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德县庙首镇政府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旌德县庙首镇政府>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索引号: 113417300032609322/202304-00198 组配分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发布机构: 旌德县庙首镇政府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文号:
生成日期: 2023-04-06 发布日期: 2023-04-06
索引号: 113417300032609322/202304-00198
组配分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发布机构: 旌德县庙首镇政府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文号:
生成日期: 2023-04-06
发布日期: 2023-04-06
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发布时间:2023-04-06 10:44 来源:旌德县庙首镇政府 浏览次数: 字体:[ ]

2023年镇域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2421”目标暨培育2家规上企业,4家千万元企业,新增2家限上商贸企业。力争1家企业当年落地当年入规,规上企业总产值突破8000万元。持续优化税收结构,确保税收增幅达20%以上。

为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工业强镇,推进镇域经济发展高质量

合力培育企业壮大。坚持精准施策,进一步提升工业增量。跟紧跟进弘创、荣欧等招商项目建设进度,培育今年入规,且弘创项目当年落地当年入规。大力扶持本土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积极联系洽洽集团,力促洽洽绿茶锅巴项目顺利落地。帮助德程秸秆颗粒、泰克仓储物流设备制造、练山食品加工厂解决原料及场地等问题,确保4家企业顺利升级千万元工业。推进练山“粽否”电商直播间建设,确保新增1家限上商贸。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强化“双招双引”工作力度,提升项目谋划水平,编制对外招商项目指南,力争引进招商项目6个,开工6个,其中引进亿元项目2个。全力跟进年产55万立方米刨花板等招商项目,力促早签约,早动工、早投产。加大向上对接力度,围绕灵芝、茶叶、黄牛等国标产品争取上级项目支持。同时围绕民生积极向上争取一事一议、移民后扶等项目。

聚力推进环境优化。强化土地要素保障,继续推进祥云南元100亩土地复垦项目,盘活闲置厂房低效用地。努力争取非标专项债资金推进庙首健康产业园建设,促进产业园一号地块开工建设,谋划产业园东山村二号地块23亩集体土地入市,为招引项目打好要素保障基础。进一步完善班子成员包保企业制度,为企业“量体裁衣”,主动上门宣传、解读政策,实打实解决问题,协调部门及时足额兑现奖补资金,真正让惠企纾困政策直达基层、直达企业。

(二)聚焦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现代化

发挥农林优势。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确保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0.9万亩以上。持续做好“小田变大田”工作,以新水村、练山村为整村推进试点,完成1000亩改造任务。培育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4家县级示范家庭农场,1家县级示范合作社。发挥林业资源优势,积极争取国储林项目,抓住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契机,用好用活12亩绿色食品产业园文章。做精做强灵芝、茶叶等特色产业。推动灵芝产品深加工及下游产业链拓展,打响“天山真香”区域公共品牌。2023年全镇6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50万元。

整合旅游资源。积极融入“大黄山”(皖南)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依托自然资源、红色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交通优势,深入推动农旅融合、林旅融合、交旅融合,大力发展研学游、康养游、休闲游、体验游等旅游新业态。统筹镇域内现有旅游资源,努力串点成面,高标准打造旅游精品路线。加强灵芝、茶叶、绿茶锅巴等旅游产品开发,提升民宿的接待能力。利用好抖音等新媒体加强宣传推介力度,讲好庙首故事,传播庙首声音、展现庙首形象,打造出独具庙首特色的旅游品牌。

加强环境治理。切实履行环境监管主体责任,开展污染防治行动。深入实施农村污水处理,加强重点河流清淤疏浚和岸线保护,推进农村污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确保水环境、饮用水水质全部达标。夯实林长制、河长制,加强森林防火工作,严厉打击违法采砂、非法捕捞行为。扎实推进“五清一改”,持续开展村容村貌整治,稳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市场化运行。狠抓乡风文明建设,开展“十星清洁户”、“文明家庭”等创建,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生态美超市作用。积极申报争取安徽省美丽宜居村庄、重点示范村和自然村整治项目。

(三)聚焦社会稳定,推进社会治理效能大转变

推进民生保障。持续实施18项民生工程,更大力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重点关注因疫情影响造成的下岗职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工作。全面开展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等工作,严格落实低保、特困供养和临时救助政策。持续推进“十大暖民心”行动,进一步提高群众知晓率和群众满意度,完成“文明菜市”整治行动。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力做好医疗救治保障工作,提高传染病防治水平。积极争创省级卫生镇,开展基层卫生综合试验区改革,推进县域医共体医疗次中心建设。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突出集镇管理。巩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加大公共设施维护力度,坚持建管并举,完善管理机制。认真执行新出台《安徽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加强“一盔一带”宣传,加大机动车违规停放、电瓶车逆向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查处力度。深化移风易俗,持续做好殡葬整治工作。推动精神文明融合发展,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发挥阵地作用。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围绕“服务老、养育小、让中青年发展好”等群众最现实关切的需求,培育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常态化开展“红色星期五”等志愿服务活动。

创新社会治理。建立健全多元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强化网格员、调解员、茶香义警等队伍建设,注重经费保障,着力构建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基层治理体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做好发展和安全,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督管理,坚决防范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洪涝、山洪、火灾等灾害防御,提高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能力。

(四)聚焦作风建设,推进政务服务水平高提升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抓好“大学习、大宣传、大贯彻”,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确保行政权力在法治框架内运行。深入贯彻安徽省“新春第一会”精神,持续深化“一改两为”,紧盯“六重六轻”问题,以推深抓实“六不”问题专项整治为契机,坚持“一以贯之五做到”,实现“踔厉奋发五提升”。锲而不舍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四风”问题。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高质高效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持续推进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的推广运用。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人大监督和社会监督,让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厉行勤俭节约,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为民惠民上、用在促进高质量发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