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县文旅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旅游活县”战略,对标沪苏浙,大力弘扬“三看三比三争”精神,开创文旅融合发展新局面,坚持以创新为引领,推动文旅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坚持党建引领,着力提升行业服务能力
1、坚持党建引领,巩固学习教育成果。坚持把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建立完善党史教育常态化机制,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组中心组学习10次、重大主题宣讲2次、专题讲座6场,党员干部上党课4次。充分发挥“习文话旅”学习型党组织作用,利用“学习强国”APP、旌德文化旅游微信公众号等线上方式组织全体党员干部系统学习党史,不断浓厚学习氛围,提高学习实效。
2、加强作风建设,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大力弘扬“三看三比三争”精神,各股室、二级机构谋划落实“开门一件事”,修改完善《县文旅局机关干部管理制度汇编》33项,深入开展“转会风、守会纪、提作风”专项整治“百日行动”,开展作风效能检查8次,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4次。多措并举推动行政审批工作惠民生,精简审批所需材料,精简率达到30%,压缩审批时限,压缩率达到40%。完成4家文化娱乐企业、10家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行政审批工作,校外培训机构的审批服务工作在全市保持领先。完成版权注册任务480余个,宣砚公司被评为2021年度安徽省版权示范单位。
4、坚持一岗双责,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相结合,加强出版物市场管理,开展“扫黄打非”、校园周边环境、印刷复制企业、文化娱乐场所、演出市场和网吧等市场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工作,打击整治文化旅游领域养老诈骗工作。深入实施“安全播出工程”,夯实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安全播出、网络安全、设施保护,确保我县各项重大活动直播转播工作万无一失,目前应急广播系统的在线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开展非法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和黑广播常态化整治工作,组织人员联合执法4次,拆除非法安装卫星接收设施23个。
5、严格落实责任,全力推进文明创建工作。严格落实联点共建职责,扎实开展“红色星期五”志愿服务活动。制定《县文旅局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测评点位网格化管理责任表》,建立网格化管理三级责任体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推进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方位联动、全领域覆盖。迎检期间,制定创城迎检预案,克服点多、面广,人员紧张等困难,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深入测评点位、包保小区及路段开展入户走访宣传及不间断巡查检查,确保对标达标,并做好长期保持,顺利完成迎检各项任务。
(二)强化产业支撑,增强文旅发展动力
1、推动文旅项目落地见效。谋划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项目12个,总投资169.6亿元,其中6个项目入选省发改委公布的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库,总投资60.8亿元,入选数量位居全市第一。文庙水街休闲街区、宣砚研学基地、白地文创中心、通用航空、冰雪文旅城等文旅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5个文旅项目入选省512重点项目库,总投资11.95亿元。
2、助力文旅招商破题攻坚。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加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 推动五大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要求,积极开展文旅项目“双招双引”。目前,东黄山(旌德)安卓梅达酒店项目、江苏国旅文旅体旅居项目、启辰滑翔伞竞赛休闲运动项目一期、路西生态农业产业园项目等完成签约,计划总投资16.2亿元。中水国际失智老人康养项目、江泽涵纪念馆项目、启辰滑翔伞竞赛休闲运动项目二期、北京泰米尔公司朱旺景区运营项目等一批在谈项目正在积极推进签约。
3、壮大文旅市场主体。积极开展助企纾困政策宣传,召开落实纾困措施促进文旅企业复苏发展工作座谈会,收集意见建议10条,现场办理答复8条,转其他部门协同办理2条。建立文旅企业融资白名单,解决文旅企业融资难,稳住文旅发展基本盘。抓暖民心行动落实,积极组织县内餐饮企业参与“新徽菜·名徽厨”名店评选,创成省级特色美食体验店1家、市级美食体验店3家,高溪村创成省级特色美食村,共有8道菜品入选省级美食名录。顺利完成县餐饮烹饪协会换届,发挥协会平台作用,创新研发美食菜品共100余道,开展传统特色名点展示,线上浏览量突破100万人次,活动还被今日头条、人民网、中国新闻网、安徽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
4、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启动乡村旅游“421”行动,制定《旌德县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旌德县A级景区村庄服务与管理指南》、《旌德县乡村旅游“微创意 微改造”提升行动工作方案》等文件,指导各镇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因地制宜盘活村内闲置资源,加快推动我县乡村旅游规模化、景区化和品牌化建设。目前,12个按A级景区创建村庄及50个双微点提升建设稳步推进。联合相关单位,开展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文旅)入库评审,庙首练山民宿改造项目、兴隆镇三峰村悠然谷游客集散中心项目等3个项目通过审议,申报入库。制定《旌德县旅游民宿、农家乐管理暂行办法》,促进我县旅游民宿、农家乐健康持续发展,指导支持社会力量开办特色精品民宿、农家乐,盘活闲置资源,增加就业岗位,不断提升农民工资性、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俞村鲍家大院、白地镇朝野别院等特色精品民宿相继正式投入运营。
5、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成功举办旌城美食品鉴活动、荧光夜跑活动、“寻味皖南 旌德领鲜”美食活动、第三届俞村赏荷节、旌德大黄山文旅推介暨“皖南星7天”三山田园艺术节等特色节庆活动。克服疫情影响,组织开展线上“云旅游”推广,三山万亩梯田、白云山映山红等被新华社、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兴隆梅园、白地岭下梯田花海、凫山花海入选央视新闻联播“大美中国”。积极开展与长三角地区交流合作,与黄山区、景域驴妈妈集团、安徽省旅游协会自驾游与露营分会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全域旅游发展及线路开发、业态打造等,开展全面合作。今年9月,我县开通旌德至谭家桥、旌德至新明跨区旅游公交专线,两地全域旅游合作持续深化。
(三)加强阵地建设,逐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1、持续开展文化惠民。县公共图书馆、文化馆、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各类文化场所免费开放,保证开放时间、规章制度健全、服务内容明确、保障机制完善。紧扣“强国复兴有我”主题,以非遗知识讲座、经典诵读、广场舞展演、迎新春送祝福、书画展、艺术化宣讲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文化活动进社区、进学校、进景区。大力推进农村电影放映、送文化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大餐”。已开展送戏进万村61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644场次,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线上58场、线下26场,镇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100%。
2、积极组织文艺创作。加强与第三方沟通合作,认真做好剧本创作、编曲、排练等工作,加强皖南花鼓戏小戏创作,积极申报2022年皖南花鼓戏小戏孵化计划,目前已申报省级皖南花鼓戏项目1个,市级皖南花鼓戏项目2个,入选市级小戏孵化项目一个,申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两个。发挥乡土文化带头人作用,创作特色民俗节目、传播传统文化,更好服务农民群众,组织各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在省级文化云平台已累计上传活动563场,旌德县文化云上传场次在宣城市整体文化活动上传场次占比超过14%,位居全市第一。
3、不断繁荣群众文化活动。成功举办“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旌德县书画作品展、“年味旌德·乡村春晚”活动、元宵节等主题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添节日喜庆氛围。积极践行书香“九进”工作,累计开展活动22场次,直接服务人数达3538人,2022年图书馆共接待读者89723人次,开展读者活动68场次,参与读者活动人次达16782人。充分发挥文化带动引领作用,从“送文化”到“种文化”转变,以文惠民、以文化民、以文乐民,培训群众文艺爱好者100余人,全县群众业余文化队伍发展到120余个,群众参与率显著提升。
(四)深挖城市内涵,推进优秀文化传承和保护
1、扎实推进文物保护项目建设。依法加强对县级以上文物的保护,共对全县国省保文物保护单位开展安全巡查50次,认真谋划了重点文保单位的“三防”(消防、安防、防雷)项目。完成国保单位江村古建筑群——溥公祠修缮工程及省保单位朱旺村古建筑群——五子登科楼修缮及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完成国、省保单位51处图形矢量数据测绘、旌德县长江流域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资源调查及旌德县名碑名刻文物遴选推荐及碑刻石刻文物资源摸底调研和系统报送工作。持续加强对红色文物的保护,完成革命文物仕川农民暴动旧址修缮工程前期全部准备工作,正式开工建设。
2、积极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做好非遗申报,“旌德版书木活字印刷术”和“旌德古艺印泥制作技艺”成功入选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八宝五胆药墨”、“旌德香巴郎绿茶锅巴”、“传统腊肉腌制技艺”、“庙首剪纸”4个项目成功申报市级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开展线上非遗宣传活动6场、“非遗购物节活动”3场、线下举办“非遗图片展”4场、“非遗进校园专题讲座”8场。争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资金20万元,支持宣砚公司非遗技艺的发展。
二、2023 年重点工作计划
(一)以二十大为主线,高站位谋划完成好各项任务。充分发挥好文旅阵地优势,多渠道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工作,以党的二十大为主题,策划组织主题艺术精品创作、文化系列活动,以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贯彻入脑入心。持续抓好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贯彻落实,推动文化旅游、广播电视、文物保护等工作高效开展,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保障大局守牢底线,围绕营造平稳健康的市场环境,守牢政治安全红线、生产安全底线、文物安全防线,切实把强化安全风险管控,为文旅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以提质增效为目标,高水平打造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抢抓“大黄山”(皖南)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契机,加快重点文旅项目谋划实施,推动东黄山(旌德)安卓梅达酒店项目、江苏国旅文旅体旅居项目、路西生态农业产业园等签约项目落地建设。根据省全域旅游“四级联建”标准,积极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特色旅游名镇、省级特色旅游名村、省级休闲旅游示范点。结合“安徽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继续组织实施我县乡村旅游“421”行动,实施乡村旅游“双微”、主题村、民宿培育等行动,以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三)以文旅融合为突破,高效率打响旌德文旅品牌知名度。完善精品线路,加强美食游、研学游、自驾游、乡村游等特色主题线路的策划,坚持文旅融合、丰富内涵,全面提升我县文旅形象。持续推进“皖美好味道 百县名小吃”旌德美食品牌宣传推广,主动联动黄山区发布互惠返利政策,鼓励倡导两地文旅企业互送客源,共享宣传渠道。与黄山区围绕黄山(皖南)国际休闲度假目区域品牌形象及主题产品,形成线上、线下立体化宣传矩阵。组织常态化互动型节庆活动,创新活动形式,活跃旅游市场。联合开展旅游主题宣传推广,共同提升品牌影响力。
(四)以完善服务为重点,高标准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公共文化场馆的文化服务功能,持续开展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扎实推进“送戏进万村”、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活动,加强对中标单位的质量监督,确保演出及放映质量。持续发挥村级优秀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考核评比机制,强化监督检查,不断把村级优秀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使用好、管理好,保障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持续完善15分钟阅读圈建设,力争在2023年完成建设,营造“书香旌德”的良好氛围。
(五)以创新发展为动力,高质量推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开发。推动文物保护项目建设,做好国保单位--江村古建筑群安防和防雷项目方案、省保单位朱旺村古建筑群--吕氏祖屋方案编制报批及国保单位江村古建筑群--黯然别墅和江泽涵故居修缮项目立项工作。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落实省保单位朱旺村古建筑群--福成桥及县保单位革命文物版书镇“中共皖南地委、旌、泾、太中心县委旧址”修缮工程。实施文物保护修缮,完成革命文物仕川农民暴动旧址项目修缮工作。常态化开展不可移动文物巡查检查。认真做好非遗项目的申报、管理及日常活动开展。围绕我县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展文学创作,用诗歌、书画、摄影活动,传播旌德声音。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塑造独特地方文化标签,全方位、多角度展示美丽旌德,提升旅游宣传的传播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