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2 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政务服务优”,强化政务服务指标长考核。
一是推进营商环境政务服务指标良性发展。建立《旌德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关于创优营商环境指标推进机制》,实施指标长定期调度、责任分解、四项清单制度。及时分析市局定期导出的基础数据,确保已达标指标不出现回潮问题。对办事指南人工核查推进整改,坚持问题“清零”。根据市局下发的各类高频数据共享清单目录,积极了解县直单位的数据共享需求,汇总后统一向上级部门申请。开展政务服务“四减行动”,通过“信息共享、优先审批、专窗代办、速达服务”,实现减材料、减时间、减环节、减流程“四减”目标。
二是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工作。印发《旌德县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任务分工》(政办〔2022〕65号),围绕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提升保障支撑能力水平等5个方面,提出26项任务61条具体措施,并明确了责任分工。全力畅通政务服务“最先一公里”“宣企快办”。围绕企业群众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推出10个应用场景。依托“宣企快办”“惠企政策兑现专区”平台,完成旌德县25条惠企政策编制上线工作。拓展“异地代收代办”、村级帮办代办,积极与黄山市黄山区数据资源管理局对接,签订异地代收代办合作协议。常态化开展换位体验走流程,110余人参与4次集中走访体验,发现并认定本级16个具体问题,现已全部解决。
三是推进政务服务便民利企“第一窗口”建设。推行“一制度两窗口”。建立周末轮岗制度,重点围绕涉企高频服务需求,为企业群众提供周末“不打烊”的线下政务服务,协调解决企业和群众提出的“办不成事”相关诉求。今年以来,周末受理办件64件,答复咨询86次。强化特色窗口建设。将“跨省通办”、“异地代收代办”、长三角“一网通办”、投资项目“全程代办”等特色窗口有效整合,规范窗口设置运行,加强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将业务办理机制、流程、要求等整合成册,进一步提升窗口服务能力。争创“零投诉”服务窗口。严格执行“限时办结”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实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等,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及推诿扯皮等现象,严守“三无”底线。截至目前,政务服务中心各窗口始终保持“零投诉”良好态势。
(二)聚焦“数据管理强”,创新“数字旌德”建设。
一是统筹推进“数字旌德”建设。根据《数字旌德总体规划及顶层设计方案(2020–2025)》,围绕数据资源管理,提出“155”行动安排。制发《2022年旌德县数据资源工作要点》和《2022年度“数字旌德”建设任务及责任分工》,从数字基建、数字政府、数字治理、数字民生、数字经济五个方面,明确21项具体建设任务。积极组织参加市大数据软件信息服务行业协会成立大会,旌德5家企业入选会员单位。
二是大力推进数字旌德新基建项目。提出“1+3”建设模式,即一个数字旌德运营中心,数字政府、智慧应急、智慧旅游三个具体应用。于2022年6至9月,谋划并争取“数字旌德”新基建项目非标债资金3亿元,并着手开展数字旌德新基建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
三是着力提升信息化项目管理水平。认真落实《旌德县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政办〔2020〕78号),强化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评审队伍建设。今年以来,预审信息化项目9个,要求项目单位落实工作职责,设立信息化专管员,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
四是优化“安康码”平台服务及应急处置。充分发挥“安康码”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根据数据推送,开展赋码、申诉审核工作。新增“安康码”核验点 1227个,累计核验957.1万次。做好“安康码”申诉保障服务工作,今年以来处理各类申诉3579个,累计对45类重点人群共14132人进行弹窗提醒。扎实开展“皖事通”返乡登记宣传,不断拓展“安康码”服务功能,推进文明随手拍、防疫地图、先锋智慧助手等“掌上办”事项,业已开发完成,进一步实现“一码通行”向“赋码生活”转变。
五是开展为基础数据“建档立卡”。以“部门信息系统梳理表”、“数据资源目录梳理表”、“政务信息资源梳理表”三张表为基础,开展基础库数据治理工作,建立部门信息系统台账,加快推进数据归集共享。
六是强化电子外网和政务云安全管理。申请“安康码”数据上市政务云,完成政务云“第一单”,并定期开展自查,落实数据生命周期各环节的安全主体责任。接手电子政务外网工作后,及时召开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管理推进会,成立专项工作组,加强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管理人员保障。对电子政务外网开展全面自查,根据旌德县电子政务外网网络安全保密管理制度、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要求,保障电子政务外网及承载的政务信息系统7×24小时安全稳定运行,安排人员值班值守,实行每日“零报告”制度。
七是开展全县公共场所视频资源整合工作。根据《宣城市公共场所视频监控资源整合共享工作方案》要求,会同县公安局抽调人员完成全县已建公共场所视频监控资源数量、位置、型号、应用等摸底工作,并根据摸底情况,形成整合方案。以城区、重点场所、行业系统视频资源为重点,着力破解小区视频资源整合难题,及时汇报,在限定时限内完成上级交办的工作任务。
(三)聚焦“资源交易严”,持续提升交易监管水平。
一是完善制度建设夯实公共资源交易基础。扎实开展我县公共资源交易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统一市县制度规则,凡市级有的,县级一律不再保留。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县公共资源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扎实做好政策业务指导工作,督促招标人依法依规、按程序推进项目招标和规范建设,强化招标人主体责任,依法落实招标人各项权利义务。积极探索推进“评定分离”招标工作,先后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国控集团、交易中心等部门赴泾县开展“评定分离”工作调研,并召开相关部门协调会,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县“评定分离”招标试点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导招标人有序开展相关工作。截止目前,已经完成两个项目的“评定分离”招标工作,涉及资金1.8亿元。还有个采用“评定分离”的项目完成了评标程序,正在定标中,项目预算1.1亿元。
二是落实“一改两为”优化交易领域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强化交易中心自身能力建设,制发《关于加强2022年旌德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建设的方案》,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员队伍。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平台、监管平台的功能,全面推行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深化交易流程“一网通办”,常态化推进不见面交易、远程异地评标,强化电子保函的应用力度,落实投标保证金一日清退,致力降低企业交易成本。规范交易流程不断拓宽交易范围。积极推进其他项目进平台交易,引导乡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交易,持续推动镇、村集体适合以市场化方式配置的林权等全民所有自然资源、农村集体产权等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规范小额零星工程交易,将其纳入徽采商城采购,实现小额零星工程透明、公开、高效、便捷地在线交易。严格执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清理取消各类限制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参与公共资源交易的规定。印发《旌德县公共资源交易“标前指导”工作机制(试行)》,禁止招标(采购)人在招标(采购)文件中随意抬高投标企业资质等级,以及设置与招标采购项目不相适应的业绩要求、技术商务条件和评标加分指标。
三是强化工作举措持续提升监管工作水平。不定期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招标文件监督检查,依法查处并公开违法违规行为。今年以来,对挂网的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实行全覆盖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有效提升了我县招标文件编制水平。加强开评标现场监管,联合各行业主管部门建立联防联治机制,健全监督检查协调机制,持续打击招投标领域串通投标等突出问题,不断推进行业领域扫黑除恶。严格开展标后跟踪监督,配合行业主管部门不定期对重点工程项目履约情况开展现场联合检查,抽查检查结果及时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并同步归集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开展标后履约检查3次,对32个工程建设项目进行了检查。创新开展“三单”工作制度。为进一步提高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水平,厘清各环节主体责任,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确保公共资源交易高效、规范、有序运行,县公管局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三单”工作制度,即“工作提示单、工作督办单、工作整改单”。“三单”针对不同的交易主体,明确责任,限期落实,今年已发出9次“三单”,为项目的顺利实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2022年1月-10月份,开展项目255宗,交易总额196982.55万元。建设工程招标项目共计48宗,控制价总额为96624.81万元,交易总额为79892.49万元,节约资金为16732.32万元,节约率为17.32% ;政府采购项目开标共计116宗,预算金额60862.02万元,采购金额55977.25万元,节约资金4884.77万元,节约率8.03% 。产权交易16宗,交易总额1350.60万元,底价金额为1328.71万元,增值总额21.89万元,增值率1.65% 。农村产权7宗,交易总额55.45万元,底价总额55.45万元,增值总额0万元,增值率0。土地交易35宗,总面积407434.96平方米,交易总额35941.02万元,底价总额30640.62万元,增值总额5300.40万元,增值率17.30% 。其他交易项目33宗,控制价总额为29288.41万元,交易金额为23765.74万元,节约资金5522.67万元,节约率为18.87% 。
二、2023 年工作打算
(一)优服务,提政务,推进“便民利企”
1、提速“三化”建设。落实好《旌德县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任务分工》。深化政务服务事项在线办理实现程度,及时上线兑现各类惠企政策。
2、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政务服务“四项行动”,实现“四减”目标。实施政务服务指标定期调度、责任分解、四项清单制度。围绕“一件事一次办”,扩展应用场景。
3、打造“旌牌”窗口。优化涉企服务窗口、“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整合九大类综合窗口。创新镇村“兜底服务”窗口,争创“零投诉”服务窗口。
(二)强数管,夯基础,推进“数字建设”
1、推进项目建设。制发2023年“数字旌德”建设要点及责任分解表,推进数字中台等建设。申请调用国家和省级数据接口,持续向市大数据中心汇聚数据。
2、保障数据安全。提高电子政务内外、外网安全防护水平,加强政务数据安全保障。建立分级等保强制办法,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3、拓展“数字+”场景。持续发挥“安康码”疫防作用,推进“掌上办”服务事项的办理。按照适度超前原则,构建县域特色数据资源和业务应用。
(三)严监管,促交易,推进“质量效益”
1、强化中心建设。完善交易平台服务功能,推进电子化建设。强化政策法律业务能力建设,打造法治交易、诚信交易、公平交易、数字交易。
2、提高监管能力。落实好“标前指导”制度,推进“评定分离”试点。加强开评标现场监管,扩大标后履约检查范围,强化联合监管检查。完善异议、投诉处理机制。
3、提升交易效益。推进全流程电子化,远程异地评标工作常态化,拓展电子保函运用范围。坚持依法依规交易,实现经济和社会双效益。
4、打造“廉洁”关口。制定风险防控措施,签订市场主体责任状,提高市场主体风险防控能力。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营造公平公正廉洁高效的交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