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旌德:巧用“微积分”解好治理“大方程”

发布时间:2025-04-24 09:17 来源:宣城新闻网 浏览:
【字体大小:

里仁村美景。

看着村口“红黄榜”的“黄榜”空缺大半年,旌德县庙首镇里仁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陶国强很是骄傲:“积分制实施7年多,现在我们村焚烧秸秆、大操大办红白事等不文明行为几乎没了,扣分的‘黄榜’自然空着。不过,文明行为的加分‘红榜’一直在更新。”

陶国强口中的“红黄榜”,起源于2018年,2022年在旌德县所有村(社区)全面推广。近年来,旌德县以“积分制”为抓手,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设“积分”、兑“商品”、促“善治”、焕“乡风”,解好基层治理“大方程”。

目前,该县因地制宜出台各类积分制管理方案70余份,建成“生态美超市”56个、“雷锋超市”6个,累计兑换商品8万余件,总价值80余万元。该县还先后荣获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县、全省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积分制”撬动“乡村治”

不久前,要建设省级和美乡村的好消息传到了里仁村,全村上下都认真开始了准备工作。不过,该村南塘村民组的俞志德却有些失落。因为建设需要,俞志德家一处闲置了很久的破旧老屋,需要拆除。

虽然荒废很多年,但是无赔偿拆除,让俞志德多少有点不情愿。看到这样的情况,南塘组村民组长杨国强主动上门做调解工作:“正是这些年,大伙主动拆墙、让路、让地,才有了村子发展‘新空间’,呈现‘新面貌’。这里面,村民的功劳最大!”

越听杨国强的劝说,俞志德越觉得有道理。作为土生土长的里仁人,他决定为村里建设“腾地方”,主动拆屋。

好行为让村里人学有规范、行有标尺,村里把他这样的“义举”记在了“红黄榜”上。“村里一次性给我记上300分,‘霸榜’让我从‘面子’美到‘里子’。”俞志德说,现在越文明越有“面子”,大伙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很是高涨。

记者了解到,里仁村的《积分制管理制度》,为全村493户共计1933人建立了个人积分台账,以每人100分作为基础分值,另设定评分细则作为加减分项,并定期公示,使全体村民做到学有榜样、做有方向。到了年底,这些积分还会得到实实在在的变现。

杨国强介绍:“没有实行积分制以前,邻里一点点小事就要闹到村委会。现在通过积分制管理,小事情村民组长上门调解一下就解决了。村里有积分制管理的奖惩办法,邻里关系搞得好有奖励,邻里关系搞得不好有处罚,所以我们调解也相当轻松。”

没了争吵、多了帮助;没了矛盾、多了和谐;没了抵触、多了参与。里仁村通过“积分制”弘扬时代新风,乡村治理不断取得新成效。

目前,该县通过积分制管理,实现群众参与排查化解各类矛盾风险3216个。将“十星清洁户”“最美庭院”等指标纳入积分评定,成功申报2024年度省级中心村6个、精品示范村2个。将积分制作为殡葬整治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累计完成墓穴整治5791穴,“三线六区一园”重点管控区域内未出现新建墓穴等情况。

“聚能人”激活“乡村兴”

积分制带给里仁村的,不仅是村风民风向上向善的改变,在产业振兴上也同样发挥了促进作用。

陈俊宇是个年轻的创业者。2020年,他看中里仁村得天独厚的天然环境,选择来这里种灵芝,成立了旌德北纬三十度灵芝种植有限公司,每年可以为村集体经济带来20多万元的租金收入。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乡镇企业家带动作用,该村充分发挥积分制激励作用,推出“积分制管理—榜样在您身边”“创业示范之星”等系列乡村能人评选活动。

陈俊宇,已为本地村民提供百余个就业岗位,每年支付村民务工工资80多万元。因带动村民致富,不管是“榜样榜”,还是“示范之星”,他都毫无疑问位列其中。

“村里给予我们致富带头人等诸多称号,这就是对我的高度肯定。我自然珍惜这份村民赋予的荣誉,要持续发扬勤劳、智慧、拼搏的精神,继续为村庄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陈俊宇说。

像陈俊宇一样,目前该县积分制已激励培育科技示范户525个、省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38家、省级示范社合作社17家。此外,该制度还助力基层党组织书记领办了73个乡村振兴项目,推动了27个“飞地抱团项目”。自2024年以来,旌德县集体经济经营收益50万元以上的村庄占比已达79.4%。

“村里事”变“自家事”

“村里事”变成“自家事”,“要我参与”变成“我要参与”,这也是积分制带来的改变。村民热情满满参与村里事,这一点,在蔡家桥镇华川村表现得就很明显。

眼下,正值映山红盛放时节。华川村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宛如花海,吸引众多游客到此打卡。让人想不到的是,如今画一样的美丽景象,在多年前可截然不同。

“映山红美得很,不少村民挖运出去卖钱,连根挖、成片挖。几年下来,映山红开得稀稀拉拉,青山越来越丑。”华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宏明回忆。

乱砍滥伐把山“吃”得越来越“穷”。靠山“吃”不到山的村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转机,来自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村民直接成为了乡村乡风文明的制定者、执行者。在村民集体建议和同意下,该村将推行林长制、护绿守绿纳入村规民约,明确规定“严禁带火种进山,不准焚烧秸秆,文明祭祀;严禁捕杀、药杀野生动物和乱挖野生植物。”

条条都是事关每个人切身利益的大事。无需动员,村民纷纷“我要参与”:践行村规民约的,实行加分;违反村规民约的,实行扣分。

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映山红回来了,绿水青山回来了,还就地“变现”。每年旅游旺季,全国各地的游客来此赏映山红、吃农家菜、住特色民宿,村民收入噌噌涨。

实实在在的红利,让村民们看到遵规守约带来的好处。村民争相“积分”,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家事”来办,“抢着干”的村民越来越多,“站着看”的村民越来越少,人居环境和乡风文明的软实力不断提升。

在旌德,像这样的乡村还有很多,比如新建村、江村村、里仁村先后获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称号。各村均将“道德积分”“农村高额彩礼治理”等纳入积分管理范围,里仁村王文娟户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此外,该县将积分制融入普法宣传,鼓励群众自觉参与普法知识学习和测试,在2024年省、市“法律明白人”竞赛中,旌德县获市优胜集体第二名。借助积分制的推广,该县创新开展“百姓说事点”等有关做法,入选“长三角基层依法治理十大优秀案例”。(余帧霞 全媒体记者 刘畅 文/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