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德县林业局2022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3-01-29 15:48
来源:旌德县林业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上级林业部门和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要求,围绕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为统领,全面推进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建设,坚持“五绿”共进,实施“五大森林”行动,深入拓宽丰富“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实现路径,持续做大做强绿色富民产业,有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较好的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考核任务。旌德林业工作首登2021年《中国林业和草原年鉴》,全市唯一入选。我县华东楠、香果树入选全省首批林草种质资源库名单。
一、2022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林长制工作高效运行
1.三级林长履职尽责。以抓好林长制工作为总抓手,健全完善了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完善林长制“五个一”服务平台管理体系,切实为各级林长履行职责提供服务保障。树立林长制就是“责任制”的意识,进一步解决林业工作中的系列问题,理顺基层林业工作体制机制,压实生态保护发展主体责任。深入推进“五大森林”行动,制定2022年林长制工作要点,发放林长制工作提示单5份。加强林长巡林和林长制工作督查,2022年前三个季度县级林长共开展调研、督查112次并在县政府网站进行公示公开。
2.森林资源监测管理网络全面完善。扎实推进安徽省林长制综合管理平台应用,完成全县426名三级林长和生态护林员基本信息录入和系统用户建立。将我县2018年建立的林长制信息管理平台林长责任区数据导入省级平台,向全县三级林长及生态护林员推广使用“林掌”APP。县镇村三级林长共使用“林掌”APP打卡巡林4187次,生态护林员完成巡护任务4330个。
(二)“五绿”行动见实效
1.强化“护绿”,保护生态安全。实行最严格的林地和林木资源管理制度,加强马家溪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地日常巡护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成了自然保护地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和人为活动卫星遥感监测点位核查。马家溪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已于2022年4月24日经国家林草局批复,开展了马家溪国家森林公园游步道和观景平台项目建设。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和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积极开展受困野生动物的救护救助工作。全年共救助梅花鹿、白鹇等52只。扎实推进古树名木日常保护管理,进一步落实管护单位和管护责任人,完成圆柏、银杏等4株省一级古树名木保护修复工作。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禁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并全面加强监管,发放生态补偿金314.3万元。
2.稳步“增绿”,提升森林质量。以建设国家森林城市、森林村庄为载体,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持续加大城区、乡村绿化美化力度,凸显特色生态文化,着力提升现有绿化成果。完成人工造林1000亩,封山育林10000亩,退化林修复4000亩,森林抚育5000亩,全国森林经营试点项目580亩,促进森林提质增效,增加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全面完成造林绿化图斑3962个,面积61670.9亩的造林绿化空间适宜性评估工作。完成义务植树49.54万株,续建“马家溪国家森林公园”认建认养基地一个,单位及个人捐款1.9万元,认养南方红豆杉、华东楠合计5757株。完成国家森林城市的森林网络、森林健康、生态福利、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建设和3个省级森林村庄创建。
3.加强“管绿”,严格监管力度。强化推进依法治林,开展自然保护地勘界“回头看”,完成了中央和省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严格森林限额采伐制度,依法做好林地征占用审核审批。目前,全县审核审批林木采伐证1262份,采伐蓄积63465.8立方米;完成组卷审核获批使用林地项目45宗、面积34.4公顷。认真开展“八五”普法工作,不断加大《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湿地保护法》等林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加大林业新品种保护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持续开展森林督查,结合“清风行动”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林地、毁林毁湿、森林防火等违法行为,目前共受案22起,立案22起。其中办理行政处罚案件26起。筑牢生态屏障,继续加强突出“两防”工作,筑牢生态屏障,完善森林防火责任体系建设,做好虫情监测。扎实推进松材线虫病疫情攻坚五年行动,全力以赴开展枯死松树清理工作,完成枯病死松树清理2.6万株,完成重点防控区域1万株健康松树打孔注药任务,处理率、完成率100%。持续开展疫木检疫执法专项行动,共检查苗木经营户13家,检疫苗木5.6万株,组织执法检查32次,出动执法人员84人次,检查涉松加工企业2家,检查松木832立方米,电线电缆盘60个。共查处案件2起,涉松案件2起,涉案金额0.27万元。建立以县、镇、村三级护林体系,落实“一林一员”网格化管护,共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防火知识培训会议93次,防火演练7次,在重点林区布设宣传牌1606块,刷新标语391条,悬挂横幅225条,发放宣传资料12500余份,安装电子警察、语音警示器41处,出动宣传车3042车次,2022年我县未发生森林火灾。
4.科学“用绿”,助力产业振兴。在林下经济、木本油料、木竹产业和森林旅游康养产业上持续发力,积极打造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示范社、示范家庭林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高质量示范基地,发挥示范作用带动产业发展。完成新申报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复审6家。完成皖黄精3号良种苗木培育基地30亩育苗900万株,建设灵芝孢子粉种植基地20亩,种植灵芝菌棒4万棒。完成灵芝加工企业厂房、展示大厅建设各2个,面积共1900平方米。扎实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抓好生态扶贫,续聘生态护林员178名,发放劳务补助80.7万元。按程序完成入库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9个申报工作。其中已立项批准实施的项目3个,批复资金450万元。开展“两强一增”科技特派员现场指导活动,落实8名林业科技专家和6名特派员深入林长责任区和联系村聚焦林农林企生产经营需求和技术难题,常态化指导林业生产活动。共开展技术指导121次,服务涉林主体284人次。围绕推广香榧产业、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技术开展林业科技实用技术培训4期300余人次,先后邀请了国家林草局及省内外林业专家进行授课,做到理论学习与现场传授相结合。首次评选出安徽黄山云乐灵芝有限公司周俊等10位同志为旌德县林业乡土专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不断拓宽农户增收渠道,助推乡村振兴。
5.深化“活绿”,激发林业活力。纵深推进全国林业综合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工作,制定出台《旌德县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2022年工作要点》,推动5大项17小项改革任务有效落实。深化改革发展,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林权类不动产登记的通知》,推动森林资源资产确权登记工作。开展林地受益权证试点发放工作,选定了旌阳镇柳溪村、蔡家桥镇华川村作为探索运行“两山银行”试点单位,并逐步推广至5个镇10个村,实施股份制经营林地面积1.8万亩,共核发《生态资源受益权证》2421户,入股农户受益金额576.83万元。加强金融保障,配合县建设银行积极对接“两山银行”试点村并签订《金融服务框架协议》。协助县建行推进落实“皖农云担通”、“绿水青山贷”等系列金融产品惠及林业经营主体,为林业企业、经营大户等发放贷款1651.9万元;与省农担公司合作,办理“五绿兴林•劝耕贷”66笔,贷款4588.5万元。拓宽森林保险范围,与国元保险公司合作开展特色森林保险“林长制国元护林保”,为全县178名生态护林员购买意外伤害险和132株古树名木实施救护保险,探索开展林业碳汇价值综合保险。完成蔡家桥镇和旌阳镇柳溪村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工作。进一步优化林业营商环境,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投资林业产业,进一步增强林业发展内生动力。
(三)国家储备林和林业碳汇项目建设
1.全力开展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6月19日国储林项目《总规》通过省级评审,8月19日获省局批复。我县规划建设国家储备林45.37万亩,2022年1月21日旌德县林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作为我县储备林项目实施主体。加大国家储备林项目招商引资力度,2月22日县政府与中铁十局三建签订国家储备林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利用国储林项目助推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拟定了《国储林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和《国有林场、集体林地经营权流转方案》,正在开展一期可研和总体可研报告编制,对纳入国储林建设范围的国有林场林木资产进行了评估。积极做好国储林项目开工准备,年内将开展实施。
2.持续开展林业碳汇项目建设。结合林业重点工程和国有林场森林经营,申报省级碳汇项目5136.2亩,加强林业碳汇资源培育开发,强化“国储林建设”长远规划实施,按照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碳汇造林和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的要求,争取开发为林业碳汇项目,实现持续固碳增汇,着力提升林业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常态化开展马家溪碳汇基地的森林碳汇计量监测。积极参与林业碳汇交易,探索建立林业碳汇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碳汇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