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民生工程

宣城市旌德县2021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自评报告

发布时间:2022-02-11 10:04 来源:旌德县农业农村水利局 浏览:
【字体大小:

根据《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安徽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激励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皖农建[2019]67号)文件的要求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评价标准修订办法,我县全面梳理了2021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情况,对照评价激励评分指标和评分标准,认真组织开展了自查自评工作,形成自查报告。现将我县2021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自查评分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情况

根据我县“十四五”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规划,并结合我县的山区地域自然特点,以及我县打造国际慢城、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的发展规划,总结几点成效显著的经验做法:

(一)立足生态发展、提升设计标准

旌德县是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在 “两山行动”中,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穿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始终,努力探索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路径,通过工程建设提升绿水青山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此为出发点,年度项目设计一切从生态出发。设计之初,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参加了由华东院为县两河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开展的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保护有机结合的课程。后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设计方案征求了华东院的意见。同时由县政府组织赴杭州、富阳、建德考察,汲取浙江省生态建设经验,充分论证,形成高标准农田建设最终实施方案。

(二)深入基层群众、倾听百姓心声

旌德县地处山区的特点形成了特殊的农业自然条件,使得项目区分散、涉及自然村数量多.项目在立项后,在均衡考虑项目区各村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前提下,旌德县召开了项目区镇村项目建设前规划会议,将项目建设相关政策、资金方案、规划方案向镇村做了说明。由各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会议形式收集群众的建设需求和意向,形成各村项目建设需求表。随后县农水局组织设计单位、农业、水利、林业和自然资源等各方专家人员对建设需求进行实地勘察,优先选择效益显著、群众需求大符合生态高标理念的建设内容,由设计单位进行工程量测算和方案设计,再将设计方案与镇村对接,听取项目区群众意见。几经反复后,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这一上下衔接的前期工作方式,即保障了项目建设符合高标准农田相关政策,又使项目建设符合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减少项目建设矛盾,发挥项目建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应。

(三)完善管理制度、全程保驾护航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分散,点多面广,这无疑给项目管理增加了难度,从历年的实践摸索中,旌德县探索出了一条全方位的管理模式。从项目管控上,县级由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统筹项目建设,制定相关政策文件,对重要事项进行决策;镇级由镇项目领导小组承上启下,协调县级和村级工作安排;村级由项目负责人负责解决征地和调解施工矛盾。形成自上而下,分工明确的管理模式。从质量监督上,有全程现场跟进的旁站监理、有农水局质监站对隐蔽工程的监控、有农民监督员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有第三方检测单位对工程质量的检测,做到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督模式。从工程进度上,旌德县采取领导小组不定期调度、监理月列会、施工单位周进度报告等形式,全程掌控工程进度,确保如期完成项目建设。从资金管理上,旌德县采取独有的现场监督检查方式,完成一段现场测量一段,并经各方签字确认,由监理单位汇总完工工程量,确保项目建设不超标准不超范围。同时资金拨付严格采取报账制,工程量达到70%,拨付合同价的50%,完工审计后,扣留1%的质保金后付清尾款。最大限度的保障了资金的安全。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自评情况

我县在全面细致完成自评作证材料汇总工作的基础上,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制度为准绳,客观实际、实事求是完成了我县2021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激励自评工作,所附佐证材料详实有效,对考核自评得分结果形成了完整的支撑和证明。

自评结论:通过对照《2020年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子项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六项一级指标,十四项二级指标的评价标准,我县2021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得分为103分,详见佐证材料:自查报告。

(一)前期工作(自评得分:8分)

1.任务分解(自评得分:2分)

根据《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下达2021年度全省农田建设任务的通知》(皖农建[2021]5号)文件的规定,2021年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万亩,其中灾毁农田建设任务0.4万亩,实际建设面积1万亩,项目建设共分为4个项目,分别为:(1)2021年蔡家桥镇和兴隆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面积0.2万亩,为灾毁农田修复项目;(2)2021年俞村镇合锦村等2个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面积0.2万亩,为灾毁农田修复项目;(3)2021年旌德县旌阳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面积0.3万亩;(4)2021年旌德县俞村镇桥埠村等3个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面积0.3万亩。

2.项目审批及备份(自评得分:4分)

项目建设任务下达后,我县根据相关要求,及时编制完成了初步设计和项目计划,并通过了市级、省级批复。同时从项目立项、项目初步设计审批、项目计划审核到项目开工在建,全程及时填报农田建设综合监测监管系统,做到同步实施、同步监测。

3.项目储备(自评得分:2分)

根据《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库的通知》(皖农建函[2020]162号)要求,我县建立了县级农田建设项目库。并对项目库进行动态化管理,当年立项项目均属于项目库内的储备项目。同时根据相关要求,已经完成了县级高标准农田2019-2022年的规划,并通过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启动了县级“十四五”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前期工作并根据农水局统一安排,完成了“十四五”规划,待上级规划下达后,编制独立的农田建设规划。

详见佐证材料:1.省级任务下达文件;2.初步设计市级批复及系统截图;3.省级项目计划批复及系统填报截图;4.2021年项目库申报材料;5.“十四五”规划编制;

(二)建设进度与质量(自评得分:35分)

1.建设面积及工程质量(自评得分:20分)

我县2021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有全程现场跟进的旁站监理、有农水局质监站对隐蔽工程的监控、有农民监督员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有第三方检测单位对工程质量的检测、有高标办每周至少一次的项目现场监督巡查、有每月一次的监理例会,以全方位无死角多层次的监督管理模式,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详见佐证材料:6.监理日志(部分);7.建设面积系统截图;8.监理旁站记录;9.监理合同;10.监理规划和实施细则、监理月报、监理通知等;11.第三方检测报告;12.农民监督员;13.日常督查工作记录。

2.年度任务完成比例(自评得分:10分)

2021年度我县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共5个,包括:1.旌德县旌阳镇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年度建设任务0.5万亩,总投资756.5万元,是2020年度结转到本年度的建设项目,结转建设面积0.09万亩;2.2021年旌德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任务1万亩,总投资2250万元,共分为4个项目。本年度已完成建设面积0.91万亩,占年度建设任务的91%。根据上述情况统计,我县2021年度总建设任务1万亩,实际完成建设面积1万亩,年度任务完成比例达到100%。

详见佐证材料:14.完成进度体统截图;15.开工令;

3.耕地质量提升(自评得分:5分)

根据《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安徽省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皖农建函[2019]928号)文件的相关规定,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通过秸秆还田、土地平整和土壤改良、工程措施等各项“改、培、保、控”综合措施,进一步加强对耕地质量的提升。其中2020年项目秸秆还田计划面积1300亩,种植紫云英1012亩,耕地安全污染管控5000亩。2021年项目已完成秸秆还田6000亩,通过农机上安装的北斗定位仪确认面积、地点和质量。土壤改良160亩,剩余土壤改良措施于明春油菜收割时进行,项目耕地保护和提升技术措施覆盖面积达到年度任务量的100%。项目实施完成后,及时委托安徽农业大学对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进行评价并出具了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报告。   

详见佐证材料:16.2020年耕地质量提升措施;17.2021年耕地质量提升措施;18.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报告;

(三)资金投入(自评得分:28分)

1.地方财政资金(自评得分:26分)

根据《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2021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计划的批复》(皖农建[2021]83号)文件的规定,我县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县级财政配套资金为504.5万元。我县实际配套县级财政资金799.3万元,其中包括县级预算配套100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500万元,历年结余资金投入199.3万元。地方配套资金达到基本要求的158.4%。

详见佐证材料:19.财政资金。

2.社会资金(自评得分:2分)

我县在实施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时,注重引导受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入到项目建设中来。在实施秸秆还田措施时,通过受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工投劳和资金投入,累计投入3.2万元社会资金,其中种娘大户购买紫云英种子投入2.3万元,秸秆还田合计17.9万元,补助财政资金17万元,主体承担0.9万元。

详见佐证材料:20.社会资金。

(四)竣工验收和上图入库(自评得分:12分)

1.竣工验收(自评得分:6分)

2020年旌德县旌阳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于2021年5月底全面实施完成,7月7完成县级验收,8月完成市级验收。

详见佐证材料:21.县级验收报告;22.市级验收报告。

2.上图入库(自评得分:4分)

2021年度项目均已按照上图入库工作要求,在农田建设监测监管平台完成上图工作,确保数据真实准确,不存在与已建项目区重叠和非耕地等问题。

详见佐证材料:23.上图入库系统截图。

3.新增耕地(自评得分:2分)

为进一步做好全县补充耕地工作,确保建设用地占补平衡,保障粮食安全,我县制定了补充耕地项目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21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华川村160亩土地平整后,采取小田并大田措施,降低田埂系数,同时利用田边荒草地平整,新增耕地10余亩,部分旱地通过土壤改良改水田,项目实施完成后,计划报自然资源核实新增耕地。2020年度项目区在柳溪村、华丰村和凫山村产生新增耕地22.5亩,已获得市自然资源局批复。

详见佐证材料:24.新增耕地批复。

(五)建后管护和制度建设(自评得分:10分)

1.落实管护资金(自评得分:7分)

根据《关于对旌德县历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结余资金使用德决议》(旌高农田建[2021]8号)文件,经领导组研究决定,将历年农发管护资金77.5万元继续作为后续农田建设项目管护资金,由县财政局统一专户管理,工程损毁时按程序修复后采取报账制拨付管护资金。这一决议,为我县农田建设工作后续管护资金提供了有力保障。

详见佐证材料:25.落实管护资金;26.工程管护协议及工程管护实施细则。

2.制定制度(自评得分3分)

为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顺利实施,确保项目长久持续发挥效益。我县以高标领导组的名义制定了工程管护制度,项目调度制度,项目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让农田建设项目有理可依,有据可行。

详见佐证材料:27.工程管护制度;28.项目调度制度;29.项目管理办法。

(六)日常工作(自评得分:10分)

1.监管监测系统填报

根据《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建立农田建设项目调度制度的通知》(皖农建[2019]61号)文件规定,为推进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更好更快的完成,我县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的名义建立了调度制度,并按照调度方案,每月在监测监管平台填报项目进展情况和报送调度材料。同时形成了一套日常工作调度制度,将工程计划划分到每周,按周报送进度,按月报送工程量,作为系统填报进度的基本依据。详见佐证材料:30.进度填报系统截图及文件;31.周报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项目建设选址方面:我县三调总耕地面积20万亩,“两区”划定的农田总面积9.03万亩,“十二五”以来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2.2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1.15%。由于我县特殊的皖南山区地貌特征,集中连片区域所剩无几,因此在项目库的后备填充上存在很多局限性因素,后续高标准农田建设将依据相关政策规定着力于已建项目区的提升改造工程。

2.项目建设县级配套资金方面:项目建设地方投资配套比例大,财政压力大。

四、意见与建议

为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服务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更好的结合起来,建议根据皖南山区特色,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林下经济产业、山区特色种养殖业等相结合,促使农民充分利用山区优势多渠道、多方式增收,使农民真正的依靠绿水青山富起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