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德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政策解读> 负责人解读
索引号: 113417300032602708/202205-00053 组配分类: 负责人解读
发布机构: 旌德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主题分类: 国土资源、能源
名称: 【领导解读】安徽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新闻发布会 文号:
生成日期: 2022-05-30 发布日期: 2022-05-30
索引号: 113417300032602708/202205-00053
组配分类: 负责人解读
发布机构: 旌德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主题分类: 国土资源、能源
名称: 【领导解读】安徽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新闻发布会
文号:
生成日期: 2022-05-30
发布日期: 2022-05-30
【领导解读】安徽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2-05-30 11:29 来源:安徽省自然资源厅 浏览次数: 字体:[ ]

发布人: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方成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下面,我就安徽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情况和成果作简要介绍。

一、“三调”工作背景及总体情况

全面及时准确掌握国土利用状况和资源家底,对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土地调查条例》规定,每10年开展一次全国土地调查。1984年至1997年,全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通过全野外调查,基本摸清了土地家底,我省形成了5400余幅1∶10000纸质调查成果。2007年至2009年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充分利用3S等现代化技术,查清了全省土地利用状况,建立健全了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和土地变更调查更新机制。2018年9月,国务院召开“三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面动员并推进“三调”工作。“三调”是近年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统一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和自然资源基础调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调”工作,成立由分管副省长为组长的“三调”工作领导小组。全省1.05万名调查人员历时3年,聚焦“质量”“效率”两个关键要素,汇集1163万个调查图斑,全面查清我省国土利用现状等情况,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国土调查数据库。在国家质量核查中,我省初始成果准确率99.52%,位列全国第五,统一时点更新成果一次性通过国家验收。

我省“三调”主要数据成果经省委、省政府审议并同意后,省“三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省自然资源厅、省统计局印发了《安徽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二、主要数据成果及相关情况

“三调”主要数据成果已公开发布,我不再赘述了。这里补充介绍几方面情况。

(一)关于耕地调查

“三调”特别注重耕地资源调查,不仅调查了耕地数量、分布、坡度分级和构成情况,还开展了耕地细化调查、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和耕地分等定级调查评价,摸清各类耕地资源家底状况。“三调”查明全省耕地总面积8320万亩,占全国耕地总量的4.3%,位列全国第8,较“二调”上升一个位次(“二调”位列全国第9)。丰富的耕地资源,有力地保障了粮食生产,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2020年全省粮食产量803.8亿斤,居全国第4位。“三调”同时发现,10年来,我省耕地面积减少了540万亩,主要是调查规则变化和农业结构调整导致。一是调查规则发生变化。“二调”时,对在耕地上种植果树、茶树、林木、药材、草皮、花卉等且耕作层未破坏的土地,按耕地调查,而“三调”根据现状调查非耕地农用地;二是由于农业结构调整,在原耕地上种植特色农产品和林木,有的破坏了耕作层,有的没有破坏。在“三调”工作中,对“二调”时的耕地因农业结构调整为园地、林地等农用地的地块进行了标注,其中251万亩标注“即可恢复”属性,即清理后即可直接恢复耕种;474万亩标注“工程恢复”属性,即清理后仍需要采取工程措施才能恢复耕种。如果需要,这部分农用地可通过相应措施恢复为耕地。

(二)关于生态用地情况

“三调”结果显示,10年间,全省采矿用地净减少32万亩,林草湿及河流湖泊等生态功能较强的地类净增加274万亩,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努力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焦建设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持续深化河(湖)长制、林长制改革。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始终把生态保护修复摆在突出位置,出台市场化政策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矿山生态修复和采煤沉陷区治理。目前全省已完成24.7万亩废弃矿山治理,完成27.1万亩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任务,全省81家矿山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淮北市绿金湖(中湖)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成功入选《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全集共18个案例),淮北市矿山生态修复被授予“第十届中华环境优秀奖”。“三调”同时发现,我省生态建设格局还不够稳定,“二调”以来,全省有527万亩耕地流向林草湿及河流湖泊等生态功能较强的地类,同时又有304万亩上述地类流向耕地。

(三)关于建设用地情况

“二调”以来,全省建设用地增加361万亩。2019年,全省建设用地总量2998万亩,符合国家下达的2020年建设用地总量控制目标(3084万亩),增幅13.6%,低于全国26.5%的平均增幅。我省建设用地的增加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总体相适应。十三五期间,全省单位GDP使用面积下降35%,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不低于22%下降目标。10年间,全省通过增减挂钩腾退91万亩村庄建设用地,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土地要素保障的同时,有效补充了耕地资源,维护了粮食安全,控制了建设用地规模,较好实现了规划目标。“三调”同时发现,我省也还存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不高、村庄用地规模大比重高等问题。全省村庄用地规模达1886万亩,占建设用地总量的62.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下一步工作考虑

(一)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牢耕地红线

一是严格落实国家规划确定的我省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二是压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实行党政同责。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三是对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四是规范完善耕地占补平衡,确保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总量不再减少。

(二)坚持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统筹生态建设

一是坚持系统观念。以“三调”成果为基础,合理安排生态建设布局,纳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并严格实施。二是尊重自然规律。对“三调”发现的不符合自然地理格局的土地利用方式,逐步进行调整。三是统筹生态建设。通盘安排未来生态退耕、国土绿化等生态建设,科学合理安排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修复工程。

(三)坚持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是引导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推动城乡建设由规模扩张转向结构优化、品质提升的高质量发展新道路。二是着力推动城乡存量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动“四化”同步互动发展。三是科学编制村庄规划,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统筹推进农用地、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助力乡村振兴。四是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发挥“亩均论英雄”改革牵引作用,强化土地使用标准和节约集约用地评价。全面实行开发园区“标准地”制度,开展闲置建设用地、工业低效土地“全域治理”。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强化供后监管。

(四)统筹用好“三调”成果

“三调”成果是制定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规划、重要政策举措的基本依据,是我省自然资源管理的基础数据底盘,是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的底图。通过“三调”,我们查清了全省国土利用现状。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用好“三调”成果。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以“三调”成果数据为基础,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科学谋划和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严守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强化节约集约用地,为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