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新闻发布
新闻发布会:旌德县传统村落保护工作

新闻发布会:旌德县传统村落保护工作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25日 15:25

发布嘉宾:旌德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鲍旭武

主 持 人 :汪红潮

发布地点:县政府三楼会议室

主办单位:县委宣传部

信息来源:县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旌德县住建局

发布图片

发布直播

提问1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向大家介绍旌德县传统村落保护相关工作,向大家长期以来给予旌德住房与城乡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二十大以来,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旌德县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凝心聚力、披荆斩棘,争取到传统村落示范项目、传统建筑修缮项目、传统村落集中连片项目,获上级资金5137万元,以上级资金作为资本金撬动村落贷5.8亿元,擘画了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新图景,培育了“旌德文化”、探索了“旌德方式”、营造了“旌德氛围”、形成了“旌德经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护·把老祖宗留下来的遗产精心守护好

以国家级传统村落为引领,将历史文化名村、省传统村落、乡村振兴示范村纳入联动范围,打造若干个保护示范片区,数个联动区,推动集中连片保护。强化“整村保护”理念,将全县17个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发展规划纳入村庄规划中,坚持保护优先原则,构建县级抓总、镇级主导、村级协助”的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形成县、镇、村共同保护传统村落的强大合力。一是县级系统“管”。成立由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传统村落保护领导小组,研究出台《旌德县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发展实施办法》《旌德县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方案编制要点》等重要文件,编制《安徽省旌德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进行核心价值研究、全域保护体系构建及保护传承格局确立。二是镇级具体“抓”。成立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常态化开展联动巡查、执法检查,累计查处整改违章扩建、破坏风貌等行为351起。同时,严格落实风貌审查备案机制,对在传统村落范围内建设的项目,一律按要求评审备案,一律按评审方案实施,共审查实施项目510个。三是村级协助“治”。结合“党建+三治”,引导将传统村落保护、环境风貌整治等内容写入《村规民约》,传统建筑修缮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进行,实现家务事自己管。如,江村将自觉遵守文物保护条例,杜绝破坏、损毁古建筑写入《村规民约》,纳入积分制管理,并在年底张榜公示

二、改造·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

改善现有传统村落及建筑物的设施和环境推动传统村落发展进入新阶段。一是修缮文物。围绕古村落文物单体,制定“四规划一意见”,按照文保标准修旧如旧,并同步完善消防、排水等基础设施。近年来,共投资4847万元对县内15个国保单体、36个省保单体进行修缮,其中江村古建筑群文本编制、修缮工程投入478.15万元。二是还原建筑。秉持“尊重传统、活态传承”的理念,大力推进传统村落保护提升,整合资金对建筑单体进行风貌还原,累计实施传统建筑改徽还原项目12个、总投资2000余万元。如,朱旺村通过实施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对主干道房屋外立面、门窗、罗马柱等现代元素进行改造还原,累计还原建筑59个。三是改善环境。围绕“微改造、精提升”,结合危房改造、自建房改造等方式,持续开展保护范围内民居立面整治,改造民居368处、消除安全隐患32处。同时,累计投入2.6亿元实施村庄清洁、环境整治、管网改造等基础设施改善类项目251个,着力推动传统村落外观和谐、视觉统一。

三、升级·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围绕水、路、气、暖等基础配套,全方位补齐传统村落基础设施短板。一是实施交通通达工程。推进传统村落“户户通”建设,实现“村路硬化到地头、公共交通到村头、游客民宿到门头”。二是实施改厕治污工程。推进农村污水治理、管网改造,农村厕所实现“应改尽改”。在传统村落先行开展农村垃圾分类试点,率先实现垃圾分类收集、集中转运全覆盖。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传统村落全部通水到户,自来水普及率和集中供水率均达到100%四是实施传统建筑修缮工程。2024年修缮传统建筑129栋,总建筑面积2.5万㎡,项目总投资约2372万元,省财政补助资金1032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对传统建筑主体结构、屋顶屋面、外墙内墙、门窗地面、电路管道等进行修缮、更新、改造,确保其安全、实用。

         四、传承·让传统文化说话把历史智慧发扬出去

树立村民文化自信、激活传统文化价值入手,探索传统村落文化传承新路径。开展“传统工匠”评比等活动,培养古建筑修缮专业人才。出版了《守艺旌德》,启动了4个传统村落村志修编工作,开发设计了非遗相关旅游路线,创新利用新媒体进行体验式传播,将非遗融入村民生活,促进非遗项目在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目前我县已累计获批非遗项目40项,其中省级9项、市级9项,代表性非遗传承人33人,打造非遗展示馆、体验馆2个。推动庙首剪纸、三溪竹编、石磨豆腐、旌德铁艺、米酒酿造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技艺继续在传统村落中延续;助力仕川村的传统节日“六月六”、洪村传统节目“跑竹马”、大礼村的“开耕节”、版书村的“打莲湘”、乔亭村的“龙潭求雨”、隐龙村的“舞龙狮”、旌德“三月二十八”等丰富多彩、形式别具一格的传统活动继续有效传承。

五、利用·推动三产融合经略村落山水

以产业链思维整合山林湖草、景区景点等资源,推动传统建筑向民宿转产、传统村落向特色景区转型、本土居民向经营主体转变。一是串点成线,实现连片发展。将传统村落作为联通泾旌绩和皖南川藏线、东黄山生态文化旅游黄旌线自驾线路重要旅游节点,着力提升景区游、培植乡村游、赋能文化游,打造传统村落休闲“驿站”、精品旅游线路,精品民宿。2024五一期间,江村村、朱旺村接待游客量同比分别增长21.6%22.3%二是试点股份合作改革,变“固定收益”为“股份收入”。推进农村股份制合作改革试点,引导农民以村内老屋使用权入股,由村集体成立文创公司,建立“保底收入+收益分红”模式,拓宽资产盘活路径,变“沉睡资产”为“增收活水”。通过资本引入、集体入股的形式,盘活村落闲置农房发展民宿经济,共开发民宿76家,其中精品民宿26家,我在黄山有个院子”“坐忘江村被评为省重点民宿。深化统分合作模式,推动“分散经营”向“统一经营”转变。改革一家一户“小杂散”经营模式,由村集体成立公司,统一制定标准、统一确定价格、统一创建品牌、统一提供服务,打造“一院一主题·一房一文化”特色品牌。2023年,17个传统村落集体经营性经济收入达974万元,村均57.3万元。引导工商资本下乡,推动“粗放经营”向“专业运营”转变。聚焦部分传统村落经济基础薄弱、老龄化严重等现实问题,引导村集体流转闲置土地,借鉴西溪南整体开发模式,将闲置传统建筑打包为民宿旅游产品,整体运营,培育共富产业联盟,变“单兵作战”为“协同抱团”。五是激活特色优势资源,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结合“特色种植”“生态养殖”的现代农业产业,在传统村落中试点植入体验业态,开展“农业观光-农业采摘”的特色研学旅游,提升农产品文化价值,培育共富产业联盟,实现传统村落、现代农业产业以及传统文化相互支撑发展。

六、下一步工作

我们将按照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坚持1136”工作思路,“深度融入长三角、全面对接大黄山”,以满足人民宜业宜居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加大对传统村落保护活化利用力度,加快建设长三角休闲养生后花园,着力打造高质量绿色发展新旌德。讲好旌德传统村落故事,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 09-26 17: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