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及时妥善处理我校发生的安全紧急事件,提高紧急情况处置的快速反应和协调水平,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学校安全应急处理机制,迅速、及时、积极的开展各项处置工作,最大限度的降低损失,有效保障师生及学校生命财产安全,切实维护教育稳定和社会安定。
二、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安全紧急情况处置小组:
组 长:唐卫俊
副组长:胡 杰
成 员:教导处、德育处、总务处、保卫处、各班班主任
三、各类应急预案
(一)校门口(100米以内)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1、发生交通事故后,值班老师迅速赶到现场。
2、值班教师根据情况迅速打120和110请求支援或直接送该生到医院就医。
3、通知校领导和其它教师到场进行组织工作。
4、组织保护好现场,看住肇事车辆及肇事人以备交警部门进行事故处理。
5、保卫处迅速报告教体局和交通运输部门。
6、班主任及时通知受伤者家属。
7、积极配合交警做好事故处理。
(二)校门口突发学生打群架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1、一旦在学生在校门口(学校门口附近200米)发生伤害事故时,值班教师迅速到现场制止伤害的进一步发展。
2、值班教师根据情况迅速打120和110请求支援或直接送该生到医院就医。
3、通知校领导和其他教师到场进行组织工作。
4、保卫处迅速报告镇政府,教体局和交通运输部门。
5、班主任及时通知受伤者家属。
(三)外来人员冲击学校应急预案
为防止外来人员冲击校园,破坏校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对师生生命财产造成伤害,特制定如下应急预案:
地点:校门口
1、学校上课期间,外来人员冲击校园时,门卫打110并通知校领导及保卫人员,关闭大门。
2、领导及保卫人员2分钟内到校门口。
3、保卫人员向公安、主管部门报告,采取非致命手段使其停止违法活动。
地点:校内
1、如社会人员到校对学生造成伤害时,在场学生、班干部要及时向班主任、任课老师或学校其他老师报告。其他同学要采取积极措施疏散。
2、班主任和学校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制止,并拨打“110”报警。
3、班主任、保卫人员对伤者应及时送医院就诊,及时上报镇政府、教体局。
4、积极配合公安部门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做好有关材料的收集。
5、通知受伤者的家长或家属。
6、妥善处理事故。
(四)午休时间突发学生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1、一旦学生在午休时间于校内发生伤害事故时,值班教师迅速到现场制止伤害事故的进一步发展。
2、值班教师根据情况迅速打120和110请求支援或直接送该生到医院就医。
3、迅速通知班主任和学校领导。
4、其他在场教师做好其余学生的组织工作。
5、班主任或值班教师通知受伤者的家长或家属。
6、妥善处理事故。
(五)学生楼梯通道拥挤踩踏应急预案
1、一旦在学校楼梯通道发生拥挤踩踏事故时,在周边教师迅速到现场按各教学楼的应急疏散方案有序地进行疏散。让学生通知校领导和其它教师到场进行组织工作
2、值班教师迅速到位,根据情况迅速打120和110请求支援或直接送受伤害学生到医院就医。
3、通知领导和其它教师到场进行组织工作。
4、其它在场教师做好其余学生的组织工作。
5、班主任通知受伤者的家长或家属。
6、妥善处理事故。
(六)校园被盗事件应急预案
1、处置事件的组织:安全紧急情况处置小组。
2、报警程序:
(1)发现案件时,发现人员应及时向学校总务处、校领导、安全紧急情况处置小组报警。
(2)根据案情向公安机关报案。
3、处置措施:
(1)接报后,安全紧急情况处置小组成员迅速赶到现场,同时向学校领导报告。
(2)安排人员保护现场,同时向知情人了解被盗物品的名称和数量,并做好登记。
(3)根据被盗物品的数量和价值,经请示后向公安机关报案。
(4)积极协助公安人员勘察现场,为侦破案件提供条件。
(七)体育活动事故应急预案
本预案是指学生在体育课、体锻课活动中,因活动保护不当造成的事故,轻则挫伤、擦伤、关节损伤、肌肉抽筋、拉伤,重则造成骨折、呼吸紊乱、严重休克甚至丧失生命。伤害事故一般发生在球类活动、体操、田径运动等运动项目中。
1、组织机制
(1)组织领导
体育活动伤害事故处理由校安全领导小组和体育教师组成。
(2)人员分工
报 警:体育课授课教师
调查报告:医务人员、学校安全领导小组
护送伤者:班主任、医务人员
2、体育活动事故的预防
(1)加强思想教育、增强防范意识。学生好胜心强,经验不足,思想上麻痹大意,缺乏预防事故的意识。
(2)完善活动设施建设和管理。运动场地要保持平整,不应有坑洼、石块等,地面不宜太硬、打滑;球架、球门要定期检修;室内球场注意通风、采光。
(3)教学和训练、竞赛活动必须精心设计、严密组织、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①建立良好教学秩序、重视课前准备;教师、学生着装规范,必须穿着体育服装上课,学生不准穿皮鞋、有跟鞋、凉鞋,女学生不穿裙子上课。
②精密组织教学,加强纪律教育。体育教师必须经常反复地向学生进行遵守纪律、遵守常规、服从组织、遵守游戏规则等方面的教育。
③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相互保护的意识。
④体育教师应掌握特异体质的学生情况,掌握合理的运动量、注意区别对待。在运动量的掌握上,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生理反应,进行合理调整;教师对于病痛、体弱、伤残的学生要及时关心,安排他们免修、见习等。
(4)重视准备活动、加强医务监督。教师应根据上课内容和气候情况决定准备活动的内容,严禁不做准备活动就进入体育活动,准备活动要充分、有针对性;学生应掌握自我医务监督的常识。
(5)加强保护措施。严格裁判、禁止粗野动作,不使用错误的推、拉、撞等危险动作。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
3、体育活动事故的处理
(1)在场人员发现险情后要及时报告在场老师和班主任,紧急或情况复杂时还应及时报告学校领导;有关教师应立即到达现场,了解伤者情况,判断伤情,先行急救;遇到重伤的或不能判断伤情的,应及时送医院检查、急救或打 120 救护电话。
(2)及时通知家长及其他监护人,以便作出救治决定,并作好安慰工作。
(3)保护现场、了解事故发生经过,调查事故原因,作好有关记录并保护现场,采集有关证据,以利于对事故处理做到事实清楚,责任明确。
(4)重大的伤害事故要及时上报县教体局。
(5)事故发生在课上或因学校设施原因造成伤害的,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学校应承担责任的,学校财务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报告保险公司。
(6)前往医院探视,随时掌握伤者身体康复情况。
(八)接送学生车辆事故安全应急预案
1、预防措施:
(1)加强对师生、家长进行法制和安全教育,增强师生、家长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完成对校车灭火器的设施配置。
(3)严格要求校车相关人员履行自己的职责,组长和副组长随时进行抽检。
2、处理程序
一旦发生校车交通安全事故:
(1)报警求助。校车安保督察员在事故后第一时间打110报警,拨打120急救。
(2)报告。校车安保督察员报告幼儿园校车交通安全事故应急工作组,启动本园校车交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3)立即向教育系统校车交通安全事故应急工作组汇报(先口头后书面)。
(4)第一时间通知家长或家属。
(5)调查和总结。幼儿园校车交通安全事故应急小组及时对事发原因、处置经过、损失、责任认定、援助需求等做出评估调查,并及时将总结情况报告市教育系统校车交通安全事故应急工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