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夜7时,华灯初放,县灵芝广场灯火通明,孩童、青年、老人欢聚一堂,共同观看梓山大舞台旌德县第三届民俗民风展演。
孙村代表队的《欢乐腰鼓》在气势磅礴、喜气洋洋的音乐声中拉开了晚会的序幕。蔡家桥代表队的《打糍粑》,一帮青年男女,拿起木槌,齐心协力一起打糍粑,表演得生动活泼。好似一锅热气腾腾的美味糍粑招待远方来的客人。三溪镇代表队的《青青竹编乐》,在青翠的绿竹林里,一群女子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编织融入到本土文化民俗的演出中,看的叫人拍手称道。朗诵诗《宣砚赋》,以叙事的方式,抒情着千年宣砚现身白地镇洪川,承载着宣砚之乡旌德的美誉。此刻,砚师雕刻的宣砚在观众的视觉中一览无余。《新黄梅戏》以优美的唱腔,展现着风情小镇兴隆的山绿、水清、人更美的意境。版书镇因元代科学家、旌德县县尹王祯在该镇成功研制出木活字印刷术而得名。《木活字印刷术》演出中,老师带着学生,荡漾在时空的隧道,无比崇敬地来到一个个古人中间,小小的舞台上幻化成一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呈现在观众面前,演绎着木活字印刷术研制终于在版书获得成功。俞村镇的《打花棍》是心灵的碰击。姑娘们身着镶边的服饰,边歌边舞,不时交换队形互相击打,花棍发出悦耳动听的碰击声和着姑娘们清翠婉柔的歌声,美不胜收。柔润婉转、悠扬美妙的的《十八相送》是云乐乡代表队选送的参演节目,她们将这出千古传唱的戏曲在灵芝之乡大地上真情演绎。女子群舞《阿妹采茶喽》是庙首镇选送的节目。看,舞台上“阿妹”一举一动灵动可人,张力十足,服装、道具、音乐浑然一体,引来了观众的阵阵叫好。最后的压轴戏是旌阳镇的《唢呐声声》。一声声唢呐情深长,吹出旌德人的潇洒,吹出旌德人的浪漫。背景幕上,一幅幅旌德发展变化的图片,越看越喜上眉梢,越看心里越欢畅。快速通道的建设,实现旌德人的致富梦想,乘着高铁,拉近了旌德与外界的距离,旌德人的希望,越吹越甜蜜,越吹越豪放。
欣赏着传统文化的演出,观众们的掌声一浪高过一浪。不少观众说,今晚的风情展演太精彩了。既表现了旌德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有创新的艺术形式,感到很新鲜很喜庆,让人耳目一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