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盛夏,鸟语花香。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县文化旅游局、县文化馆、全县十个乡镇文化分馆、旌德县追梦艺术团联合举办文艺展演活动,送戏下乡,进镇入村,唱给村民听,演给百姓看,群众笑开颜。
8月31日,县文化旅游局、县文化馆、兴隆镇文化分馆、县追梦艺术团来到兴隆镇三山村,开展送戏下乡文化惠民,助推精准扶贫演出活动。演出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现场人头攒动,台上曲调悠扬,舞蹈《红色娘子军军歌》,黄梅戏《路遇》,越剧《盘夫》,京剧《学你爹心红胆壮志如钢》,皖南花鼓戏《扶贫情怀》等精彩节目,得到现场群众的好评,台下掌声不断。通过此次演出活动,为贫困乡村群众送来了一场文化“大餐”,提升了群众在脱贫攻坚路上的幸福感。
兴隆镇三山村月村72岁村民刘云兰老人告诉记者:“如今,在家门口搬个板凳,就能看到家门口演员演的戏,那种乡亲们熙熙攘攘看戏的童
当天,演出的主打新编皖南花鼓戏《扶贫情怀》,剧情感人,通过3位演员的演绎,讲述了扶贫过程中,扶贫干部关心群众、无私奉献的情怀。热热闹闹的音乐与贴近生活的乡土气息,演员一跷指一舒袖一蹙眉……一下子将观众带入剧情中。
兴隆镇三山村党总支书记黄万春说,因各级政府重视,不光坐在家门口能看到本县戏曲演唱,还经常有邻县南陵、泾县等剧团来村演出,成为我们百姓的一件乐事。这次送戏下乡演出,村民们不掏钱就能看到县里专业剧团的大戏,让广大村民感受到党和政府文化惠民政策的优越性。
2019年以来,我县持续实施戏曲进农村、进景区、进校园、进社区、进剧场的“五进”政策,同时启动送戏下乡工作。大半年来,这场“饕餮盛宴”让人民群众满是获得感。5月27日,蔡家桥华川村演出,群众放下手上活计,邻里乡亲相互招呼着挤满戏台前的开阔地,锣鼓声一响,戏就开场了,前边的人自觉坐下,越往后腰板挺得越直,头伸得老长,看到精彩处,人们忍不住站起来喝彩鼓掌。30日,追梦艺术团在三溪建强村进行了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戏曲演出。
截至8月31日,我县戏曲惠民演出“进农村”完成7个镇9个村10场演出,让乡亲们过足了戏瘾。
山区旌德春夏季节,雨水多,“送戏下乡”惠民演出有时是在极其偏僻的村镇,有时看起来一片晴朗,在演出时,大雨倾盆而至,坎坷的路面被雨水流淌过,湿滑难走。有时为了打农闲差,演出就要在晚上,但艺术团的工作人员不畏春寒酷热,总是提前到演出地点进行舞台设置与考察。车辆难以驶入的地方,舞台灯光演职人员就搬着沉重的演出器材和演出戏服往村子里抬,大冷天一身冰凉,捂半天手脚才缓过来有知觉。大热天累得满脸汗水,放下器材也不休息,随手摸一把汗水便又快步指挥摆放去了。台前幕后,演员们连观众注意不到的细节都不肯放过,走位、道具、灯光、舞美、服装……每一处都需要做到位。“政府出钱购买戏曲惠民演出,不但使剧团的生产经营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也大大激发了大家的演出热情。”县追梦艺术团团长、主胡演奏汪观胜说,“我们要用最饱满的热情、最佳的状态,把最好的演出送给观众,把戏曲中的正能量传递给更多人。”
县文化旅游局局长叶鹤林介绍,“戏曲惠民”是我县的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之一,也是为脱贫攻坚集聚精神力量的强力举措。在“送戏下乡”惠民演出过程中,我县将“送戏下乡”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文化艺术直观易懂、寓教于乐的作用,鼓舞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继续推进在全县10个镇及贫困村开展文化扶贫戏曲演出活动,不仅为贫困村的群众献上了诚挚的问候和暖心的祝福,而且还成为贫困村干部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转变思路的突破口、另谋发展的“加油站”。
在每一场演出活动现场,我们都可以见到镇村文明志愿者身穿红马甲,以朴实的言语,引导村民就坐,维持演出次序,现场发放文明宣讲、集镇创建、法制宣传、文化旅游发展等宣传单,体现了基层工作人员。坚守平凡的岗位,为推进美好旌德建设,美丽乡村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