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0年10月29日 10:00
发布嘉宾:县应急局副局长 苏海涛
主 持 人 :汪红潮
发布地点:县政府三楼会议室
主办单位:旌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信息来源:旌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旌德县应急局
机构改革以来,在市应急局以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县应急管理工作紧紧围绕“提高妥善处置各类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事件能力,全面打造安全、稳定、快速响应应急管理模式”的工作目标,严格遵守“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完善应急预案,规范化建设应急指挥中心,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我县应急管理工作汇报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
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对应急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将其列为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先后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为政委、县长为指挥长、其他县领导为副政委和副指挥长的旌德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成立了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的旌德县防灾减灾委员会和旌德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各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设立在县应急局,进一步起到了统一管理、集中指挥。
各镇按照要求,设立了防汛抗旱现场指挥部、防灾减灾和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应急管理工作的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实现了从上到下、分级管控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二、提高思想认识,狠抓工作落实
(一)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明确应急管理工作职责
为提高对突发事故处置的前瞻性,确保临危不乱、正确应对、有效指挥、及时处置,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降低损坏。我县在原有的安全生产急预案的基础上,及时修订了各类自然灾害相关应急预案,加强了应急预案的动态管理。根据机构改革后各单位的职责及人员变动,进一步明确了各职能部门和有关单位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职责,规范了处置突发事件的流程。
(二)规范救灾物资储备,稳定救灾后勤保障
县应急局成立后,根据工作职能要求防汛抗旱物资由县应急局下达储备计划,县发改委根据计划储备了33种救灾物资。县应急局与旌俞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生活类救灾物资储备协议。各镇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了物资储备间,自主进行物资储备工作。通过县、镇两级政府的物资储备,夯实了救灾后勤保障工作,进一步增强了我县的救援救灾能力。
(三)健全网格化管理,提升应急救援快速响应能力
一是聚焦“快”,着力提高应急响应能力。为进一步畅通应急信息共享渠道,县应急局建立了防汛抗旱、地震、防灾减灾救灾微信工作群,各镇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加入相应的微信群,以便快速发布指令,做到了信息上下互通有无。二是聚焦“准”,着力提高应急结对能力。各镇、村干部按照分片包保的原则,划分工作区域和结对帮扶任务,在接到应急指令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条不紊的帮助包保群众转移。三是聚焦“实”,着力提高应急预警能力。今年我县拨付60万元对全县应急广播系统(大喇叭)进行了维修,目前达到了1个县级、10个镇级、68个村级和957处(大喇叭1276只、音箱319只)应急广播网络终端设备安装任务。灾害发生前我县可以通过应急喇叭第一时间向全县人民群众预警。
(四)加强应急演练,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一是加强应急力量建设。组建了县、镇、村三级应急队伍和县级应急救援专家组。县级应急队伍主要以县消防救援大队、县武警中队、县人武部民兵连为主;镇、村两级各组建了以民兵和镇村干部为主的20人应急救援分队。应急专家组主要是由县农水局防汛抗旱技术专家组、县林业局森林防火专家组、县卫健委医疗救援专家组、县气象局气象专家组组成。
二是积极开展应急队伍训练。县人武部每年组织全县应急救援人员进行应急救援理论和实践培训;每年的“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和“10.13”国际减灾日期间,县防灾减灾和防震减灾办公室组织各镇各单位应急工作人员和灾害信息员进行应急科普知识培训、开展各类应急宣传活动,提升应急救援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应急自救互救能力。
三是扎实开展应急演练。2019年6月,县政府在庙首镇祥云村组织防山洪泥石流应急演练;2019年11月,县林业局组织全县森林防火应急演练;2020年7月,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在旌阳镇新桥社区阮家坝举行城区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演练。通过一系列的应急演练,有效提高了应急实践能力和应急行动成功率。
(五)着力建设应急指挥中心,提升信息化水平
2019年县应急局聘请县电信公司和腾达电脑公司对县应急指挥中心进行了初步建设。一是接通上级视频会议系统。可随时同国家、省、市进行视频连接,接受上级工作指令、指挥调度及参加国家应急部、省、市的视频会议。二是在今年疫情期间接通了乡镇视频会议系统。实现视频会商“一对一”“一对多”“任意主会场”。三是接通县域主要8个水体监控系统。接通6个小一型水库和2个重点河道监控,通过视频监控可以随时查看相关水域水情,对水情进行研判,从而便于防汛应急指挥。
(六)加强督查检查,确保全县应急工作落到实处
县应急局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形式对全县应急工作进行督查。一是防汛、抗旱期间组成督查组,督查各镇、村以及相关单位防汛抗旱工作落实情况;二是每周一对各镇视频系统进行预调动,确保应急指挥系统稳定;三是在汛期以及重要节假日对各镇各单位带班、值班情况进行督查检查。
三、取得的经验
(一)领导重视,是抓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关键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县应急管理工作,党政主要领导经常过问,分管领导紧抓不放。在防汛抗旱期间,县委、县政府领导带头坐镇指挥,分管领导、挂点领导现场指挥,镇村各单位各司其职,使各类突发事件得到了及时的处置。
(二)信息化建设,是保障应急指挥的先决条件
自我县成立应急指挥中心以来,县委、县政府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支持应急指挥中心规范化建设。通过一年的努力,县应急指挥中心视频指挥系统,上可接国家、省、市指挥系统,下可达各镇视频指挥系统,真正做到了上下联动、快速响应,为我县打赢各类突发自然灾害事故提供了先决的指挥条件。
(三)加强网格化建设,打通应急最后“一公里”
我县通过“快”“准”“实”三步聚焦,进一步完善了应急救援的网格化管理工作。不仅畅通了应急指挥渠道,加快了快速响应方式,更加打通了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预警。让我县应急管理工作便捷、迅速、有效,更加保障了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稳步推进县应急指挥中心建设任务。严格根据省应急厅《关于印发全省市县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县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有效避免减少各类灾害事故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加强应急力量建设,夯实应急管理基层。各镇应急管理人员,是推进我县应急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必须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和责任意识教育工作,努力打造一支能吃苦耐劳、听从指挥、敢于担当的应急管理队伍。
加强技能培训演练,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县消防大队作为县级专业救援队伍,要加强对于洪涝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森林火灾、安全生产事故的救援能力,进一步提升综合性救援能力。县人武部要积极组织民兵连进行各类灾害的应急救援培训、演练,进一步增强应急救援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救援能力。全县各级各单位要加强系统内部应急人员的培训力度,组织单位员工开展各类型的应急演练,进一步提升自救互救能力。
回答记者提问
问题:旌德在提升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回答:我县在提升公众防灾减灾能力上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有以下几点:一是优化机构,加强统一管理。机构改革后,县减灾救灾办、县防办、县防震办统一划转到县应急局,进一步加强了各类防灾减灾工作的统一管理,有效提高了应急合力。二是通力协作,提升宣传力度。每年“5.12”全国减灾日、“10.13”国际减灾日、全国科普日等重要宣传节点期间,县减灾救灾办、县防办、县防震办积极组织县成员单位、各镇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培训和志愿者宣传活动;依托县地震科普馆、消防教育科普基地,积极发挥基地宣传阵地作用,大力普及防灾减灾知识,营造浓厚宣传氛围。三是开展演练,提高应急能力。积极组织救援队伍、单位、企业、学校开展应急救援、地震逃生、消防等各类应急演练,进一步提升了救援队伍和群众的应急处置、自救互救能力。四是夯实基础,打造安全旌德。2019年旌德中学创建为安徽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庙首镇庙首社区创建为安徽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通过开展省级、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夯实了基层防灾减灾基础,着力打造安全健康和谐旌德。
问题:今年旌德在应对汛期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今年汛期我县发生了罕见的洪涝灾害,造成了十分严重的财产损失,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灾害过程中未伤亡一人。为应对今年汛情,我县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
做好汛前准备。一是提前谋划。4月29日召开了全县2020年第二季度安委会(扩大)会议暨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为今年防汛工作如何开展指明了方向。二是做好隐患排查。县防指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在汛前对各隐患点进行了检查,县防指又对整改情况进行了督查,确保隐患闭环管理。三是做好物资和队伍保障。汛前共储备了33类物资,与相关企业签订了代储协议,并组建了以消防救援大队为主体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及水利、地质灾害、气象专家队伍。四是做好防汛应急预案修订,并开展了旌德城区超标准洪水预案演练,这次演练也为今年的防汛救灾工作奠定了基础。
做好强降雨的应对工作。为有效应对7月上旬的强降雨,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坐镇县应急指挥中心,先后召开8次调度会议,安排部署防范强降雨和抢险救灾工作。县防汛指挥部及时启动防汛应急响应,并在5天内逐步从Ⅳ级提升至Ⅰ级,响应期间发布气象、地质灾害预警、水旱灾害预警短信,共覆盖6万余人次,编制《汛情简报》23期,做到第一时间监测预警、第一时间应急处置。灾害发生后,全县共出动县级应急救援人员2438人次,出动车辆659台次,配合转移、营救疏散群众1914人。先后调拨县级救灾物资12次,投入救灾资金及物资折款300余万元,并及时将接收的社会捐赠物资分发到受灾群众手中,确保了人民群众灾后生产生活平稳有序。
[ 10-29 18: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