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梳理,现将我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及下半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聚焦营商环境优化,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一是强化机制创新,助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围绕涉企高频服务需求,推行“一制度两窗口”,为企业群众提供周末“不打烊”的线下政务服务。今年以来,周末受理办件26件,答复咨询30次。建立县镇村“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协调解决企业和群众提出的“办不成事”相关诉求,累计为企业群众提供兜底服务事项办理26件。常态化开展换位体验走流程活动,今年共有110余人参与2次集中走访体验,发现并解决本级认定具体问题2个。
二是注重标准提升,全面开展实施清单调整。倒排时间表,采取集中办公的方式,分批次组织各部门集中对我县县级1839项政务服务事项进行线上调整,我局负责全程技术指导、咨询、审核工作。推进政务服务“全省一单”。对已下发“全省一单”的财政、文旅、生态环境、市场监管和发改部门进行督促,确保按照“全省一单”要求调整完善本部门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做到同一政务服务事项在省内同层级同要素受理、同标准办理,完成120项“全省一单”政务服务事项调整工作。
三是加强日常调度,不断提升服务评价覆盖。对各单位政务服务网办件未评价事项数进行每日调度,督促各窗口单位对2022年11月以来的办件进行录入、审核并评价,我县一季度服务评价覆盖度达69.56%,截至目前,我县二季度服务评价覆盖度达63.84%
(二)聚焦数据资源共享,统筹推进数字旌德建设。
一是夯实基础研究,序时推进新基建项目建设。2022年1月9日数字旌德新基建项目获得发改委立项批复,同年5月获得可研批复。2022年9月17日纳入省财政厅非标专项债项目库。2023年3月-4月,我局先后到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安吉县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及周边县市考察学习,听取各地成功做法和合理性建议。4月,将建设方案分别向相关县领导汇报,一致同意依据现有材料招标,拟将项目整体打包招标实施。经研究决定,4月27日在宣城市政府采购网公开数字旌德建设运营一体化采购项目意向。
二是坚持守正创新,积极实施“三端”能力提升工程。按要求序时推进“皖事通”“皖企通”“皖政通”三端建设工作,依托“皖事通”APP,积极开展“婚姻登记网上预约”“中高考专题服务”等宣传推广,根据加快建设数字安徽建设要求,开展“安康码”非涉疫服务切换至“安徽码”的相关工作,并做好“安徽码”应用推广。推进“皖企通”政策兑现“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工作,组织对各政策制定单位开展业务梳理和“皖企通”惠企政策平台操作培训,截至目前,完成我县65项惠企政策录入,兑付“免申即享”奖补资金247.14万元。
三是全面对标对表,持续提升营商环境考核指标。根据政务服务营商环境考核要求,截至二季度申报4例数据赋能应用案例。及时更新、调整政务数据资源目录,截至目前已完成我县128项政务数据目录,640余条政务数据的编目。积极开展电子证照制证工作,截至二季度实时制发电子证照3000余件,显著提升办理时效。
(三)聚焦监管效能提升,持续完善交易监管举措。
一是强化制度执行,夯实公共资源交易工作根基。落实好“标前指导”制度,强化招标人主体责任,督促招标人依法依规、按程序推进项目招标和规范建设。进一步优化招标(采购)方式,与财政部门沟通优化调整政府采购范本。严格执行《宣城市“评定分离”招标工作导则》,持续探索推进“评定分离”招标工作,今年上半年共完成“评定分离”项目3个,涉及资金1.2亿,其中水利项目首次采取“评定分离”招标方式,取得较好效果。
二是落实“一改两为”,持续优化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全面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常态化开展异地远程评标,2023年1月-5月份,开展远程异地评标项目共计139宗,其中主场56宗,客场83宗。持续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强化电子保函、纸质保函应用力度,实现保函对现金领域的全覆盖,同时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招标人须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切实保障企业合法权益。2023年上半年,旌德县公共资源交易项目累计开出电子保函单601笔,为企业释放流动资金9257万元,纸质保函1030笔,为企业释放流动资金19710万元。全力开展历史沉淀保证金清理工作,2023年上半年按要求共清退历史沉淀保证金714.6万元。积极组织开展“中标贷”金融服务,邀请了6家企业参加政银企对接洽谈会,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三是持续强化举措,不断提升交易监管工作水平。严格招标文件管理,不定期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招标文件监督检查,依法查处并公开违法违规行为。上半年实现公开招标项目招标文件检查全覆盖,共抽查招标文件20个,发现一例违反营商环境考核指标问题,已及时督促整改。联合财政部门加强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压实采购单位主体责任,制定每周开标项目安排表,落实AB岗。加强对代理机构和评标专家的管理,对违反规定的机构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加强招投标领域全过程监管,落实多部门联防联控,持续打击招投标领域串通投标等突出问题。上半年开展两次标后履约检查,共检查27个工程建设项目,对2家企业进行了信用处理。
2023年1月-5月份,开展项目117宗,交易总额38172.09万元。建设工程招标项目共计16宗,控制价总额为25284.61万元,交易总额为22089.87万元,节约资金为3194.74万元,节约率为12.64% ;政府采购项目开标共计34宗,预算金额6508.98万元,采购金额4887.45万元,节约资金1621.53万元,节约率24.91% 。产权交易10宗,交易总额746.50万元,底价金额为739.62万元,增值总额6.88万元,增值率0.93% 。农村产权10宗,交易总额281.09万元,底价总额279.49万元,增值总额1.60万元,增值率0.57%。土地交易32宗,总面积181709.34平方米,交易总额8859.01万元,底价总额8858.45万元,增值总额0.56万元,增值率0.006% 。其他交易项目15宗,控制价总额为1521.79万元,交易金额为1308.17万元,节约资金213.62万元,节约率为14.04% 。
二、存在问题
一是政务服务精准度有待提升。根据省局电话核查办事指南精准度问题反馈,我县被核查出2个问题:一是因为部分未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的单位工作人员在回答问题时未意识到办理地点已全部调整至政务服务中心社会事务综合窗口,导致回答错误;二是部分单位工作人员对业务不熟悉,不能回答申请材料明细。
二是电子证照质量需要持续发力。二季度以来,根据市数据资源局对各县(市、区)制证种类任务分配清单,我县已及时完成相应种类的制证任务。但是该项指标还对电子证照照面信息完整性、制证时间、结果名称与证照目录名称一致性等情况进行核查,如被抽查到电子证照质量不合格将实行倒扣分制度。
三是代理机构业务水平、服务质量和市场主体满意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公共资源交易社会关注度高,社会影响大,市场主体对交易结果的“公平、公正”的期待与实际还存在一定差距。
三、下步工作计划
(一)优化政务服务
1、推进“全市一单”工作。认领我县“全市一单”任务,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农水局、县司法局对接“全市一单”工作,及时编制相应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标准化编制要素并上报市局审核。
2、开展便民服务中心(站)标准化示范点建设。围绕示范点建设要求,对我县版书镇便民服务中心、蔡家桥镇高溪村便民服务站、旌阳镇河东社区便民服务站开展指导工作,加快推进示范点建设工作。
3、持续提升服务精准度。督促各部门对办事指南电话核查、人工核查、机器质检出的问题迅速完成整改,并举一反三全面梳理同类型问题,确保由点及面、全面整改。
(二)加强数据管理
1、持续提升电子证照质量。根据电子证照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逐项开展电子证照质量整改工作,每日对所制新证进行核查,对存在质量问题的电子证照及时整改。
2、拓展“安徽码”应用场景。加强“安徽码”推广使用,推进“掌上办”服务事项的办理。按照适度超前原则,构建县域特色数据资源和业务应用。
3、加强数据安全保障。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安全保障机制,提高电子政务外网安全防护水平,加强政务数据安全保障。
(三)推进公共资源交易
1、全面提升业务评价指标。坚持目标导向,紧紧围绕市对县目标管理考核、指标长考核指标,进一步细化工作举措,确保定量指标不丢分、定性指标少失分。
2、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水平。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组织工作人员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的学习,积极回应各方主体对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建议和诉求。全面向业主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和业务指导服务,不断优化公共资源交易营商环境。强化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发布、数据推送、数据统计、专家评委“一标一评”等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确保各类数据准确无误。
3、加大对交易违法行为打击力度。持续开展打击串通投标等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通过大数据分析研判,加大围标、串标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加大信用信息在招投标领域的运用,建立管理长效机制。
四、相关工作建议
对省政府、市政府、县政府层面暂无工作建议。
2023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