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暖阳洒在蔡家桥镇朱旺村的田地里,20余名村民正弯腰穿梭在整齐的猫薄荷垄间,随着锄头划过湿润的泥土,青草气息混着湿润的土腥味在春风里弥散,“沙沙”的除草声与欢声笑语交织,奏响了乡村振兴的春耕乐章。
“春分前后的杂草长得比猫薄荷还快!”种植大户朱先明握着磨得发亮的锄头柄介绍,眼下正值猫薄荷管护关键期。56岁的刘阿姨熟练地将杂草归拢入桶:“每天有100元的收入,电动车一刻钟就到地头,对于我这种还要兼顾接送孙子上学的人,真是太适合了。”她的围裙口袋里,还装着给小孙子准备的零食,这份“抬脚就到”的工作,让她实现了务农顾家两不误。
技术赋能为传统农业插上翅膀。今年以来,该镇组织农技人员多次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农业指导。“上周连续降雨,镇上农技员带着土壤检测仪来我这里,猫薄荷苗期要‘喝饱不喝撑’,既要保持土壤湿润又不能积水,防止水分过多导致病害。”朱先明感慨,有专业的技术指导,我们这样的大规模种植户心里很踏实。
产业振兴的成绩单写在大地上,朱先明今年种植了100多亩的猫薄荷,其无公害,不打农药,人工栽种、收割的种植方式,生长出的猫薄荷符合下游企业的检测指标要求,在广东等地有长期稳定的采购商,预计今年可带来经济收入40万元。
眼下,墨绿的猫薄荷苗正舒展着卵形叶片,这批猫薄荷将在端午节前后装车南下,带着皖南山区的春日芬芳,完成从山野到都市的绿色奔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