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德县文化和旅游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县文旅局>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1341730566367047C/202401-00001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旌德县文化和旅游局 主题分类: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
名称: 旌德县文旅局2023年度工作总结和2024年度工作计划 文号:
生成日期: 2024-01-03 发布日期: 2024-01-03
索引号: 11341730566367047C/202401-00001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旌德县文化和旅游局
主题分类: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
名称: 旌德县文旅局2023年度工作总结和2024年度工作计划
文号:
生成日期: 2024-01-03
发布日期: 2024-01-03
旌德县文旅局2023年度工作总结和2024年度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4-01-03 09:13 来源:旌德县文化和旅游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2023年度工作总结

(一)获得荣誉成功加入长三角红色文化城市联盟,入选十大长三角自驾游线路1条。被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评选为2023年美丽中国首选旅游目的地”。荣获“中国最佳生态康养旅游名县”称号。江村创成安徽省精品主题村。2023年旌德县文化馆在全省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排名第一,被授予“安徽公共文化云对接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旌德文庙和中共皖南地委、旌泾太中心县委旧址入选宣城十大文物活化利用优秀案例奖。

(二)重点项目推进情况目前,全县共有在建重点文旅项目16个,总投资约26.626亿元。其中,旌德启辰滑翔伞休闲运动营地项目,已完成降落点、起飞点全部土地流转,正在对降落点进行整平,拓宽降落点到起飞点的上山道路;庙首三公子生态旅游民宿项目,目前建筑主体已完成,正在开展外部场地硬化以及泳池建设;我在黄山有个院子乡居社区项目,目前已完成项目前期工作,设计方案计划本月中旬定稿;文化馆、图书馆、融媒体中心项目,目前完成已完成中心主体工程的80%,预计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

(三)市对县考核指标完成情况我局承担是旅游业、公共文化服务和文物保护利用一项。今年以来,县文旅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多措并举,积极谋划,落实人员分工,明确工作职责,全力以赴的的抓好各项目标考核工作,同时,积极主动与市文旅局联系对接目标管理考核情况,预测2023年考核位次在二类县前列。

(四)重点政策落实情况持续推进新徽菜名徽厨暖民心行动。2023年“新徽菜 名徽厨”市对县的考核指标是徽菜师傅完成培训目标任务70人,我县全年完成102人,完成率145.7%。推出县级特色美食体验店及深夜食堂各10家,新增县级非遗美食旌德大饼特色体验店1家。组织县餐饮协会创新研发“新徽菜”美食新品120道,编辑发布“新徽菜”美食推文16篇,设计发布美食旅游线路2条。发放文旅消费券超27万元,拉动景区、酒店、美食、民宿等文旅市场消费。

(五)重点工作实施情况

1.深入实施旅游融入大黄山工程。一是盘活存量资源。开展“闲置房屋二次创业”行动,建立乡村文旅资源清单,组织各镇深入摸排土地、房屋等资产通过进一步梳理具有乡村文旅开发潜力的各类资源76个,分门别类开展资源整理,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对外开展招商。二是化项目招引。打造“小山城、大门户”为目标,紧盯差异化发展方向,谋划国医馆、山地太空舱、皖南不夜城等64个重点项目,总投资300.2亿元文旅项目,积极对外推介。今年以来,旌德县灵芝产业三产融合发展产业园等10个文旅项目通过预审,共投资21.47亿元,旌德县昌泉生态园项目等6个文旅项目签约,共投资7.27亿元。三是加强宣传推广。成功举办了第七届旌德灵芝文化和旅游节暨宣砚文化艺术节、第四届赏荷季、云上梯田农耕文化主题摄影节暨开犁节、凫山艺术节、夜游文庙等主题文旅活动12个。积极参与市局组织的“邂逅烟雨江南 相逢诗意宣城”2023文旅推介会等展示展销。积极开展线上云旅游推广,白云山映山红、云上梯田、汪村油菜花海等被央视新闻、中国网等媒体宣传报道。推出旌德故事宣传短视频6个,设计发布自驾游、红色游、休闲康养游等多日游旅游产品,评选发布“十大美宿(住宿)”“十大主题线路”“十大越野自驾线路”“十佳旅游商品购物点”等。

2.稳步提升文化服务效能。一是不断加强阵地建设。持续做好基层文化场馆(站)建设,重点针对一村一档、宣传橱窗更新、免费开放等开展常态化督导检查,发现问题,立即下发工作提示单,督促镇、村立行立改,保障开放时间及使用效果。认真做好辅仁书店和瑞市书屋两处城市阅读空间运行管理工作,开展特色活动,确保使用效果。完成我县第三处城市阅读空间——中广书屋,室内装修设计。二是持续开展文化惠民。完成送戏进万村演出61场,送文化下乡16场,农村电影放映732场、爱教片进校园15场。成功策划举办“年味旌德 喜乐新春”民俗文化季活动、送戏进景区试点演出4场、“四季村晚”文艺演出4场、书画展2场。三是坚持精品艺术创作。创作排演《阳光灿烂》成功入选2023年度宣城市皖南花鼓戏小戏孵化计划、《晒稻场上》在大地欢歌——2023宣城市广场舞集中展演活动中获一等奖。创作选送《拾春》《小脚丫》参加安徽省“六一”少儿文艺调演。创作群舞《山里童趣》、小品《垃圾站的趣事》

3.推进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一是做好非遗挖掘申报。加强保护传承,2023年成功入选第五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项,第四批县级非遗项目5项,建成市级非遗传习基地2家申报第七批省级非遗传承人4位。申报2024年省级非遗保护专项资金115万元。二是加强文物保护利用。顺利完成仕川农民暴动旧址修缮工程、朱旺村垂裕堂消防工程、五子登科楼修缮及周边环境治理工程。中共皖南地委、旌泾太中心县委旧址修缮工程已开工建设,正按计划稳步推进。完成江村古建筑群防雷、安防工程、三溪乐成桥遗址保护设计方案编制。完成江泽涵故居、黯然别墅、吕氏祖屋修缮工程设计方案现场测绘工作,并上报了江泽涵故居、黯然别墅修缮项目计划书。

4.持续加强市场监管。坚持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相结合,加强出版物市场管理,开展“扫黄打非”“剑网2023”、校园周边环境净化及文旅市场领域专项整治行动,规范文旅市场秩序。2023年,开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6次营业性演出排查3次剧本娱乐经营场所专项排查6次文化和旅游市场扫黑除恶、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线索专项行动6次开展执法行动12次,出动执法人员732人次,检查场所174家次,下架问题书籍49本。行政立案8起,办结6起,在办2起,累计罚款4200元,没收违法所得162元,没收出版物31本,音像制品209套。

5.保障行业安全稳定。积极开展文旅行业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攻坚行动、文旅系统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文旅行业燃气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行动。2023年我局共开展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检查30次,检查文旅经营单位300家次,出动检查人员1200人次,排查出一般安全隐患52处,已整改52处,做到闭环管理。进一步完善安全播出机制,做好春节、全国两会、亚运会等广播电视重要保障期安全播出工作,确保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无事故。做好应急广播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一年来更换维修损毁终端设备223处,在线率保持在99%以上。开展地面卫星接收设施专项整治工作,全年出动执法人员100余次,撤除非法地面接收设施100余个。

二、2024年度工作计划(对标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

(一)重点项目

依托非标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抓好项目谋划。以打造“小山城、大门户”为目标,牢牢把握差异化发展方向,做好国医馆、山地太空舱、水街夜市系列项目,切实做好“养”文章、做活“夜”经济、打响“仙”字牌,力争实现“一轴一城四区”全域旅游发展布局,打造“皖南不夜城”。加快文旅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旌德启辰滑翔伞休闲运动营地等项目建设力度,加快旌德县野生动物药材三产融合项目招引落地,力争16个在建项目早日完工运营,15个待开工项目顺利落地,不断丰富我县乡村旅游、低空飞行、民宿酒店等旅游业态。

(二)重点指标

针对市对县目标考核中存在弱项,一是加强与县招商合作中心联系,强化数字创意产业录入。二是加强与市文旅局对接,积极组织申报全省数字化文旅发展典型案例。三是做好应急广播运行维护,保证在线率达标;四是加大文旅市场执法检查力度,提高办案率。多措并举确保考核取得较好位次。

(三)重点工作

一是坚持人民至上、服务基层,推动公共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深入开展乡村文化惠民项目——实施送文化下乡、公共文化进校园、进景区。推进乡村题材艺术创作,组织艺术化宣讲走进基层。组织开展青少年主题教育、文艺演出等活动。提升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水平,完成全年放映任务,确保广电惠民工作成效。坚持创作文艺精品,做好戏剧创作孵化计划,争取入选省市级孵化项目。持续推进“15分钟阅读圈”建设,满足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阅读和休闲服务的需求。进一步培养文化文艺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活化利用我县特色文旅资源开办特色活动,繁荣基层文化事业。

二是坚持保护为主、守正固本,抓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积极谋划文物保护项目,争取文物保护经费,多渠道筹集文物保护资金。加大文物保护管理及活化利用力度,积极推进在建项目竣工验收及申报项目落地。学习先进地区经验,传承红色基因,加强我县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塑造独特地方文化标签,全方位、多角度展示美丽旌德,提升旅游宣传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三是坚持创建创新、立体营销,提升品牌影响力。实施乡村旅游“421”行动,持续开展省级特色旅游名镇、省级特色旅游名村、省级休闲旅游示范点创建。完善精品线路,策划推出研学游、亲子游、康养游、自驾游等旅游产品。推进美食+旅游融合发展,组织各美食体验店持续创新研发“新徽菜”美食新品。助力灵芝、黄精、宣砚、徽墨等特色商品,转化成文旅伴手礼,培育文旅商品。加强自媒体宣传,设计创新旅游宣传手册、旅游地图、宣传视频。积极组织文旅企业赴沪苏浙地区参加文旅推介会,持续做热长三角客源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