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德县孙村镇政府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旌德县孙村镇政府>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索引号: 11341730MB1189183K/202404-00152 组配分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发布机构: 旌德县孙村镇政府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名称: 孙村镇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文号:
生成日期: 2024-04-26 发布日期: 2024-04-26
索引号: 11341730MB1189183K/202404-00152
组配分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发布机构: 旌德县孙村镇政府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名称: 孙村镇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文号:
生成日期: 2024-04-26
发布日期: 2024-04-26
孙村镇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4-04-26 14:55 来源:旌德县孙村镇政府 浏览次数: 字体:[ ]

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一般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工业总产值力争达10亿元以上。

(一)围绕经济支撑,推动产业质效新提升

一是保障要素持续发力。坚持“向存量要空间、以低质换高效”,建立闲置土地资源台账,盘活原扬子恒河公司80亩保障活性炭产业发展,积极与国有公司对接,探索通过收购或以土地入股等方式与企业联营,力争盘活“小三线”、孙村中学等存量土地100余亩。统筹可利用建设用地,拟实施增减挂项目30余亩。坚定不移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深入企业,开展走访座谈,动态更新完善“一企一策”,开展用地报批、人员招聘、融资贷款等针对性的指导帮扶,为企业发展做好服务。二是招商培育扩量提质。锚定长三角、珠三角、长江经济带等区域,重点围绕新材料和电子配件两大新的支柱产业,加大企业对接力度,强化招商项目线索转化率,做好在建项目服务保障,全力以赴实现招大引强新突破。力争全年签约亿元以上投资项目4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个;千万元以上投资项目投产4个。着力培育骨干龙头企业,向“专精特新”企业发展,鼓励企业延伸产业链、加大技改投入,引导传统砂石行业向粉体新材料等深加工方向转型,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力争新增规上企业10家。三是项目建设高效推进。突出规划引领,打造“一镇双园”的园区平台新格局,引导小微企业向园区集中,促进产业集聚,提高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率,完成双园区的总规和规划环评编制。更新完善项目库,分领域谋划产业园二期等一批专项债、EOD项目130余个14.5亿元,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完善人才公寓、污水处理等配套基础设施,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全力保障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年产20万吨粉体项目、城乡供水一体化等在建重点项目。推动木竹壳二期、千帆科技项目及泽迪公司等加快落地投产。

(二)围绕乡村振兴,推动“三农”发展新成效

一是促进农业高质高效。2024年稳定粮食生产1.02万亩。大力培育乡村产业带头人,新增新型农业主体不少于5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不少于1家,县级以上龙头企业不少于3家,培育发展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旌德黄牛,建立年出栏万头标准化黄牛养殖场及黄牛生产销售一体化服务中心。采取“支部引领+合作社流转+企业运营+中心服务”方式,实现农业种植“大托管”,力争2024年新增流转托管土地1000亩。探索建立抖音等平台新型农业联结机制,建立“电商创客服务中心”,让石井芮枣、玉屏香薯、牛山白茶等“土特产做好大文章,小农户进入大市场”。启动石井芮枣、皖南木雕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二是促进农村和美宜居。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城乡供水一体化、中小河流治理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结合EOD模式,提升镇村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抓紧抓牢“千万工程”机遇,完成新建村南门街美丽乡村建设,力争打造成徽风皖韵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示范点,努力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三是促进农民富裕富足。打造农旅融合新业态,结合“大黄山”旅游开发等契机,积极融入“黄-泾”线,谋划的碧云“小三线”、玉屏传统村落、合庆盘古生态旅游区等项目,构建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旅游黄金线。谋划帮扶工程项目7个,总投资412.25万元,其中投资228万元实施2个集体经济发展产业项目,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带来13.6万元收益。加强民宿经济、庭院经济等建设,扩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结合“国储林”项目,探索建立“林地变股份、农户当股东、收益有分红”的集体林地股份合作经营制度。严格落实帮扶政策,完善动态监测帮扶体系。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提高帮扶对象生活水平。

(三)围绕以人为本,推动民生福祉新改善

一是强化落实社会保障。全面落实特困供养、城乡低保、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救助政策,保障低收入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严格落实各项计生奖特扶、孕产妇及儿童保健规范管理等工作,持续推进妇女两癌筛查、孕前优生优育检查等民生工程工作。持续推进“15分钟医保服务圈”建设,加强医保征缴工作力度,做到应保尽保。继续巩固省级卫生乡镇创建成果,力争创建国家级卫生乡镇。坚持做好“治理六乱,开展六清”工作。二是坚持推进就业服务。鼓励支持创业带动就业,为产业发展和农村兴旺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以“两个园区”作为重点,常态化通过招聘会、线上线下发布招聘公告为企业提供就业支持。健全企业用工服务制度,建立校企定期联系沟通机制,加强校企合作,组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培训机构与企业对接。引导企业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创造力和能动性。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鼓励企业成立工会组织,常态化开展工会活动,用企业文化感染人,用真情实意留住人。三是持续完善公共服务。常态化开展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慢性病管理、老年人体检、幼儿体检、免疫规划等工作。加强企业走访,深入企业开展职业健康工作。坚持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推进孙村卫生院新大楼尽快投入使用。持续加强殡葬改革宣传,倡导文明生态殡葬新风。玉陵公墓加快施工进度,力争4月份完工。扎实做好兵员征集、基层民兵队伍建设、国防教育宣传、拥军优属等各项工作。

(四)围绕绿色生态,推动环境保护新进展

一是狠抓源头防治污染。持续开展渣土扬尘、秸秆焚烧等专项治理,加强重点行业、重点地段生态环境监管,深化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开展群众身边突出环境问题专项巡查,推进问题发现、交办、整改闭环管理。大力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管理,推进农膜科学使用、回收利用。二是做实做深“四长联动”。推行“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长”制、田长制、林长制、河长制四“长”联动,以“制”促“治”。深入打好三大保卫战。对历年来交办的各类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开展“回头看”,保持整改成效。落实森林资源保护各项工作,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不法行为,持续加大森林防火巡查力度,严格执行禁火令,强化火源管控措施,保障森林资源安全。加强水域岸线管护,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三是持续推动绿色发展。推进散乱污清零行动。严控“两高”项目审批,引导重点企业绿色转型升级,提高能源资源使用效率。依托工业孵化器“筑巢引凤”,形成“虹吸效应”,招引一批高效益、高质量企业。持续巩固砂石资源管理各项成果,及时处置非法采挖行为,坚决做到零新增。指导各矿山企业做好矿山绿化工作。加强垃圾分类处理宣传,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五)围绕社会大局,推动长治久安新局面

一是强化提升社会治理。扎实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打早除小”“察、访、管”三项工作,有效运用“雪亮工程”智能化平台和“干部联企”网格化模式,深入推进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工作。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健全网格员、法律明白人培育管理制度,用好用活“百姓说事点”“以和为贵”等基层治理品牌,巩固提升“四必四定两全”信访矛盾化解和公检法协调联动工作机制,依法打击和严密防范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力提升镇域社会治安及法治营商环境。二是筑牢筑实安全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措施,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着力提高安全生产管理能力,坚决防范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扎实抓好防汛抗旱、食品药品、燃气安全、森林防灭火等各项工作,加强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传承文化培育新风。深入挖掘“小三线”历史文化、红色文化,鼓励文学艺术创作,着力打造红色教育、康养休闲等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多层次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加强基层公共文化阵地建设,常态化开展公益电影、文化惠民工程进乡村,不断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持续推广“新风堂”建设使用,倡导文明新风尚。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是政治坚定永葆本色。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将党的创新理论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全方位、全过程。切实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在孙村镇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推动全镇党员干部思想大解放、环境大优化、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任务大落实。

二是坚持加强依法行政。坚持领导干部学法,提升领导干部职工法治思维,提高学法用法能力,夯实法治政府建设基础。持续开展“八五”普法,不断增强干部群众法治意识。不断完善合法性审核和行政执法责任制度,规范行政决策和行政执法行为。自觉接受人大代表和群众监督,虚心听取社会各界建议,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和“三书一函”指导意见,主动回应群众关切问题。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提升“12345”市民服务热线办理工作水平。

三是切实强化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坚持勤俭节约,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加大资源向民生领域倾斜力度,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持之以恒聚焦作风建设,加强干部队伍管理教育,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关键岗位风险防控,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监督管理。着力建设廉洁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