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德县卫健委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安排
发布时间:2024-05-15 09:58
来源:旌德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2023年旌德县卫健委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扎实推进基层综合试验区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2023年度卫生健康和人口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3年重点工作
(一)党建引领卫生健康工作开启新起点。一是强化党员教育。认真落实卫健委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等制度,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等,组织举办卫健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轮训班。坚持“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制度,扎实开展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等工作。二是抓实党组织建设。进一步优化公立医院基层党组织设置,县人民医院党委在9个党支部的基础上增设二病区党支部和六病区党支部,县中医院党总支撤销原县中医院党支部分设住院党支部、门诊部医技党支部和行政管理党支部。举办“勇担健康使命,铸就时代新功”医师节表彰大会暨文艺汇演活动。三是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把开展好主题教育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扎实推进主题教育各项工作全面展开,制定实施方案、学习计划等,结合“深入一线听民意 聚焦诉求解难题”活动和“六重六轻”专项整治,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四是做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切实增强做好巡视整改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扎实做好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对存在的问题不掩盖、不回避、立行立改、全面整改。
(二)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新篇章。一是建设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次中心。确定具备一定医疗辐射能力的庙首中心卫生院作为次中心,加强检验科、影像、急诊抢救及手术室等硬件设施投入,完成内、外、妇、儿、中医康复、全科诊室等科室设置。9月1日起庙首镇农村医疗急救点正式恢复运营,纳入全市120网络系统。二是建设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持续优化公卫平台功能设置,创新家庭医生签约模式,签约率73.99%。扎实推动“两病”免费医疗,积极推进高血压、2型糖尿病一体化管理试点工作。三是建设智慧型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县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水平。创新开展“智慧共享中药房”项目,建立智慧共享中药房数字化平台,实现“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中医药”服务。四是建设三项保障机制。完善医疗机构绩效分配机制,落实基本药物零差率补助机制,创新“特岗”招募机制,每年设定5名“村医特岗”面向部分本土化培养的村医及社会医学临床专业毕业生实行公开招录。
(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一是纵深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县委高度重视,明确一名副县长分管医疗、医保、医药工作,成立县委卫健发展工委统筹领导全县医疗、医保、医药事业发展工作,推进“三医联动”综合改革、谋划重大项目和建设等。二是提升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成效。落实县级医院“县域龙头、城乡纽带”功能定位,初步完成胸痛、卒中、危重孕产妇救治和新生儿救治等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任务,开展分片帮扶和专家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三是推进特色专科及医联体建设。县人民医院眼科入选市级重点培育专科,康复医学科病区、心血管内科、肿瘤科、介入中心投入使用,打造心血管内科、痛风、肝病等特色专科;县中医院成功申报中医药特色专科风湿痛病科和肛肠科。县人民医院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
(四)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迈上新高度。一是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训和引进。2023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9名、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2名、农村订单定向免费生6名、县人民医院校园招聘1名,12名高考生与县医院签订定向培养就业协议,村医订单定向委托培养签订4名。开展全科医师、骨干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培训,9名卫生院医务人员至牵头医院学习,牵头医院长期下派帮扶专家1名。二是深入推进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印发《旌德县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方案》,逐级开展谈心谈话669人次、签订承诺书205份,主动上缴“红包”回扣6人0.7万元;制定《旌德县2023年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行动工作方案》等,健全完善作风建设各项制度,不断深化医疗卫生领域行风建设和腐败治理。三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建立以中医药特色服务为主的医养结合病房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推进“方便看中医,放心吃中药”活动,积极开展中医药人才培养,创成5个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及时传达国家卫健委和国家市场局关于灵芝作为药食同源的批复,全力保障我县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工作。四是无偿献血工作稳步落实。积极开展无偿献血计划招募工作,自供率153.22%、千人献血率10.74‰。4月1日起落实无偿献血“三免”激励政策。
(五)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新冠疫情转段救治平稳有序。按照“健康监测、分类管理、上下联动、有效救治”原则,统筹区域医疗资源,强化卫生应急保障,建立全县“一张床”机制,实现疫情平稳有序转段。二是持续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开展慢病防治工作,提升死亡监测、肿瘤监测质量,推进癌症综合防治。严格规范传染病报告和质量管理,艾滋病防治工作有序开展,全面推广高危行为干预措施;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落实患者发现管理和困难患者医疗救助。三是“两癌”筛查扎实推进。完成宫颈癌筛查2701人、乳腺癌筛查1000人。做好新生儿听力初筛、复筛、转诊等工作,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率99.6%,新生儿听力障碍筛查率99.6%。四是完善健康养老医疗卫生服务保障。组织县中医院开展规范化老年医学科建设,指导旌阳镇北门社区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组织开展敬老爱老系列活动。
(六)推进“健康旌德”建设取得新成效。一是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在建项目公共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项目预计年底全部完工,今年申报项目3个,正在资金申报中。二是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持续跟进。积极发挥产业组牵头单位作用,主动对接招商部门获取信息,今年外出招商12次、接待客商9批次。三是爱国卫生运动扎实推进。开展工作场所、城乡社区、市场、重点场所环境整治,通过“五进”活动普及爱国卫生健康科普知识,申报创建2个国家卫生镇、1个省级卫生镇、1个省级卫生社区,完成省级卫生县城、国家卫生镇和省级卫生镇复评工作。四是卫健监督执法工作压茬推进。开展医疗机构医疗卫生监督检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督查,美容美发场所检查等。完成国家“双随机”监督抽检55户次,查办各类违法案件25件。
(七)惠民生“暖民心”行动推进新水平。一是健康口腔行动持续推进。县医院增设牙椅1张,全县新增牙椅5张;两家县级医院均设置口腔科,开设午夜间、无假日门诊。完成牙病防治暨口腔卫生中心建设,组织开展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宣传活动。二是安心托幼行动稳步推进。新增托位建设50个、县级普惠性托育机构评估认定1个。做好春、秋季入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工作,按时拨付托育服务项目资金。组织开展“普惠托育 共同行动”活动,指导托育机构制作托育服务宣传视频。三是奖特扶工作有序推进。落实各项计划生育奖励和扶助政策,确认奖特扶、节育手术并发症及一次性奖励等对象。严格落实特殊困难家庭“三个全覆盖”,4个省级家庭发展服务中心继续开展家庭保健、科学育儿、养老照护等服务。四是强化职业健康管理。举办2023年全县企业职业健康工作培训班,组织开展健康企业创建、职业健康达人等活动。做好各项监测与风险评估工作,实施分类治理、综合施策,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劳动保护、职业卫生防护等制度,落实企业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
二、取得成效
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省级健康促进县、省级生命健康产学研基地、省级优质医养结合示范县、第五轮全省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县等荣誉称号。2023年我县被确定省疾控中心为定点帮扶县3年。卫健委机关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单位称号。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计划生育协会和基层卫生工作名列全市第一;医养结合工作位于全市前列,旌德县人民医院获得省级优质医养结合示范机构称号,旌阳镇卫生院获得省优质医养结合示范中心称号;县医院获全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考核优秀等次等。10月9日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秘书处印发《关于学习推广旌德县医改创新做法的通知》学习借鉴我县有关医改创新做法;11月8日旌德县强化村医队伍的“引、留、用”机制创新做法被国家卫健委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工作简报采用;11月21日在全省“两病”一体化管理试点项目视频推进会上旌德作交流发言;12月12日全市医改、医政、中医药、医鉴工作会议在旌德召开,12月27日全市“两病”一体化管理工作现场会在旌德召开。
三、存在问题
一是县域各级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短缺,本科及以上高层次人才严重短缺。二是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缓慢,医疗服务水平不高。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巩固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成果;二是补齐基层卫生短板提升服务能力;三是持续推动县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四是大力推动中医药服务创新发展;五是积极推动生命健康产业稳步发展;六是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化优化改造项目建设;七是推进日间病床按病种付费工作;八是扎实推进健康口腔、安心托幼暖民心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