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德县三溪镇政府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旌德县三溪镇政府> 基层政务公开> 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服务>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播活动
索引号: 11341730003260721J/202403-00150 组配分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播活动
发布机构: 旌德县三溪镇政府 主题分类: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
名称: 传统竹编的50年匠人匠心 文号:
生成日期: 2024-03-11 发布日期: 2024-03-11
索引号: 11341730003260721J/202403-00150
组配分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播活动
发布机构: 旌德县三溪镇政府
主题分类: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
名称: 传统竹编的50年匠人匠心
文号:
生成日期: 2024-03-11
发布日期: 2024-03-11
传统竹编的50年匠人匠心
发布时间:2024-03-11 17:06 来源:旌德县三溪镇政府 浏览次数: 字体:[ ]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不仅仅是清雅澹泊、谦谦君子的代名词,更是万家烟火中的不可或缺。

“我们家从我父亲那辈开始做竹编,到现在已经有五十多年了。”冬日阳光倾泻而下,张卫东正坐在自家竹器店门前埋头编织着一件竹编制品,一根根篾片在他手里翻腾起舞,来回穿插错落有序,竹筐的纹路全在方寸之间。


竹编是将竹剖劈成篾片或篾丝并编织成各种用具和工艺品的一门手艺,传统竹编工艺不仅历史底蕴深厚,更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环顾张家竹器店,小到竹筷筒,大到竹篮、竹筛、竹篓、竹筐等,三四十种竹编制品或堆或放,陈列有序,琳琅满目。

“竹编对于竹子也是有要求的,必须要用三年以上的毛竹作为原材料,经过砍、锯、剖、劈、刮、抛等等一系列工序,精心打磨,使篾片逐渐变得光滑,这是编织前的必经之路。”言语间,张卫东放慢速度,展示了手中的篾片。他的家中有一小片竹林,每天早晨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山砍竹子,七八点钟开始剖竹,经过整整4个小时的工序才处理好现在编织所用的篾片,所以他一般都在下午才开始正式编织,每天大概可以做2件竹编制品。

三溪竹编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凭借着环保实用远近闻名。说起传统竹编技艺,张卫东表示,自己从十几岁开始就跟着父亲学习做竹编,一道道工序从头学起,剖了好几年竹子才逐渐上手编织。

“我家的竹编结实耐用,而且种类很多,所以很多人都喜欢来我家买竹编。这门手艺在我这里传承了几十年,我会继续坚守,同时也希望更多人能够看到我们三溪的竹编。”为了紧跟时代的潮流,张卫东将实用与美观融为一体,不断创新着竹编制品,他的巧思在墙角的竹编提手袋和货架上的竹编收纳盒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一个人,一个板凳,一把篾片,几十年时间变迁,张卫东从未放下手中的刀与竹,对传统竹编工艺的深深眷念和不舍早已被融入手中的篾片之中,在他的匠心打造下一一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