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支部统一安排,我于上月观看了红色经典电影《冲锋号》,这部影片08年我曾看过一次,可再次仍觉得震撼。有人评价说主人公秉承着“孤独的信念”,这种东西在现代社会中几乎灭种,让我不禁想起了参加市青干班学习时老师曾组织我们开展“共产主义是否过时”的探讨,同学们侃侃而谈,真实且真切,问及我时,我有些激动,告诉老师“共产主义是信仰,信仰不能缺失,更不该用‘过时’这个字眼来玷污它的神圣”。
理想的树立对于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源于幼时父亲抱我在膝头教会的《我是一个兵》,才四五岁的我将父亲的军装皮带绕在腰上,别着把木质小手枪,在孩子群中觉得我是要当兵的人,该要与众不同;再大些,看过样板戏《红灯记》、电影《闪闪的红星》,又暗自感叹生不逢时,在那个年代或许我也能成为铁梅或潘冬子;学生时代,我总是积极要求进步的,入了少先队就要戴三条杠,入了共青团就要年年评优秀、当团干,信誓旦旦的告诉父母我会考第一、今后要做工程师。现在想来,更多的还是自尊心在作怪,并没有真正思考我的信念是什么、我的理想是什么。
参加工作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观了大连旅顺日俄监狱,青色的砖墙表明它是沙俄建立监狱时的"原作",而红褐色的砖墙则是日军占领旅顺后扩建的部分。大家一定看过美国大片中的监狱,格局也是那样,楼层中间是密密的铁丝网,每间牢房15平方米左右,只有接近天花板的位置一个电脑屏幕大小的窗户,在当时,要关押8至10名犯人,每个人挨着个躺下都很困难。在监狱二楼的行刑室,布满了吊杠、虎凳等刑具。行刑时,受刑者被剥光衣服,俯卧在"火"字型的虎凳上,四肢被皮带勒紧,看守使用灌满了铅条的竹条抽打,这叫"笞刑"。在监狱的东北角有一栋二层楼房式的绞刑室。行刑时,刽子手用白布蒙住被处死者的面部,将他强行按坐在活板上,脖子套上绞索,然后突然打开活板进行绞杀。尸体被蜷曲着塞进木桶钉上盖,然后埋在监狱外的荒地里。看到血迹斑斑的刑具、一俱俱一折为二的白骨,愤恨日本人的同时也对这些为了民族解放牺牲的英雄们深表崇敬。
那个年代,没有物质激励,就是凭着人们心中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方向,党领导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实现了民族解放;新的历史时期,党带领我们开展经济建设,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即使在过程中有波折,队伍中有些腐败分子,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地位不断提升是摆在大家面前人人受益的硬指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如我们国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目的不是要向世界展示强大,炫耀武力,而是通过对战争的反思、对战争的纪念提醒国人勿忘国耻、珍爱和平,警示人们牢记发展才是硬道理,落后贫穷必挨打的历史经验教训。
无论历史发展到什么阶段,信念不能缺失。
信念是什么?抵制日货、打砸日系汽车就是爱国?我认为那只是懵懂扭曲的心态,我们重申那段历史是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不会忘记国耻,勾起我们对那些艰难困苦的回忆,唤起我们内心深处对理想信念的坚持,提醒我们对现在和平社会的珍惜。折射到现实中,就是我们的国力要强、军队要硬、社会要稳、国民素质要不断提高、人民要有幸福感。
我们从事着不同的行业,每个人都是社会的单细胞。如何做到坚定理想信念,明确政治方向?
结合当下,我认为要做到好好学习,认真工作,珍爱家人,善待生命,享受生活。学习是让我们跟上时代的步伐,具备专业素养和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工作是让我们融入社会,获得经济收入和存在感的手段,更是我们实现理想抱负的舞台;家人是我们温暖的港湾和力量的源泉;健康的体魄和心态是我们一切活动的保障;享受生活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它主导着我们的意识、影响着我们的观念甚至决定我们的人生。
我们身处的和平环境正是凭着无数革命前辈们对理想信念至死不渝的坚守和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换来的,和平年代我们更需要这样的精神,它是民族的魂。让我们继续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人生信念,做好本职工作,投身家乡建设,为建设健康旌德贡献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