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旌德县政府(办公室)> 审计公开> 制度和计划
索引号: 11341730003260406Y/202208-00008 组配分类: 制度和计划
发布机构: 旌德县审计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中共旌德县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旌德县审计局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建立审计容错免责机制的若干措施 文号:
生成日期: 2022-06-20 发布日期: 2022-08-18
中共旌德县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旌德县审计局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建立审计容错免责机制的若干措施
发布时间:2022-08-18 17:02 来源:旌德县审计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全面落实"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要求,进一步激励被审计单 位和领导干部干事创业、奋勇争先、创新发展,根据中共安 徽省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安徽省审计厅《关于进一步贯彻 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建立审计容错免责机制的实施意 见(试行)》(皖审委办发〔2021〕20号)和《中共宣城市委 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宣城市审计局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三 个区分开来"要求建立审计容错免责机制的若干措施》(宣 审委办发〔2021〕19号)文件精神,结合旌德审计工作实际, 制定如下措施。

 一、坚持"四项"原则
       (一)突出政治导向,把握政策界限。坚持用改革的视角和思路审视问题,系统深入把握重大经济决策部署的出台背景、战略意图、改革目标等情况,深刻领会精神实质,避免生搬硬套、机械套用旧有的审计经验或不符合改革发展精神的条文规定判断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找准审计服务旌德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二)敢于揭示问题,增强审计权威。要以揭示问题为基本职责,牢固树立"有问题没发现是失职、发现问题不报告是渎职"意识,坚决防止混淆问题性质,严禁以"三个区 分开来"为名义纵容违规违纪行为,杜绝拿容错当"保护伞"、搞纪律“松绑",旗帜鲜明地揭示违背改革发展精神、影响我县质量发展的问题,依纪依法严肃惩戒。
      (三)坚持实事求是,推动创新发展。要坚持求真务实,以查清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为准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紧扣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等目标任务,考虑历史情况,着眼长远发展,保护改革发展中的新生事物,为创新留下空间,客观精准揭示问题。
      (四)聚焦问题整改,提升监督效能。要强化系统观念,在容错免责的同时提出整改要求和审计建议,并密切跟踪反映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对普遍性、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的总结归纳和调查研究,注重反映经济社会运行中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制度性漏洞,一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切实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的建设性作用。
       二、研判"四个"层面
       把被审计对象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进一步结合动机态度、客观条件、程序方法、性质程度、后果 影响和挽回损失等因素,从四个层面综合分析研判。
       (一)从政策法规层面考虑是否符合改革方向。考虑是否符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符合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要求, 区分先行先试和肆意妄为,是在党规党纪和国家政策法律法 规明令禁止前实施,还是明令禁止后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是界限不明还是随意变通歪曲改革精神,判断创新探索是否有利于改革发展大局。
       (二)从决策程序层面考虑是否经过集体研究。从程序方法判断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还是个人专断、一意孤行,是否严格履行"三重一大"等决策程序,是否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是否存在事急从权、因外在客观条件难以按规定程序实施,是否经充分研究或存在听取意见不充分、拍脑袋决策等情况。
      (三)从实际结果层面考虑是否造成严重后果。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因素,从后果影响判断是事态整体可控还是影响恶劣;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判断不良后果是否系因自然因素、政策调整、市场波动等不可预见因素造成;从挽回损失角度判断是否主动采取措施最大限度挽回或减少损失、消除不良影响,还是置之不理、放任不管造成消极影响蔓延或损失扩大。
      (四)从廉洁底线层面考虑是否存在利益输送。从动机态度判断是出于公心还是源于私利,区分无心之过还是明知故犯;从性质程度判断是一般性失误错误还是违纪违法行为, 是否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谋取私利,是否违反廉洁从政(从业)规定、徇私舞弊损害公共利益或群众合法权益、个人利益输送、浪费国家资财等违纪违法现象。
       三、适用"六种"情形
      (一)重大经济政策、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方面
       1.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创新驱动、生态环境建设等重大政策落实和体制机制创新中,因先行先试、缺乏经验出现探索性失误的。
      2.在贯彻落实上级指示及决策部署,推动重点工作、重要决策、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因国家政策调整或者上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变化,工作未达预期效果的。
      (二)谋划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
      1.在推进"三地一区"建设、发展新兴产业"双招双引"、科技创新、制造强省、补链强链等重大决策部署中,符合用市场逻辑谋事、资本力量干事、平台思维成事理念,但因市场风险或者其他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国有资产资金资源损失,或者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收到明显效果,但部分程序与现行规定条文不尽一致的。
      2.在深化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中,符合改革方向,因历史遗留问题等复杂因素,在改制脱钩、化解过剩产能、兼并重组、资产处置、引进战略合作等方面出现一定失误或偏差的。
      3.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着力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建立 健全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但与有关制度规定条文不尽一致的。
      4.对自我加压、严格工作目标要求且正确履行职责,但因历史原因或难以预见因素,导致未完成工作任务或未达到预期效果的。
      (三)重大经济事项决策执行方面
      1.在应急工程建设推进中,为提高效率、缩短工期,经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研究等环节作出决策,但与相关建设程序规定不符的。
      2.在化解矛盾、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中,主动担责、积极作为,但因勇于破除障碍、触及固有利益,造成一定损失或引发信访问题的。
      3.为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避免群体性事件发生、化解社会负面影响,经集体研究作出决策,具有实际效果,但不符合相关规定或客观上造成损失浪费的。
      4.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应急抢险等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突发事件处置中,因情况紧急导致程序不到位造成一定失误或未达到预期效果的。
      (四)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和经济风险防控方面
      1.在预算执行中因实施条件发生变化、上级专项资金不到位,导致项目进度延误或无法实施,或经批准后项目间统筹调剂使用资金,符合相关政策导向,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2.在资金拨付使用中,因有影响资金安全等特殊情况, 造成资金拨付缓慢的,或者因处置危及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等紧急任务需要,资金支出突破财经法规及相关资金管理办法的。
      3.由于历史原因或自然灾害原因,虽尽力采取措施弥补或者努力减少损失,但仍然不能避免环境损害结果,但未造成严重影响的。
      (五)符合审计容错免责的基本原则和认定标准,其他可以适用容错免责实施程序的情形。
      (六)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对有关情形已有从轻、减轻或免于处理规定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四、抓好"五个"环节
      审计容错免责的实施程序设置容错申请、集体审定、结果运用、信息公开、资料归档五个环节,与审计项目质量管理流程对应的控制环节相互整合衔接。
      (一)容错申请。由被审计对象在签证审计证据或审计报告征求意见时,以书面形式提出。审计组、复核和审理机构在项目实施、复核、审理过程中,基于审计事实和证据认为有关事项符合审计容错免责认定标准的,也可以提出容错免责建议。
      (二)集体审定。在提出容错免责申请或建议后,审计组应就问题事实、责任等方面进行核实,提出初步意见,报经所在部门复核、牵头业务部门审核、审理部门审理、审计机关领导审阅后,由审计机关党组会议暨业务会议研究审定。
       (三)结果运用。对符合容错免责认定标准的,被审计对象可不承担责任,在报告中于"其他说明事项"方面反映或以其他方式反映,并要求其纠正相关问题;对不符合容错免责认定标准的,依法依规进行定性定责和处理处罚,并充分告知被审计对象不予容错免责的理由。对与被审计对象争议较大或难以认定的问题,应及时报告同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和政府。
       (四)信息公开。建立容错免责结果公开机制,通过定期汇编、分送审计容错免责案例等方式,推进审计容错免责在项目实施中落实见效,推进认定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同时,不断加大审计容错免责机制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五)资料归档。审计容错免责实施程序涉及的相关资料经整理后要一并归入相应的审计项目档案。
       五、强化"三项"措施
       (一)坚持依法审计,强化质量管控。严格落实分级质量控制责任,复核和审理机构对容错免责事项,要列入复核和审理的重点内容;会议集体审定容错免责事项要做到全程记录、全面留痕管理;业务质量检查对已认定的容错免责事项,要列入检查重点内容,确保审计结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二)完善认定标准,强化理念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针对容错免责机制运行中发现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要定期研究其表现形式、成因及对策措施,积极探索审计方法、理念思路、制度机制创新,不断完善审计容错免责的认定标准和使用情形。
        (三)主动服务大局,强化成果运用。建立健全与纪检 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协调机制,对于被审计对象敢于担当、善于创新的经验做法,要积极予以肯定鼓励,选树先进典型案例建议相关单位研究推广,清理不合理的制度规定,更好地为改革创新保驾护航。


中共旌德县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

2022年5月30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