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2日在三溪镇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三溪镇人民政府镇长 曹 晖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上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紧密围绕“1155”发展思路,紧抓“1+6”、“六合一”重点工作,依照“4313工作清单”和“学、听、想、找”四步工作法,打造“骑行小镇”,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不误、两促进。全年财政收入1213.5万元,同比增长26.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780元。
一、坚持创新发展,深化改革全面推进
全面落实深化改革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权责清单制度和公共服务清单。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明确产权主体”为核心,积极稳妥完成股改,先行先试推进“三变”。共折股量化村级集体资产5940万元,界定成员12131人,组建母公司6个、子公司9个,实施具体项目19个。2017年,全镇集体经济收入达128.65万元,6个村居中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5个,建强村也一举摘掉了空白村的帽子。申报财政扶持项目5个。路西村作为全省首批“三变”改革试点取得了积极成效。
二、坚持协调发展,镇村面貌焕然一新
1、稳步推进“三大革命”。深入推进中心村建设,有序开展农村清洁工程,建立“户保洁、村收集、镇处理”环卫管理长效机制,不定期开展卫生保洁巡查,扎实开展好“三线四边”环境整治工作。共投放垃圾桶340余个,清除陈年垃圾300余吨,收取垃圾费54000余元,改厕364座已竣工并验收。同时,以路西为试点推广“共享”厕所。荣获省“文明乡镇”称号。
2、培育创建特色小镇。三溪镇集镇驻地整治规划经过规委会审核,对三溪镇总体规划和控规进行了修改。发展健康产业,以产业支撑特色小镇打造,突出“骑行”特色,完成东、北入口节点建设。路西村赛道“白改黑”2.6公里,整治山地自行车森林赛道8公里,建设完成浪漫樱芝公园,启动滨河慢行道项目建设。已有省内4家骑行协会组织在我镇挂牌。
3、稳步推进“下山行动”。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下山行动,早部署早谋划,研究制定了外湖地质灾害点搬迁安置方案,成立了工作领导组,对受威胁群众进行了深入地调查走访,通过选址重建、随子女外迁、村委会兜底安置等形式完成了22户89人搬迁任务。
4、创新推进文明创建。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继续开展“三溪好人”评选。扎实开展“道德讲堂”、“十星清洁户”评选等一系列创建活动,积极引导群众向上而为、择善而行。志愿者服务活动常态开展。全镇上下集中精力投入“省级文明县”创建,在验收中取得较好成绩。
三、坚持绿色发展,生态效益实现提升
1、扎实推进河长制、林长制工作。在徽水河等6条河流、5座水库分别成立了镇村两级河长,围绕“建、管、用”三个方面广泛座谈和调研,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工作目标。大力实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扩挖、清淤、固埂山塘127口,河沟清淤3条,新建泵站10千瓦。成立了林长制工作领导组,设立镇级生态功能区4个,村级生态功能区17个,林业管护面积8.2万亩。吸纳1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组建生态护林队伍。制定森林防火工作预案,组建森林防火及应急队伍,深入开展防火演练和巡查,全年无森林火灾发生。
2、农林效益稳步提升。坚持以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主阵地,突出抓特色、建基地、创品牌,扶持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加快推进路西田园综合体项目谋划建设。优质水稻、茶园机防、烟叶、中药材得到大面积推广。完成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幼林抚育、退化林修复任务,义务植树 5万余株。指导路西村申报2017年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创建、霍家桥村申报省级“一村一品”中药材。指导天鹅湖开展品牌建设,并获得2017安徽美丽牧场推介会最佳风光牧场称号。推介旌玉屏、飞鸿大雁等参加合肥农展,打响我镇农业企业品牌建设。
3、全域旅游增点扩面。以“突出生态休闲,发展特色旅游,打造旅游强镇”为目标,加大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拓展旅游服务业链条,增强环境承载能力。新申报A级景点1个,A级以上住宿点、餐饮点7个,新增床位59张。路西景区内新增自动售货机5台、智享单车50辆。举办了第二届“健康安徽环江淮行万人骑行大赛”,重点推出了我镇骑行赛道景区,在省内外提高了知名度。2017年共接待游客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80余万元。荣获省“优秀旅游乡镇”称号。
四、坚持开放发展,经济发展稳中提质
不断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完成签约项目1个,在谈项目1个,上报信息5条,路西帐篷酒店项目稳步推进。扎实做好县委区位布局一号工程——芜黄高速建设的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路西田园综合体项目谋划和建设。完成了第一、第二批灾后重建项目建设、验收、资料归档及项目资金发放工作。坚持将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作为推进工业经济发展主推手,努力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加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力度,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2017年工业总产值达1.86亿元,财政收入1213.5万元,较上年增长26.6%。
五、坚持共享发展,社会保障更加健全
1、脱贫攻坚托底保障有力。按照“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进行“回头看”梳理,2017年新增贫困户7户14人,全镇现有脱贫户248户564人,贫困户8户15人。细化扶贫措施,突出县镇村三级帮扶和包保,努力提高“三个搞清楚”和相关政策知晓率。积极落实帮扶资金和政策,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确保贫困户不返贫、可发展。“马来青脱贫故事”被人民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顺利通过了省第三方评估和市际交叉互查,双河村也一举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2、卫计水平不断提升。成立卫生和计划生育办公室,负责卫生和计划生育全面工作,切实加强对公共卫生和卫生计生优质服务管理;扩展镇卫生院及公卫办职能,卫生院加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并归口到公卫办管理。开展全民健康档案管理,全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加大创新工作的力度,在镇卫生院和双河村率先开展了医疗助手机器人诊疗活动,成立了三溪镇驻上海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并与嘉定区卫计部门签订了区域协作协议,打开了流动人口区域协作新模式。利用“5.29”协会活动日和“7.11”世界人口日、妇女病普治普查、老年人体检等活动,深入开展宣传教育。
3、社会保障不断强化。开展岗前技能培训,城镇新增就业岗位311人。养老保险共缴费5834人,全镇各类低保对象456户588人,发放低保金164.89万元;五保供养99人;145名残疾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资金17.4万元;冬令救济共发放资金377人15万元;城乡医疗大病救助、临时救助28人9.7万元,形成了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社保救助等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
4、社会管理不断创新。继续深入推进“平安三溪”建设的各项工作。全方位多角度的加强治安防控体系的基础建设,实施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推行“说理式执法”、民警联村制度,开通“普法巡村直通车”。安装16个监控探头加强技防建设。建立了三级联防战线,不断提高村(居)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能力。积极作好反邪教宣传,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教育监管。认真贯彻落实《安全法》,加大检查力度,消除安全隐患,确保辖区内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做好“六打六治”、“打非治违”、和烟花爆竹治理工作,认真协调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组织开展“百日除患铸安”专项行动,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排查整治的工作。切实做好防汛工作,主汛期对各塘坝水库水位适时监控,对重点水库大塘实行专人巡查,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控,确保安全度汛。
六、奋力抓作风,自身建设持续优化
以加强党的领导为核心,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用新发展理念指导实践、用实际行动践行党委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积极主动配合县委巡察,不折不扣完成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自觉接受镇人大监督。二是认真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制定完善并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住镇值班等规定。积极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氛围。三是坚决纠正“四风”,扎实开展扶贫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基层干部违规发展亲属入党专项整治、“村霸”和宗族势力问题专项整治及公车改革加油卡、ETC卡专项清理工作,确保党委、政府政令畅通。四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形成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督到位的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还存在着差距和不足,主要有:一是财政收入总量较小,对各项事业发展支撑力不够;二是发展规划不全不细、档次较低,特色不明;三是现代农业发展仍需提速,农旅结合不够,村级集体经济仍然薄弱;四是面对新形势,干部队伍的能力和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意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扎实推进政府各项工作。
2018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2018年,我镇将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目标,从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健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完善乡村治理、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建立乡村生态文明发展等方面,助力全域旅游发展、特色小镇创建、芜黄高速征迁、路西田园综合体和重点项目建设工作。
围绕上述要求,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快推进路西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和芜黄高速征迁工作。建立贫困人口保障机制,健全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发展全域旅游,下好“美丽乡村、全域旅游、集体经济”一盘棋,把美丽乡村、绿水青山变成全域旅游景点,为集体经济提供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再支撑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结合全域旅游战略推进,发展农家乐、农家客栈等,增加家庭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指导各村(居)谋划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解决劳动力就业。
2、健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充分利用农村土地、集体产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三变” 等改革的成果,全力推进“抓股改、促三变”。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盘活农村“三资”,激活农民“三权”,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3、完善乡村治理机制。足额落实保障经费,加大村级阵地建设的经费补助支持力度,增强村级组织自我发展、自我保障和服务群众能力。加强村级党组织、村民资质、村务监督组织、群团、集体经济和农民合作组织建设,积极构建完善的村级组织体系。做好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4、建立乡村生态文明发展机制。
(1)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建强中心村工程扫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确保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建立健全已建成省级中心村的管护长效机制,积极申报县级整治点,加强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大力实施农村公路畅通工程,全面打造宜居宜业美好新家园,建设好骑行小镇。
(2)开展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提升农村垃圾治理全覆盖工作水平,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着力构建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污水处理,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日常环境监督机制。围绕全域旅游战略,稳步开展改厕工作,继续推广“共享”厕所,加强卫生改厕后续服务和管理,逐步建立卫生厕所建、管、用并重的长效管理机制。
(3)实施绿色发展行动。以“两山”行动全力呵护绿水青山,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严控秸秆焚烧,实行秸秆禁烧包保制度,落实禁烧职责,不断提高禁烧监管水平。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以河道清理、清障和周边环境卫生整治、污染源排查整治为工作重点,全面开展落实河长制各项工作。强化森林资源管护,促进绿色惠民富民,努力提升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常态下更加迫切要求政府进行服务方式转变,必须始终坚持“为民、务实、清廉”总要求,创新服务管理模式,加快建设法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
1、永葆干事激情。弘扬“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精神,激发创业的激情和干劲,增强创新的勇气和本领,真正把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素养,持续推进理念创新、方法创新,激发蓬勃内生动力和改革活力,推动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跃升,不断开创新的局面,取得新的业绩。
2、实施依法治镇。切实增强法制观念,严格执行重大决策法定程序,运用法治精神、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改进服务管理。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提高行政透明度。
3、坚守务实理念。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设身处地考虑群众需求,全心全意谋求群众福祉,把群众的期待变成行动,把群众希望变成生活现实。强化公仆意识,落实“一线工作法”,做到常规工作雷厉风行马上办,突出问题迎难而上主动办,企业和群众反映困难深入实际上门办。通过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赢得群众更多的信任和支持。
4、营造勤廉环境。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三十条”,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坚决反对“四风”。强化财政预算管理,精简会议会务支出,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
各位代表,同志们!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为迈入高速时代、打造健康旌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旌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