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旌德《胡明文集(1940-1949)》编印告成

发布时间:2021-05-21 15:36 来源:旌德县委党史地方志室 作者:方毅 浏览:
【字体大小:

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给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提供地方党史优秀教材,向建党百年献礼,由旌德县委党史地方志室和旌德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联合编印的《胡明文集(1940-1949)》经过长期以来艰辛收集和细致核校,日前编印告成。

《胡明文集(1940-1949)》根据胡明笔记本勘校整理而成,收录胡明自传、工作总结、调查报告、读书笔记、日记、短文、歌词等共计75篇、20万字;精选照片11幅,手迹绘画作品45幅。

胡明是皖南新四军游击队的创建者、皖南游击根据地的开辟者、皖南游击战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创建、保存、发展、壮大了皖南的革命力量,依据皖南腹地旌德黄高峰的险峻地势和皖南乡亲的赤诚拥戴,最终在皖南建立起广大稳固的根据地和一支新型铁军,为皖南人民的解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胡明文集(1940-1949)》是共产党人在皖南活动全貌的红色史记,是鲜为人知的苏浙皖赣边区红色根据地发展的完全纪录,更是一部新四军皖南游击队喋血奋战的真实录影,对于阐释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弘扬铁军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意义重大。烽火岁月虽然远去,被总结提炼出的“黄高峰精神(内涵为:顶天立地、敢于担当,坚定信念、人民至上,艰苦奋斗、求实创新,团结一致、百折不挠)”却将永远激励旌德人民坚守初心使命、争做时代先锋。

旌德县委党史地方志室负责人徐继霞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强部门编修主责主业,高质量推进党史正本编辑和专题研究,强化红色文化引领作用,滋养精神、铸魂育人。



附:胡明简介

胡明(1914-2001),原名胡绵芳,福建省同安县鼎美村人,出生于缅甸。1933年回国在上海同济大学附属高中就读。1936年加入共青团,改名胡明。西安事变后,进入陕北苏区。193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抗大毕业到中央党校学习。1938年中央党校毕业,分配到南昌新四军军部,任军政治部战地服务团民运科长。不久调至中共皖南特委,从事党的工作。1940年调任旌德县委书记。同年冬,任皖南秘密特委副书记,兼旌泾太中心县委书记和旌德县委书记。皖南事变后,按新四军代军长陈毅的指示,组建了旌泾太中心县委游击队。1943年旌泾绩太中心县委扩大为皖南山地中心县委,任书记,先后开辟了5块游击根据地。1946年与杨明在旌德樵山会师,成立中共皖南地委,任书记。同年秋,与熊兆仁、倪南山在宁国板桥会师,成立苏浙皖赣边区游击司令部,任政治委员。

皖南解放后,任皖南区党委副书记,兼皖南军区副政委。同年9月,作为皖南解放区农民代表参加了全国政治协商会议。10月1日,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1952年,转业到地方工作。历任上海华东纺织工业管理局局长兼党委书记、国家计划委轻工业局长、食品工业部副部长兼党组书记,旅顺大连市委书记、抚顺市委书记,纺织工业部常务副部长兼党组副书记、纺织工业部顾问。1986年离休。2001年7月在北京逝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