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新闻发布
“非凡的成就 · 旌德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文化旅游专场

“非凡的成就 · 旌德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文化旅游专场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28日 09:00

发布嘉宾:县文旅局局长 贺懿华,县文联主席 骆思慧

主 持 人 :汪红潮

发布地点:县政府3楼会议室

主办单位:旌德县委宣传部

信息来源:旌德县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县文旅局、县文联

发布图片

发布直播

提问1

发布人:县文旅局局长贺懿华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我代表县文旅局,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文化旅游工作的新闻媒体朋友们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县文旅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坚定“旅游活县”战略,努力克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等带来的影响,积极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主动融入“大黄山”,扎实推进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文旅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这十年,我们立足项目,谋求转型,着力推动文旅产业发展。

十年来,积极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及“皖南川藏线”建设,打造“大黄山”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先后编制《旌德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国际慢城规划》等,完善顶层设计。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以项目谋划建设带动产业发展。

在建项目方面,文庙水街休闲街区、宣砚研学基地、白地文创中心、通用航空、冰雪文旅城等文旅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5个文旅项目入选省512重点项目库,总投资11.95亿元。

签约项目方面,东黄山(旌德)安卓梅达酒店项目、启辰滑翔伞竞赛休闲运动项目一期、路西生态农业产业园项目等完成签约,计划总投资8.2亿元。

在谈项目方面,中水国际失智老人康养项目、江苏国旅文旅体旅居项目、江泽涵纪念馆项目、启辰滑翔伞竞赛休闲运动项目二期等一批在谈项目正在积极推进签约。

谋划项目方面,谋划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项目12个,总投资169.6亿元,其中6个项目入选省发改委公布的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库,总投资60.8亿元,入选数量位居全市第一。

我们还积极组织县内餐饮企业参与“新徽菜·名徽厨”名店评选,海螺国际大酒店获批省级特色美食体验店,徽源国际酒店、梓山宾馆、百兴酒楼获批市级美食体验店,蔡家桥镇高溪村创成省级特色美食村。设计推出文化研学品“味”游、休闲度假养“胃”游2条美食旅游线路,开展传统特色名点展示活动,多措并举,以“美食+文旅经济”构筑富民“大产业”。

这十年,我们创新突破,提升品质,稳步推进文旅品牌创建。

十年来,旌德先后荣获中国十佳休闲养生旅游县、中国最具投资开发价值旅游县、安徽省旅游强县等称号。旌阳镇创成全省第一、全国第六个“国际慢城”。白地“宣砚小镇”获批全国首批特色小镇,旌歙古道入选“全国十大徒步古道”,马家溪森林公园被评为“国家森林公园”,旌阳镇、白地镇入选安徽省首批特色旅游名镇,云乐镇获评安徽避暑旅游目的地,江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江村、路西村入选安徽省首批特色旅游名村。宣砚公司、胡开文古艺墨厂入选外交部名优物资库企业名录。宣砚文创产品“便携式防蒸发带盖墨海”获2021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

目前,全县共有A级以上旅游景区8个,安徽省特色旅游名镇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家、安徽省特色旅游名村2个、安徽省休闲旅游示范点5个,星级酒店2家,省重点民宿4家,特色旅游商品购物点4家,旅行社注册7家,影院1家,基本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齐全的文旅消费格局。2016-2021年,全县旅游人次及接待收入增幅均在20%以上,增速连续五年位居全市第一。

这十年,我们注重保护,加强传承,深度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十年来,积极开展非遗传承和文物保护工作,目前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5项代表性传承人38人,市级非遗传习基地2处,非遗展示馆5个,体验馆4个。共申请文物保护项目资金7143.89万元,对国保单位江村古建筑群修缮全覆盖。争取专项资金3500万元对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开展修缮和三防工程,实现县内国省保维修全覆盖。擦亮文化名片,完成国安木雕馆升级改造搬迁,将木雕馆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家风家训宣传教育基地,文化旅游新地标充分展现旌德魅力。

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目前,全县共有国保单位2处,省保单位6处,市保单位3处,县保单位36处。在全省率先出台《旌德县红色资源保护管理办法》《旌德县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三年行动计划》,对全县红色景区景点、历史遗迹开展重点宣传推介。选取县内代表性强、红色历史文化悠久的红色旅游点进行重点打造,通过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开展周边环境整治,配优讲解员等系列举措,开发出一条以红色龙川、王家庄皖南革命历史纪念馆、江村江上青烈士纪念馆、洋川谭梓生烈士纪念馆、仕川农民暴动旧址五个红色旅游点为核心,串联沿线自然生态、人文历史景区景点的“星火燎原 峥嵘岁月”红色旅游线经典线路。

让偏静态的红色文化旅游“动”起来。将中国唯一一尊马克思银象保存至今的英勇事迹改编成剧本搬上银幕,《六号银像》电影即将上映,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这十年,我们夯实基础,完善体系,努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务阵地。

十年来,积极对标沪苏浙,以先发地区为标准,按照“八个有”标准,采取盘活存量、调整置换、集中利用等方式,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与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结合起来,在全市率先建成10个乡镇文化大礼堂。目前,县、镇、村三级文化网络全面建成,共有县本级图书馆和文化馆各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0个村级综合服务中心68个。县文化馆在连续两次评估定级中被评定为国家一级馆2021至2022连续两年受到省文化馆表彰并在2021年度省对县考核中取得了全省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获得“全省群众文化信息宣传推广先进单位”称号。兴隆镇、孙村镇新建村等4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荣获市级表彰,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开展皖南花鼓戏小戏创作,入选市级孵化项目3个。

打造特色节庆文化品牌。开展“年味旌德·乡村村晚”“元宵灯谜晚会”“赏荷季”等节庆活动,展示旌德传统文化魅力。省级非遗项目“宣砚制作技艺”传承人黄太海、“打棍求雨”鼓手和钹手传承人方光亮等10位乡土文化人才被评为省首批“乡村文化带头人”。

扎实推进基层文化志愿活动。年均开展文化志愿服务“五进”活动95次,服务基层群众总计10万人次。充分发挥文化带动引领作用,各类文化场馆免费开放,累计接待群众200万人次,开展文化活动3000场次,送戏下乡610场(次),逐步实现“送文化”到“种文化”转变。

这十年,我们主动出击,突出形象,不断扩大旌德文旅知名度。

十年来,积极加强城市形象营销,通过网络营销、活动营销、特色营销等方式,擦亮文旅品牌。成功举办六届旌德灵芝文化旅游节,连续三年举办云上梯田摄影大赛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旌德美誉度和知名度。创新开展线上“云旅游”推广,旌德万亩梯田、白云山映山红等被新华社、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兴隆梅园、白地岭下梯田花海、凫山花海入选央视新闻联播“大美中国”。2022年,成功举办“5·19”中国旅游日系列活动,活动全程现场直播,累计观看突破100万人次。

积极开展与长三角地区交流合作,与黄山区、景域驴妈妈集团、安徽省旅游协会自驾游与露营分会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全域旅游发展及线路开发、业态打造等,开展全面合作。

这十年,我们加强服务,强化监管,努力营造和谐市场环境。

十年来,不断推进广播电视惠民工程。每年保质保量完成送电影下乡放映和爱教片进校园任务。建设完成全县应急广播体系,应急广播系统在线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

开展非法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和黑广播常态化整治工作,创建7个无耳朵小区,拆除非法安装卫星接收设施512个。全县共有农家书屋61个,十年来完成出版物补充更新3.8万册,2018年实现农家书屋数字化全覆盖创成安徽省版权示范单位1家,开展版权登记1300个。

持续开展文化旅游市场专项治理。十年来,联合公安、市场监管、应急、消防等部门共举办安全生产培训与应急演练30余场,检查企业400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万余人次,全县文化旅游市场秩序平稳有序,十年无安全生产事故。

十年来,旌德文化旅游事业蓬勃发展,使绿水青山和历史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一幅新时代美丽画卷正在旌德徐徐展开。下一步,我们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把握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机遇,坚持规划引领,补短板、强弱项、差异化,在示范区建设中增强自身特色和核心吸引力,让旌德县成为快节奏现代人的心灵休憩之地、拥抱绿色健康生活的魅力之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发布人:县文联主席骆思慧

党的十八大以来县文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引导全县广大文艺工作者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倾听时代足音,讴歌改革创新的火热实践,在文艺创作、文艺活动、文艺人才培养、文艺志愿服务、文艺宣传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取得丰硕成果,为我县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丰富活动载体,文艺氛围日益浓厚

十年来,围绕庆祝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建党10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旌德县灵芝文化旅游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和节庆活动,围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重大主题,围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汛抗旱等重大挑战,县文联积极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倾情投入、用心策划创作了一批接地气、聚人气的文艺活动和作品,为全县改革发展稳定鼓与呼,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十年来,坚持常年化组织开展书法进社区、进学校、进镇村活动和公益书法培训,每年组织开展艺术化宣讲40 余场次,举办书画展 15 次,摄影展 20次,文艺演出50场,拍摄各类摄影作品 30000 余幅,创作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体裁文学作品 1000 余篇。其中,快闪作品《我和我的祖国》、抗疫歌曲《那座城 那个人》被学习强国平台采用,农耕文化专题片“千亩梯田美如画 徽州粮仓春更忙”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

坚持作品说话,文艺繁荣成效明显

县文联十分注重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据不完全统计,我县文艺工作者创作作品累计1余万件,其中参加省级以上展览展演、发表于省级以上刊物的500余件

十年来,涌现出《诗情旌川》《徽商走出我家乡》《不忘初心护远航》《那座城那个人》《云上人家》《漫游旌德山里娃》《中国走进新时代》《十九大引领我们再启航》《咱村有了幸福路》等一批讴歌新时代的原创作品。

十年来,县内作者创作的《野茶树》《不识旌德梦成堆》等著作公开出版,其中《野茶树》被国家图书馆收藏,展现出不凡实力。本土历史题材电影《六号银像》已送审国家电影局。多项文学作品、书法作品获“敬亭山文艺奖”。 

十年来,多名摄影家作品荣登央视新闻联播大美中国和安徽电视台“皖美安徽”专题栏目。多幅书法作品荣获省文联采风创作金奖、银奖,入省展或新人展7人次,书法高考实现零的突破,县书协获评为“安徽省优秀区、县书协”。

十年来,共有28 件砚雕作品在全国和全省获奖,其中不乏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展“巧夺天工”金马奖金奖、“百花奖”银奖等奖项。灯盏碗烟《墨韵》在北京大兴机场“国宝之窗”进行展示, 获得了埃塞俄比亚前总统穆拉图·特肖梅的赞赏。国安木雕博物馆一建成就成为旌德的一张文化名片,每年接待游客超万人次。

打造特色平台,乡村振兴渐入佳境

县文联始终坚持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组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向外界充分展示旌德厚重悠久的特色传统文化,不断提升旌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助力乡村振兴。

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大局,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合作。主动邀请王亚洲等多名知名书法家举办篆、隶、楷、行四种书体的专题培训;积极承办“农商行”杯全国摄影大赛接待“红耀江淮 薪火永继”安徽作家庆祝建党百年红色主题创作采风团;邀请市音协来旌德采风创作;全程参与并组织市作协“皖南寻古——走进中国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宣文化发现之旅文学创作采风活动;组织参加宣城市美协与上海虹口区举办的联展;组织会员赴皖浙天路等多地开展写生活动;组织参加第五届中国黄山(黟县)乡村摄影大展。

坚持以“摄”促“旅”。举办“灵芝之乡”灵芝产品展览和风光摄影展、书画摄影作品展、旌德云上梯田农耕文化暨长三角摄影大赛等活动,多视角多维度展现“皖美”旌德,受到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安徽日报等主流媒体广泛关注。精心打造“旌德十佳摄影点”“旌德十大写生创作基地”全面宣传旌德旖旎的自然风光、厚重的人文景观、优美的生态山水、独特的地域资源。 

大力推进艺术乡村建设。坚持把艺术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突破点,出台了《旌德县推动艺术乡村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整合各类资金近千万元,对三山村进行高标准艺术化改造,打造“云上梯田 艺术三山”品牌。目前,和安徽艺术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一期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成功举办了旌德大黄山文旅推介暨皖南星7天三山田园艺术节

突出党建引领,文艺力量不断凝聚

县文联始终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文艺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不断增强文联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文艺队伍不断壮大,为建设长三角休闲养生后花园、打造高质量绿色发展新旌德集聚磅礴力量。十年来,新增省作协会员3人;中摄协会员6人,省摄协会员19个;省书协会员由原来的13人增加到 55 人,其中中书协会员2人;省美协会员由原来的4人发展到8人。

抓班子强引领。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 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深功夫。成立中共旌德县文艺界联合支部,举办文艺骨干培训班,完善党建联络员制度,不断加强对各文艺家协会的政治引领。

抓换届强队伍。县文联严格换届程序,严守换届纪律,顺利完成作协、美协、书协、音舞戏协、民协的换届任务,各协会领导班子全部配齐配强。

抓改革促活力。在白地镇、兴隆镇先后成立乡镇文联,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确保乡村文化振兴始终沿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前进。

下一步,县文联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坚决扛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切实增强“四力”,努力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为建设长三角休闲养生后花园、打造高质量绿色发展新旌德贡献文艺力量。


[ 09-28 1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