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旌德县政府网站!

索引号: 11341730MB01541731/202303-00040 组配分类: 年度计划
发布机构: 旌德县乡村振兴局 主题分类: 民政、扶贫、救灾
名称: 旌德县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文号:
生成日期: 2023-03-09 发布日期: 2023-03-09

旌德县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3-03-09 08:35 来源:旌德县乡村振兴局 浏览:0
【字体大小:


2022年,我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及省市决策部署,全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抓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扎实推进财政衔接资金项目实施和监管,加快乡村产业发展,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加强改进乡村治理,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总结经验教训,抓好问题整改。围绕2021年国家及省考核评估反馈、省市历次暗访调研督查反馈和集中排查发现问题,坚持举一反三、主动认领,制定方案,建立台账,一体推进整改落实。

(二)紧盯防止返贫,扎实做好监测和帮扶工作。一是开展集中排查。5月底,对全县所有农户开展2022第一轮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制发《工作督导方案》,组织相关县直单位对各镇集中排查工作进行督导。10月上旬,开展2022第二轮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制发《旌德县2022年防止返贫监测帮扶第二轮排查工作方案》,确定重点地区1个重点镇10个重点村,重点脱贫户195户359人、重点监测户52户135人、重点一般农户455户1409人,重点问题3个方面,组建3个工作队参与各镇第二轮排查工作。二是提升数据质量。每日进行信息系统网络巡查,每月开展国省办系统数据清洗,每季度实行动态管理。10月上旬,开展2022年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建设信息采集工作,制发《旌德县2022年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建设信息采集工作方案》,边录入边筛查,严把数据入口关,规范数据采集工作流程,不断提高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建设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已全部完成。

(三)推进“四个衔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是抓责任衔接,确保“压得实”。建立统一高效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议事协调工作机制,成立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项小组。各级帮扶联系人继续按要求进行走访帮扶,持续关注脱贫人口等群体的生产、生活状况,帮助解决困难,确保实现稳定脱贫、持续增收。动态调整帮扶责任人78人,确保帮扶力量不减。二是抓工作衔接,确保“零死角”。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核心指标,加强动态监测,全面实现动态清零。教育帮扶方面。全面完成春季学生资助工作,共资助257名贫困生,20.4237万元;全面完成秋季学生资助工作,共资助241名脱贫家庭学生,19.91875万元。全县雨露计划共203人次享受,发放30.45万元。基本医疗方面。持续开展健康医疗政策实施,开展脱贫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工作,脱贫人口总签约3139人。饮水安全方面。安排资金696万元(含财政衔接资金608.2万元)新建20个饮水项目。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出台《巩固拓展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等文件,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发放农村低保资金2561.24万元。实施临时救助57户次,发放救助资金21.14万元。发放特困供养人员供养金799.36万元。脱贫户纳入低保、特困兜底保障共1836人。三是抓政策衔接,确保“高质量”。2022年,县级层面出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方面政策43个。全县脱贫户、监测户均已完成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和安徽省脱贫攻坚大数据管理平台录入,并全部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四是抓监管衔接,确保“不松劲”。我县坚持摘帽不摘监管,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落实“三保一安”联席制度,建立县直部门自上而下开展部门预警监测,自下而上实行镇村网格化排查核实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两评议一比对两公示一公告的监测程序,全力推进脱贫户分类帮扶。坚持每月下发《工作提示单》,对每月重点工作做到常提醒、常督促,助推各镇、县直各单位落实主体责任,组织开展四轮督查排查。

(四)抓实重点工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1.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把产业发展作为巩固脱贫成果、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走项目规模化、土地集约化的发展路径,坚持抓项目建设,提升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创新实施村村联合、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的“飞地”模式,切实结合实际实现多元发展,实施“村企联动”发展模式。着力发挥衔接资金绩效,以财政衔接资金项目助推产业发展,继续加大产业帮扶力度,建立产业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鼓励引导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支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统筹兼顾非脱贫村均衡发展,有力推动了产业增效、群众增收。

2.落实好帮扶工作,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大力发展产业帮扶,出台《旌德县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产业到户项目实施办法》,发放两批特色种养业奖补资金和“四带一自”达标脱贫户奖补,引导农业龙头企业继续增强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脱贫户增收,继续对“四带一自”达标脱贫户进行双向奖补,大力发展就业帮扶,开发乡村、护林、光伏公益性岗位。持续推广“一自三合”小额信贷模式,截止到12月底,小额贷款273户1294.6户,户贷率14.38%。组织开展“春茶采买消费助农”活动,帮助产茶村户特别是脱贫村、脱贫户及低收入茶农减少疫情影响,共采买春茶1700余斤,销售总额50余万元。

3.扎实推进财政衔接资金项目工作。项目建设管理方面。加强2013-2020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的资产管理和监督工作,强化后续管理。先后开展扶贫项目资产大排查、村级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回头看”等工作,压实运营管护责任,持续发挥资产效益。积极谋划2023年度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库,注重产业发展项目,按照村申报、镇审核、县审定、领导小组批复的流程进行项目库建设。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2023年,明确“1126”工作思路:围绕“1条主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守牢“1条底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同富裕发展方向,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实现“2个提升”,“三保一安”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脱贫群众(含监测对象)收入和出列村集体经济稳步提升;突出“6项重点”,动态监测、就业增收、问题整改、精准帮扶、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治理。

(一)动态监测再发力。一是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严格落实行业主管部门工作责任,在健全防止因病返贫致贫风险、控辍保学、农村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农村供水工程长效管理四项机制上下功夫,确保“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巩固提升。二是建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自主申报”动态监测机制,强化双月部门会商和预警信息每月比对,充分发挥镇村干部、帮扶联系人和网格员作用,全年至少开展一次全域全员集中排查,做好防返贫二维码小程序推广宣传,抓好风险防范化解,特别是决不能发生冲击社会道德心理底线的极端事故,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二)千方百计促增收。明确“两稳定,四确保”,稳定就业帮扶车间和乡村公益岗位数量,稳定吸纳脱贫人口数量,发挥就业托底作用,帮助脱贫群众就业。积极搭建用工信息平台,推进有组织劳务输出和就近就地就业,确保务工就业人口不低于2022年水平,确保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增速继续高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确保脱贫群众收入与其他群众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确保全县收入下降的脱贫户占比进一步降低。

(三)举一反三抓整改。把国家、省考核评估反馈问题与历次省市督查调研反馈、大排查发现的问题结合起来,做到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解决,同时强化标本兼治,闭环管理,常态化开展督查检查、互学互评等工作。

(四)精准到位强帮扶。压实帮扶责任,强化联系帮扶,督促帮扶单位、联系人履行帮扶职责。完善帮扶举措,及时落实帮扶措施。强化驻村帮扶,促进作用发挥。扎实开展“万企兴万村”等活动,动员更多的企业、社会组织为巩固成果、乡村振兴助力,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效,让群众认可、满意。

(五)产业发展重实施。构建“1+1+X”项目管理制度体系,做到有据可依,规范高效。围绕镇村抱团、产业补链推进乡村产业发展。进一步健全产业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推进镇村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支持三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和22个示范点建设,确保用于产业的衔接资金比例不低于上年平均水平,并如期完工。继续做好扶贫资产后续管理工作及项目运管工作。

(六)抓好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有关具体工作。聚焦乡村建设“183”行动,稳妥有序承接农村改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乡村建设有关具体工作。把乡村治理统筹纳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部署安排,推进公共服务下乡进村,重点抓好积分制、清单制推广运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移风易俗等任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