补水。完善并落实徽水河流域(旌德段)生态流量联合调控机制,及时掌握天气状况和水质自动站数据跟踪水质变化情况,在满足防洪和供水安全的前提下,科学调度节制闸,改善河流水力条件,提升水体自净能力。(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分局、县农业农村水利局、流域内各镇人民政府)

2.加强河中蓝藻和水草清捞防控。坚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徽水河流域(旌德段)蓝藻等藻类重点发生和水草广泛聚生区域,建立蓝藻、腐烂水草巡查-打捞-运输-处置-资源化利用机制。统筹协调沿河镇、村对徽水河蓝藻及徽水河和主要入河支流影响水质的水草进行清理打捞。(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水利局、流域内各镇人民政府)

(五)全面加强生态环境监管

1.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加强徽水河周边的环境监管力度,将涉水工业企业、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列入环境执法和监管重点,开展联合执法查,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依法严厉打击向流域水体偷排偷放污水垃圾等行为。进一步强化水质预警监测和监督性监测,增设入河断面和排污口的监测点位,强化靶向环境监管依据。(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分局、流域内各镇人民政府)

2.落实河(湖)长制联防联控机制严格落实徽水河流域河(湖)长制,发挥河(湖)长制的作用,借力推动成效确保徽水河流域(旌德段)生态环境质量;根据徽水河流域(旌德段)各个河段实际,建立跨界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和全流域水污染防治联动机制。(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水利局、县生态环境分局、流域内各镇人民政府)

3.推进设立徽水河综合管理机构。开展前期调研,谋划设立统筹管理、责权明晰、运行高效的徽水河综合管理机构,实行统一领导和监督管理,确保各类规划和方案的实施。(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分局、流域内各镇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明确责任主体

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安排工作进度,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制定责任清单,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各镇要守有责、守尽责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加强指导,强化监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

)建立区域联防

建立起徽水河流域(旌德段)联防联控机制,推进绩溪、旌德县一体化合作机制,联合开展水质监测,强化水环境污染防治,及时沟通协调、处置问题,齐抓共管做好河流管护。

)推动全民参与

开展环境教育宣传,弘扬环保理念。强化公众环境意识,践行绿色生活。推动环境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实现水源地、污染源、流域涉水企业污染排放情况等有关信息的及时披露,保障公众对流域与区域水环境质量的知情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