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社局2022年工作总结
根据工作安排,现将我局2022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2022 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多措并举,抓实就业创业“战略重点”。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深入推进暖民心行动之就业促进行动,落实援企、减负、稳岗、扩就业工作举措,不断加大稳就业保居民就业工作力度。今年以来,城镇新增就业4179人,占全年任务2800人的149.25%;失业人员再就业1659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数的199.88%,帮扶率73.73%;就业援助对象再就业246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数的114.42%,再就业率96.09%,帮扶率96.09%。全县就业形势基本平稳。
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2022年前三季度我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014元,比上年同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28395元增加1619元,同比增长5.7%,全市排名第三位。不断优化招聘模式,将保障企业用工和促进就业有机结合,“春风行动”、劳务输出重点地区专场招聘、校园招聘、乡镇巡回招聘会、“送岗进村”、网络直播招聘等特色招聘活动相继开展,今年以来,开展招聘会239场,服务企业达4148家次,发布岗位数17878个,进场达9850人次,达成就业意向4316人,为县内78家企业解决用工1836人,其中返乡人员171人。全面凸显创业示范效应,推荐申报河坊美食街作为“皖厨一条街”品牌经营项目,组织我县企业参加宣城市第三届创业江淮大赛,我县4个参赛项目均获得优秀奖。充分发挥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旌德县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创业示范作用,目前入驻企业46家,带动就业500余人。今年以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281万元,其中为小微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0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9.3%,带动就业686人。持续加强重点人群保障,围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综合施策,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积极打造“三公里就业圈”,推动家门口就业,目前打造市级试点“三公里”就业圈3个,其中北门社区、新桥社区为民生工程试点,“社区诚聘”已入驻企业282家,539名求职者注册,提供就业岗位516余个。稳步推进“53353”岗位开发,截至目前,开发见习基地81家,开发普通就业见习岗位275个,新增上岗131人;开发短期就业见习岗位185个,目前上岗22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38个,新增上岗25人;开发临时性专项岗位160个,安置失业人员55名;开展大学生来旌专业实习顶岗实训,开发岗位208个。
(二)蹄疾步稳,夯实社会保障“稳定支撑”。
围绕抓扩面,兜底线,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县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稳步增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4520人,占任务数24200人的101%;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033人,占任务数6060人的99.5%;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5848人,占任务数13000人的121%;失业保险参保人9945人,占任务数12500人的79.5%。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4.276万人,占参保缴费目标任务4.19万人的101.37.%。待遇领取2.82万人,待遇发放率为100%。贯彻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延续执行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至1%政策到2023年4月30日,为全县392家参保企业减免失业保险费213.19万元。阶段性降低工伤保险费率政策至2022年4月30日共为企业减免工伤保险费21.98万元。扩大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为企业缓缴三项社保费195.04万元,进一步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发展。延续执行失业补助金政策至2022年12月31日。发放失业保险金发放70.74万元,失业补助金23.6万元,一次性求职补贴9.4万元,为领取失业金人员代缴基本医疗保险费15.27万元。发放8、9月份价格临时补贴138人次0.45万元。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通过“免报直发”等模式模式返还失业保险费208.63万元,惠及企业351家。全力保障基金安全,守护百姓“钱袋子”。开展社保基金安全警示教育,做好基金风险隐患排查,加大基金经办人员警示教育,营造社保基金安全宣传氛围。积极推动居民服务“一卡通”,目前在政务服务“一卡通办”、待遇补贴“一卡通领”、便民服务“一卡通用”、交通出行“一卡通行”、文化体验“一卡通享”等方面实现了多个场景应用。我县社保卡有效卡数12.07万张,其中第三代社保卡6.75万张,占比55.94%,在全市各县市区排名第一(市本级除外)。
(三)严格履职,压实人才建设“主要支点”。
人事管理有序开展,2022年旌德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120个计划数,完成招聘114人,招募“三支一扶”高校毕业9人。推荐安徽黄山云乐灵芝有限公司和旌德县万方日用品有限公司申报第十三批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序时推进县级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首批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工作已完成并常态化开展。加大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按规定做好企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截止目前开展职称申报76人,其中高级职称30人,中级41人,初级5人。推动“新徽菜名徽厨”行动落地落实,不断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举办一期餐厅服务员高技能人才研修班,培养高技能人才40人,其中技师33人,高级工7人。发挥高技能人才传帮带作用,开展认定1家县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拨付建设补助经费3万元;第八批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第三届“宣城工匠”各有一名成功推荐人选。组织安徽省黄山台钻有限公司与和职业培训学校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钳工中级工培训1期共9人。推进职业学校技能评价服务,组织宣城旅游学校就业班毕业生178人开展中级技能等级认定,落实毕业证、职业技能等级证“双证”制教育战略。1-10月份,新增技能人才973人,完成率127%。推进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创新培训模式,推进服务提质和培训扩容,促进重点群体稳岗再就业。累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084人,其中企业新录用人岗前技能培训11期403人,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提升培训2期36人,重点群体就业技能培训31期1595人,徽菜师傅就业技能培训1期共50人。推动校企合作,携手引才育才。目前,已与黄山学院、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初步达成合作意向,挂牌人才工作站。与黄山职业技术学院、黄山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签订校企地合作协议。
(四)依法行政,筑牢劳动维权“制度防线”。
依法处理劳动人事争议。积极推广电子劳动合同签订,签订电子劳动合同654份,超额完成500份任务目标。加强基层调解队伍建设,开展旌德县第一期劳动关系协调员培训,82名企业职工取得劳动关系协调员技能等级证书。开展2022年度企业薪酬调查,组织19家企业参加全省企业薪酬调查系统软件集中在线培训,为全省行业区域工资、主要工种工资及最低工资、平均工资等统计提供了详实的依据。今年以来,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立案73起,结案54起,其中调解结案27起、仲裁结案27起。全力做好根治欠薪。强化源头治理,认真开展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和诚信等级评级,审查县域内各类用人单位 182家,完成了省市下达的企业总量6℅的目标,完成率达113℅,其中A级达标73家,B级108家,C级1家。推进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保函替代,保证金保函项目替代占比100℅。严格执法检查,检查在建工程项目12个,涉及农民工约1844人,企业或较大个体工商户23个,涉及农民工约1183人。集中组织开展欠薪问题专项接访活动2次,接待来访群众13批次,涉及180余人。今年以来,立案查处欠薪违法案件2件,行政处罚金额6万元,共为 363位民工追回劳动报酬 518.66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结构性矛盾长期存在。招工难、就业难同时存在。目前县内生产制造型企业,工作强度较大,环境条件偏差,工资待遇不高,导致很多生产工人难以在长期坚守岗位,一线的普工、技术工人流失率高。每年新成长劳动力主力军,高校毕业生不愿意去生产制造型工厂一线工作岗位就业,从而导致工厂的技工、技干人才匮乏,补充困难。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局限于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
(二)社会保障待遇水平有待提高。我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均缴费水平和待遇领取水平整体不高,今年以来,我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中选择最低缴费档次达90%以上。
(三)和谐劳动关系需进一步优化。行业主管部门日常监管不足,违法转包、分包、挂靠等行为时有发生,造成实名制管理不规范,总承包企业代发工资制度实施不健全,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时有发生。
三、2023年工作安排
(一)坚持民生之本,持续优化就业局面。稳步落实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数不少于2400人,失业再就业帮扶率、就业困难人员帮扶率、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帮扶率等重点指标不低于市定目标。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全力保障企业用工。持续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用工服务协同发展,推动与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用工服务项目对接,建立与云南昆明、河南人才基地劳务合作。深化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加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来旌就业。全年常态化开展“2+N”招聘会,促进返乡农民工、退役士兵、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突出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深入实施暖民心行动就业促进行动,加快推进“三公里”就业圈建设,引导企业、劳动者就近就业用工。贯彻落实“旌八条”人才政策,确保相关扶持政策落地见效。积极推动公益性岗位、就业见习岗位等就业兜底措施,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全面提升创业示范效应,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深入实施“创业安徽”行动,推动信用村建设,3A级以上信用村免担保贷款,发挥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载体作用,力争2023创成省级皖厨创业街,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二)厚植民生之依,稳步推进社保扩面。不断提高社保参保在制度和人群上的覆盖。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加大民生服务建设,深入推进“社银合作就近办”,建立15分钟合作圈,推动“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现社保业务“全县通办”“就近快办”“多点可办”。建立巾帼窗口服务队伍,设立工伤专窗,开通退役军人、残疾人、孕妇等群体绿色通道,用心用情服务办事群众。不断提高社会保险基金安全,持续开展社会保险基金警示教育活动,巩固深化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提升年行动活动成果,加大社会保险基金安全防控力度,完善社保内控制度,规范经办流程,落实监督责任。深化居民服务“一卡通”成效,积极推动社会保障卡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升三代社保卡持有率,拓宽应用场景建设,服务民生。贯彻落实社保惠企政策,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做好社保惠企政策落地见效。
(三)守护民生之安,依法开展监察仲裁。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开展2023年度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和诚信示范单位评价工作。继续抓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的贯彻落实。持续推进工资支付规范化管理工作。扎实开展各种专项检查活动,组织重点时间节点农民工工资专项检查工作,推进根治欠薪夏季、冬季专项行动,开展人力资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保持对欠薪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加大依法查处力度,加大对重大欠薪违法行为的社会公布力度。规范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调解工作。依法依规做好劳动争议案件审理,加大案前调解力度,与司法系统共建和谐劳动关系品牌,提高劳动人事争议处理质效,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推进基层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做好劳动关系方面法律法规宣传,充分发挥金牌调解组织作用,推进劳动案件早预防、早协商、早调解。
(四)把牢民生之重,牢固树立人才理念。持续做好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持续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有序开展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继续实施公立医院编制周转池制度、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加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力争2023年新增一家省市级博士后工作站。持续壮大技能人才队伍。强化人才服务,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和产业特点,通过开展高技能研修班、职工技能提升培训、新型学徒制、岗前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等形式,培育更多技能人才,保障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深入实施“技能中国行动”,持续做好“新徽菜·名徽厨”暖民心行动,培育更多徽菜师傅,推动旌德美食品牌化发展。与工会、团县委、妇联等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技能大赛、技能培训,促进更高质量就业。力争2023年新增技能人才1000人,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能精湛、素质优良的技能人才队伍,满足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