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旌德县政府(办公室)> 国民经济和规划计划> 专项规划
索引号: 123131313113213/202207-00314 组配分类: 专项规划
发布机构: 旌德县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名称: 【十四五专项规划】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宣城市“十四五”知识产权专项规划的通知 文号:
生成日期: 2022-07-07 发布日期: 2022-07-07
索引号: 123131313113213/202207-00314
组配分类: 专项规划
发布机构: 旌德县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名称: 【十四五专项规划】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宣城市“十四五”知识产权专项规划的通知
文号:
生成日期: 2022-07-07
发布日期: 2022-07-07
【十四五专项规划】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宣城市“十四五”知识产权专项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7-07 08:53 来源: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宣城市“十四五”知识产权专项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宣城市“十四五”知识产权专项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2年6月14日

 

宣城市“十四五”知识产权专项规划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决策部署,依据《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安徽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2021—2035年)》《安徽省“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宣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十三五”时期,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保护效果、运用效益、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商标注册便利化成效显著。我市商标受理窗口自2017年启动运行以来,共受理商标注册等业务6782件,受理量位居全省第二位。截至“十三五”末,全市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23817件。专利创造数量提升迅猛。全市共申请专利30604件,授权专利15835件,截至“十三五”末,全市共拥有有效发明专利4002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0件。商标品牌效应日益显现。全市现有安徽省专业商标品牌基地总量达12个。驰名商标保护数22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总数达14件,地理标志产品总数增至7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19个。全市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和地理标志商标使用企业共有146家。知识产权保护持续加强。全市共查办侵犯商标类知识产权案件337件,处理电商领域专利侵权纠纷案件598件,查处假冒专利案件215件,有效维护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知识产权运用稳步提升。坚持效益优先,持续深化知识产权与金融结合。“十三五”期间,全市完成专利权质押融资4.73亿元,商标权质押融资3.92亿元。开展安徽省首个产业专利导航项目—宁国市橡塑密封件产业专利导航,并持续对优势产业开展专利导航工作,为引导产业科学发展和创新决策提供有效支撑。知识产权管理能力不断提升。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全域推进,宁国市获批成为安徽省乃至中西部唯一县级“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宁国经开区、宣城高新区被批准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培育省级以上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30家,其中14家为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建立企业知识产权专员队伍,组织开展专项培训,全市共有446家企业设立了知识产权专员。

总体来看,“十三五”期间我市知识产权事业高速发展,在推动宣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但我市知识产权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主要表现为: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有待提升,知识产权运营能力有待优化,知识产权保护协同机制有待完善,知识产权激励保障和服务体系有待强化,知识产权区域发展有待均衡。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十四五”期间,做好全市知识产权工作必须遵循新时期新要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着力建设创新型知识产权强市,为宣城建设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筑势赋能。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结合安徽省“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通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扎实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为推动宣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质量引领。坚持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导向,持续深化知识产权工作改革,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推动质量变革,持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效益。

坚持强化保护。牢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严格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权利人合法权益,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快速预审、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市场主体诚信等工作,完善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工作格局,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坚持开放合作。分利用中央和安徽省给予的政策优势,结合宣城区位优势,探索知识产权融合发展新思路,畅通新时期知识产权对外交流通道,全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加强毗邻城市的交流合作,提升知识产权影响力。扩大对外开放,加大国际交流,推动知识产权事业更加协调、更可持续的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推动知识产权领域改革,持续深化知识产权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强化改革创新举措,构建更加完善的创新要素及市场化配置机制。

坚持系统协同。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促进区域知识产权协调发展,推动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融合,推动知识产权与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深度融合发展。

(三)发展目标

2025年,创新型知识产权强市建设阶段性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知识产权保护更加严格,知识产权市场价值更加凸显,关键技术领域核心专利布局实现重点突破,品牌集群效益大幅度提升,知识产权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加有力。

——知识产权创造质量不断提高。依托特色产业链和“一市一城一区”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工程,加强“1+9”高能级产业平台建设,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强产业链和创新链协同发展,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大幅度提升。G60科创走廊为核心打造知识产权创新引擎,构建高质量知识产权创新体系,全社会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意识和能力明显提高,高价值专利、高知名度商标品牌、精品版权和特色地理标志等不断涌现,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企业。

——知识产权运用效益不断提升。依托域内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建设发展,推进各类企业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知识产权运营质量持续提升,知识产权运营水平明显提高,专利布局与标准有效衔接,专利导航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持续扩大,知识产权金融创新有新突破,城市产业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明显增强。

——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不断优化。围绕宣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求,健全快速高效的协同保护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制度,积极开展维权援助工作,完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机制。以司法保护为主导,行政保护为支撑,仲裁调解、维权援助、行业自律为补充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更加完善。全市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水平明显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得到充分彰显,尊重知识价值的营商环境更加优化。

——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持续提升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加强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服务效能。促进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协同发展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有效运行。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发展,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显著增长,服务质量明显上升,服务种类逐步健全。

——知识产权合作交流不断深入。依托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深度融入“两圈多廊带”区域发展格局。构建长三角知识产权交流合作机制,促进长三角协同发展。进一步发挥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优势,知识产权对外交流合作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

 

宣城市“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主要指标

2020年

实现值

2025年

目标值

属性

1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3.18

12

预期性

2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亿元)

2.6

5

预期性

3

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数(家)

18

100

预期性

4

知识产权优势和示范企业数量(家)

30

60

预期性

5

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家)

1

6

预期性

注:①“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是指每万人口本国居民拥有的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符合下列任一条件的有效发明专利数量:1.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明专利;2.在海外有同族专利权的发明专利;3.维持年限超过10年的发明专利;4.实现较高质押融资金额的发明专利;5.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国专利奖的发明专利。②“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是指经国家知识产权局登记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③2025年目标值指标为累计值。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

1. 强化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以产业链创新链高价值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建设为主线,围绕“2+8”特色产业链和传统产业链升级,重点做好关键核心技术专利布局。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一批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发明专利清零计划。促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在知识产权领域的深度合作,组织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开展专利技术对接活动,开展订单式研发和投放式创新。整合园区资源,推动专利技术中试放大与孵化,扶持培育一批专利技术项目孵化基地。支持专利海外布局。加大创新主体高质量创造的评价激励,完善高价值专利筛选机制,打造一批高价值专利池,形成一批国际创新水平、权利状态稳定、市场竞争力强的高价值专利组合。(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宣城经开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 高价值发明专利培育工程

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主动融入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扎实推进“G60科创走廊”、“一地六县合作区”、“苏皖合作示范区”建设。围绕“2+8”特色产业,聚焦未来产业链的重要环节,新兴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和传统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引导企业培育高价值发明专利。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清零计划。“十四五”末,全市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力争达到省平均水平12件。

   

    2. 激发校企联合的创新活力。推动高校院所与重点企业联合建立集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管理运营为一体的专业机构,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价值专利,增强知识产权高质量供给。充分调动专业机构和人才的积极性,推动高校院所与重点企业加快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和技术经理人培养,持续推进知识产权专员制度,加强对科研项目的专利分析。支持研发机构联合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共同培育核心自主知识产权。(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宣城经开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 促进高价值版权等创造。发挥版权免费登记制度优势,推进作品著作权登记全流程质量审查管控,规范作品著作权登记服务,提升作品著作权登记数量和质量。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和传统历史文化遗产,鼓励文化艺术作品创新,促进文化与技术相结合,提升高影响力版权创造能力,推进核心版权产业发展。支持计算机软件作品创造,支持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作品创造。加强同长三角地区文化交流,积极开展版权示范单位互访交流活动,促进版权要素流动,服务联动,资源整合。发挥域内丰富的农业林业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农林技术交流合作,推动植物新品种的培育。(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宣城经开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促进知识产权高效运用

4. 提升知识产权转化能力。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促进创新要素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完善促进自主创新成果市场化应用的体制机制,支撑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大力推动“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加速创新资源要素流动,支持领军企业联合关联企业、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等组建创新联合体,强化关键核心技术协同创新。高水平用好宛陵科创城、宣城(上海)科创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加速对接科创资源,构建“孵化在外、转化在宣”发展模式。(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宣城经开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5. 实施专利导航项目。围绕“2+8”特色产业链和传统优势产业链,在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实施一批专利导航项目。深化专利导航成果应用,建立专利导航成果发布机制,促进导航成果高效转化,推进重点产业做好产业专利布局。围绕“双招双引”工作部署,积极探索运用知识产权大数据导航和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以知识产权大数据助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助力未来产业链的引进和培育,有效研判和防范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引资过程中新风险。(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宣城经开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 专利导航工程

围绕汽车零部件、新能源等两大核心产业以及电子信息、节能环保装备、新材料、大数据和软件信息服务业、文房四宝等文旅产业、精细化工、绿色食品和大健康等优势产业,实施一批重点产业专利导航项目,拓展专利导航服务区域创新、产业规划、企业经营、研发创新的方法和路径,建立健全专利导航创新发展的决策和服务机制。

支持龙头企业、中小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开展运营类专利导航,绘制专利地图、人才地图,引导企业进行专利挖掘与布局。“十四五”期间,力争全市各产业园区分别完成1个专利导航项目。

 

6. 推进商标品牌提质工程。持续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提升商标保护工作效能,加强基层商标品牌服务指导站建设,创新商标行政指导和服务监管方式,形成具有特色的商标品牌建设工作机制。推进商标品牌提质工程,加大商标品牌培育工作力度,支持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大力提升宣城制造品牌知名度、忠诚度、美誉度,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商标品牌。推动品牌经济发展,加强重点产业自主商标品牌管理,提升品牌规模效益。依托“2+8”特色产业集群,创建一批专业商标品牌基地。鼓励龙头企业制定品牌战略,加大品牌宣传投入,以高知名度品牌带动整个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引导产业集聚,延伸拉长产业链条,催生自主品牌成长,增强产业连锁效应,增加产业集聚效益和辐射能力。(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 知名品牌培育工程

围绕产业结构优化转型,以提升自主品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知识产权公益事业单位、行业协会、高校院所等为依托,有序开展商标品牌指导站建设。优先在各类产业园区设立商标品牌指导站,强化企业品牌运作,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高知名度商标。“十四五”期间,各类产业园区设立商标品牌指导站达100%。

 

7. 梯度培育知识产权强企。强化企业知识产权主体作用,推动建立国家、省、市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培育体系,培育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综合竞争优势的领军企业,持续推动企业系统强化知识产权战略管理能力、高质量知识产权产出能力、知识产权国际运营能力、知识产权风险管控能力。围绕重点企业开展专利布局,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并购、交叉许可等多种途径,在关键技术领域形成一批专利组合,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在并购、股权流转、对外投资等活动中加强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提升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能力。建立企业梯度培育动态数据库,重点培育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专利密集型企业。“十四五”期间,培育各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60家。(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宣城经开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 知识产权强企培育工程

充分发挥创新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打造“头部企业+中小微企业”创新生态圈。鼓励科技型领军企业牵头,整合相关领域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创新资源,联合组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实施国家、省、市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建立企业梯度培育动态数据库,培育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专利密集型企业。“十四五”期间培育各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60家。

 

8. 推进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依托区域独特地理自然资源和环境优势,结合地方历史文化和传统产业,聚焦农产品和地方特色产品加工,持续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持续加强地方特色产品的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持续加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保护,持续加强地理标志使用管理。持续加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注册人监督管理。聚焦地理标志发展的现实性问题,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重点,以支撑产业发展为关键,以完善地理标志运用体系为基础,着力提升地理标志价值内涵,探索地理标志“标志-产品-品牌-产业”发展路径,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推动地理标志与特色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传承有机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 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

加快推进地理标志产业化发展,围绕宣城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培育文房四宝、特色农产品等地理标志保护,深入挖掘特色生态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产业集群品牌和区域品牌,推动地理标志与特色产业有机融合,提升地理标志品牌影响力和产品附加值。

引导涉农产品增加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提高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申请注册量。规范地理标志使用管理,提升地理标志涉农产品特殊品质及附加值,助力乡村振兴。“十四五”期间力争实现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9个、地理标志商标总数达20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率达100%。

 

    9. 强化知识产权金融供给。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障体系。加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协同联动,推动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创新,支持金融机构创新知识产权金融产品,推动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贴息政策和质押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支持开展知识产权保险,引导政府性担保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供增信服务。(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市金融监管局、宣城银保监分局、人民银行宣城市中心支行、宣城经开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强化知识产权高标准保护

10. 强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要发挥司法保护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优势互补、有机衔接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形成保护知识产权有效的体制机制。研究出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文件,统筹完善部门协同工作机制,统筹协调行政与司法工作衔接,统筹推进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各项工作。完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制度,健全跨区域、跨部门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协作机制,探索市县一体推进行政裁决工作模式。加强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商贸流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进知识产权保护重点关注市场和规范化市场建设。完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机制。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指导和行政保护技术调查官制度建设。(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1. 开展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开展知识产权关键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区域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查处假冒专利、商标侵权、地理标志侵权假冒等违法行为。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加强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有效遏制恶意侵权、重复侵权、群体侵权。强化特殊标志、官方标志、奥林匹克标志保护。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度高、侵权假冒多发的商品领域进行集中整治。完善海关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严厉打击跨境侵权行为。加大版权执法力度,健全版权侵权查处机制。加大植物新品种、商业秘密、地理标志等违法行为查处力度,积极开展专项治理,重点突出大案要案查处。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队伍专业培训,提高侵权假冒识别、侵权判定专业能力。(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2. 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完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建立司法保护与行政执法、调解、仲裁、公证、第三方存证等环节的信息沟通和共享机制,统一行政执法尺度,严格执行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规范刑罚适用。深化知识产权审判方式改革,完善知识产权司法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深化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实现知识产权案件区域集中管辖,整合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检察职能,组建知识产权检察办案组,探索依当事人申请的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坚持知识产权侵权赔偿的市场价值导向,依法支持知识产权权利人的惩罚性赔偿请求,切实保障权利人获得充分赔偿。严格维护法律尊严,依法从严从快批捕、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依法处置侵权商品,有效发挥刑罚惩治和震慑知识产权犯罪的功能。持续完善案件管辖制度和协调机制,提高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整体效能。(责任单位: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3. 加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和体系建设。健全快速高效的协同保护机制。培育高水平的知识产权调解组织、仲裁机构、公证机构,鼓励高校、社会组织等开展维权援助工作,建立市县两级知识产权维权工作网络。建立多元化专利纠纷调解机制,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受理处理、诉讼调解对接、调解仲裁对接、行政执法与调解仲裁对接等机制。支持行业协会、商会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自律机制。加强知识产权调解、仲裁、公证、社会监督等人才的选聘、培养与管理。建立我市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检验鉴定工作体系,加强知识产权鉴定机构专业化、规范化建设。(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宣城海关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4. 加强知识产权领域诚信体系建设。推进建立知识产权领域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模式,积极开展工作试点。制定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领域的信用信息基础目录,发布知识产权领域严重失信主体名单,依法规制专利非正常申请和商标恶意注册等行为,依法依规对严重失信主体实施惩戒。推进知识产权信用修复制度建设。推动知识产权信用信息共享。(责任单位: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林业局、市数据资源局、宣城海关、人民银行宣城市中心支行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

围绕宣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求,建设10个以上知识产权企业维权援助工作站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建立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检验鉴定中心。建立纠纷调解组织,实现知识产权人民纠纷调解委员会各县市区全覆盖。培育知识产权仲裁机构,推动现有仲裁机构设立知识产权仲裁部门和开展知识产权仲裁业务。“十四五”期间,实现各县市区设立知识产权人民纠纷调解委员会达100%。

 

(四)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15. 持续提升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加强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服务效能。设立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窗口,引导各类产业园区、服务业集聚区等建设差异化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加强商标、专利、地理标志等申报咨询服务指导,提高服务效率。优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提高知识产权形势跟踪和研判能力,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知识产权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加强知识产权领域信息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国家、省知识产权数据对接,完善知识产权数据分析,配合做好省市县三级知识产权数据共享,打通知识产权数据信息孤岛。“十四五”期间,依托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建立和完善市县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机构,50%以上县市区设立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机构。(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 宣城市知识产权综合管理平台升级工程

以便民利民为目标,以整合公共资源拓展服务渠道为抓手,提升宣城市知识产权综合管理平台能级。按照“立足宣城,辐射长三角,面向全国”发展愿景,通过整合平台大数据,链接知识产权与技术、人才、资本等产业核心要素,建成知识产权大数据智能应用管理系统,发挥智能监管、智能保护、智能服务、智能分析的功能,为市场主体提供开放、透明、全面、公正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十四五”期间,依托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建立和完善市县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机构,50%以上县市区设立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机构。

 

    16. 开展知识产权贯标行动。引导企业贯彻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推动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体系,促进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大幅提升。制定企业贯彻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梯度培育计划,指导帮助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贯标认证。推动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培养知识产权管理队伍,贯彻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标准,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全面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十四五”期间,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达100家。(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工程

推动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贯彻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标准,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十四五”期间,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达100家。

 

    17. 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聚焦重点区域,引进省内外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培育知识产权法律、代理、运营、托管、信息、评估、咨询等全链条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引导知识产权服务链企业实现上下游优势互补、多业态协同发展。优化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强化涉外知识产权法律援助。开展专利、商标代理行业专项整治,规制专利非正常申请和商标恶意申请注册行为,引导知识产权代理行业加强自律自治,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发展。(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协作机制

18. 建立高效协同管理体系。按照“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挂帅、亲自统筹、亲自主抓”要求,完善市县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健全高效的行政协同管理工作机制。发挥知识产权强市(县)建设联席会议统筹协调作用,强化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加快形成职责清晰、分工合理、协同一致、运行高效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工作格局。建立行政司法机构定期交流、案件协查、专题研判、企业援助、政策会商等工作机制,构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的行政司法协同管理体系。(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9. 优化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完善激励知识产权发展政策,优化政策流程,明确政策导向。构建以保护为基础、运用为目的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重点加大对知识产权高价值创造、知识产权金融创新、知识产权紧缺人才引进的政策扶持力度,深化知识产权政策与科技、金融、人才等政策的集成叠加,构筑宣城知识产权发展新高地。结合产业布局和产业发展需要,研究制定和完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补齐政策短板,更好的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0. 推动“一地一策”做深做实。高水平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立足各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抓好产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推动知识产权与产业、制造业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依据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新部署,支持宁国市申报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县,广德市、郎溪县、泾县、绩溪县、旌德县申报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县,支持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徽宣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徽广德经济开发区、安徽郎溪经济开发区申报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示范园区。(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1. 推进知识产权区域协同合作。依托“两圈多廊带”的深度融合,充分激活创新主体积极性,整合区域内科研院所、技术转移中心等创新资源,聚焦区域产业发展共性需求,推动技术协同创新和高价值知识产权创造。探索建设知识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和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库,加强知识产权资源开放交流共享,推动区域内外知识产权要素自由流动。(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2. 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结合全面建设更高水平人才强市要求,加强知识产权人才规划布局,将知识产权人才纳入我市人才引进计划,落实我市各类推动人才优惠政策,重点引进知识产权高级管理、代理、运营、维权服务等急需紧缺人才。鼓励引导部门、教育机构、行业协会等加大对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训力度。依托市县党校干部培训,开设知识产权专题讲座,培养党政干部知识产权战略思维,丰富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知识,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服务能力。依托职院和职业高中培养企业一线知识产权管理人才。依托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开展知识产权产学研人才联合培养,建立多层次知识产权培训体系,加快知识产权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实务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青少年知识产权教育。(责任单位:市教体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市场监管局、宣城经开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 完善知识产权专业化人才队伍

推进知识产权行政保护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建立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技术调查官制度,建立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队伍,组建知识产权志愿者服务队伍,引导各类人才积极参与调解、维权援助和普法宣传等工作。依托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开展知识产权产学研人才联合培养,建立多层次知识产权培训体系,加快知识产权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实务人才队伍建设。

 

四、实施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

坚持党对知识产权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贯彻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强化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联席会议统筹协调作用,研究细化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组织实施知识产权年度推进计划,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指导、督促、检查。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统筹部署相关任务,制定知识产权工作措施,确保规划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要负责牵头抓总,加强组织协调,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宣传解读,统筹推进规划实施。(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强化条件保障

统筹财政资源,完善知识产权专项经费投入保障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各级政府要加强财政预算与规划实施的有效衔接,加大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政策支持。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等政策,引导市场主体加大知识产权资金投入,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推进规划重大工程落地落实。(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宣城经开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强化考核评估

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会同相关部门建立规划实施动态调整机制,开展知识产权规划实施的年度监测和定期评估,对各项任务落实情况组织开展督促检查。完善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评价知识产权指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绩效考核和营商环境评价,确保规划各项任务取得实效。(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