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德资福禅寺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文化蕴涵深厚,是旌德历史上久负盛名的寺院。其重建工程于2015年11月正式动工。近日,记者获悉,资福禅寺目前的基础建设工程进展顺利。
《旌德县志》载:资福禅寺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为智福禅师所创,后遭毁坏。宋明时期曾有重修,至清朝,香火鼎盛,规模宏大,僧众有千人之多,盛极一时。后因战火等原因,庙宇倾废,古迹不存。2011年,旌德县决定在其遗址上重建资福禅寺。
重建的资福禅寺位于旌阳镇风景秀丽的梓山脚下,工程建筑面积12812㎡,总投资超过3亿元。以“一轴两翼,前广场后花园”作为寺院的总体格局,规划分为三个区,其中中轴线区是佛事活动功能区;东区是住宿、禅修等功能;西区是素斋、讲堂等功能。结构严谨,功能完善,彰显寺院庄严殊胜的氛围。
资福禅寺整体建筑采用唐风建筑风格,寺院建筑群依山而建,建筑造型浑厚,轮廓参差。规划建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地藏殿、观音殿、钟楼、鼓楼、流通处、客堂、东配殿、西配殿、素斋馆、五观堂、讲堂、方丈寮、安养院、禅堂、常住寮、云水寮、公厕等,包涵了寺院的全部功能,既有唐风之雄浑、徽韵之静穆,又有苏园之优美。
记者了解到,为了打造禅寺总体布局,资福禅寺还将梓山观音庙纳入了总体规划,在原址基础上建9层药师万佛塔。建成后的资福禅寺集佛教文化与休闲养生为一体,将成为当地和外来佛教信众集中进行佛教文化活动的场所,也将成为旌德全域旅游的重要节点。
据悉,资福禅寺建设得到了政府各级宗教职能部门批准,项目开工建设以来,全县各相关部门及旌阳镇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积极保障项目建设顺利进行。目前一期工程的大雄宝殿、地藏殿、观音殿、钟楼、鼓楼、天王殿、流通处、东西配殿主体结构已建好,二期工程的常住寮、讲堂、藏经楼、方丈寮等计划今年10月动工,预计2018年底主体全部完工,2020年前后装修完毕。寺院规划设计中的大雄宝殿是梓资福禅寺的重心,计划在今年10月,大雄宝殿开始内外装修,预计2018年10月开光。届时,将成为旌德一张崭新的文化名片。
链接:资福禅寺建设大事记:
1、2011年底,九华山佛教协会副会长、上禅堂主持果卓法师应旌德县政府之邀,前来旌川大地,勇担复兴道场弘法利生之重任。2015年11月,资福禅寺大雄宝殿投入建设,经过紧锣密鼓的施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大雄宝殿、地藏殿、鼓楼、天王殿、西配殿、动配殿等多个殿堂已拔地而起,高高耸立在美丽的梓山脚下。
2、2015年11月2日,资福禅寺举行奠基庆典法会。
3、2016年10月9日,资福禅寺大雄宝殿上梁庆典暨诵经祈福法会在梓山举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