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德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县市场监管局> 质量提升> 质量监管
索引号: 11341730092151091B/202104-00002 组配分类: 质量监管
发布机构: 旌德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主题分类: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名称: 2021年旌德县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 文号:
生成日期: 2021-04-01 发布日期: 2021-04-01
2021年旌德县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21-04-01 08:17 来源:旌德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2021年旌德县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树立“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的理念,坚持更高要求、更高标准、更高质量,严守安全底线、加快改革创新,推动监管领域由单一向多元转变,监管方式由粗放向精细转变,监管方法由运动式、突击式向“双随机”和信用监管等长效机制转变,监管手段由传统人工向现代智能转变,监管力量由分散向融合转变。逐步构建以风险监测为导向、以安全评估为基础、以信用监管为依托、以智慧监管为支撑的新型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全面推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奋力开创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新局面,提高监管效能、维护市场秩序,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坚持政治引领,加强党的建设

一要突出党建引领。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强理论武装,引导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打造坚强的思想政治保障。

二要突出能力建设。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业务培训,增强监管人员依法行政水平,提高专业能力,提升队伍整体履职能力。加强检验检测技术专家库建设,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有 效技术支撑。加快构建产品质量监管“共建、共治、共享”新发展格局。

二、要坚持更高要求,坚守安全底线

一要发挥风险监测导向作用,发现问题更精准。制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计划,进一步加大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产品风险监测力度,实现产品质量风险监测的精准定向。要及时反馈处置情况,并举一反三,做好同类产品的风险隐患排查工作,消除产品质量安全隐患。要结合当地特点,对重点产品、群众关心的热点和可能产生风险的产品开展风险监测,避免出现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要按月及时报送风险信息,互通共享风险信息,开展安全评估和形势分析,排查系统性、区域性和苗头性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守好产品质量安全底线。

二要促进科学高效监督抽查,查处问题更有力。认真贯彻落实《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暂行办法》《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后处理整改工作暂行规定》,科学制定重点监管目录,突出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产品,开展监督抽查工作,加强不合格企 业后处理,依照《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异议处理工作规则》, 进一步规范监督抽查异议处理工作。要统筹生产、流通、网络领域,围绕消费者关注的热点产品,加大流通领域和网络抽查力度,及时公布抽查结果信息,推进信用监管。做好对配装眼镜、食品相关产品、车用汽油等产品省市联动抽查工作。

三要加强突发事件预警防范,应急处突更及时。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制定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体系和运行机制,指导、规范市场监管系统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 工作,有效预防、科学应对、及时处置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针对区域性、行业性、系统性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开展专项整治,消除隐患。要结合当地产品质量监管工作实际需要,更加关注块状经济、产业和集聚区和危化品、防爆电气等涉及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产品,加强监管和防范,发现苗头性问题,查清原因、及时处置,防止小问题酿成大祸患。要制定本级应急预案,并按照“谁编制、谁演练”的原则,开展预案演练,提高应急处突能力。

四要开展五个专项整治行动,监管重点更突出。加强重点工业品领域专项治理,针对安全隐患大的危险化学品、电线电缆、电动自行车充电器、防爆电气等重点工业品,继续开展排查整治,对问题企业依法严肃处;加强儿童和学生用品领域专项治理,持续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高的玩具、文具等产品,开展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针对突出问题,综合施策、精准施策,不断夯实质量安全保障线;加强棉花等纤维领域专项治理,以混等混级、质量标识、棉花包装材料为重点,强化对棉花等纤维收购加工企业、棉花承储企业的监督检查;强化对储备棉、监管棉的监督抽验;强化对承检机构公证检验工作的监督;加强食品相关产品领域专项治理,开展食品相关产品监督检查行动,督促企业重点抓好原辅材料入厂把关、生产过程控制、出厂检验等生产过程关键环节,推动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要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开展防疫物资质量提升整治行动“回头看”,对停产、转产生产企业库存积压的非医用口罩实施重点监管,加强对辖区内生产企业全面摸排和现场检查,以在专项整治提升行动中被纳入Ⅱ、Ⅲ类的企业为重点对象,组织开展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控工作,确保问题隐患整改到位,坚决防止问题产品流入市场,把好质量关口,推动产业升级,有效应对疫情形势变化。

五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职能作用更坚实。按照职责分工,继续配合有关部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对涉及环境保护的产品,加大监督抽查力度,确保产品质量。持续开展钢筋、水泥等生产企业检查,严厉打击无生产许可证违法生产行为,积极推动化解过剩产能。

三、要坚持更高标准,锐意改革创新

一要夯实科技支撑,推进智慧监管。坚持“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完善监督抽查、事中事后监管信息化平台和智慧质量APP功能及基础数据库,根据省局工作部署推行总局E-CQS 信息化系统,加强信息化平台数据统计分析能力和互通共享水平,充分应用数据分析结果,实施靶向性精准监管,让数据“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不断提高智慧监管水平。要将信息化平台运用情况纳入到考核范围,高度重视平台运用推广,切实发挥智慧监管作用。

二要依托信用分类,推动证后监管。指导市场监管系统做好省、市局下放的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及容器、化肥等2类产品证后监管工作。完善生产许可证事中事后分级分类监管体系,加强信用监管,结合双随机检查手段,对不同企业设置不同的抽查、检查比例和频次。各地要重点加强C类企业现场检查,整改工作不能流于形式,针对存在的问题,要列出清单,逐项对表整改,切实提高改进企业产品质量水平。

三要创新监管方式,探索质量追溯。质量追溯是企业的自主行为,要支持、帮助、指导尤其是涉及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中型企业,制定追溯标准,充分挖掘利用已有质量溯源基础和品控体系,建立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加工、配送,再到使用、回收等全生命周期质量安全追溯机制,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 的目标,有利于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维护消费者权益,也有利于加强质量监管。鼓励各地结合当地产业发展情况,依托龙头 企业试点开展质量安全追溯,总结经验、逐步推开。

四要开展三项活动,推动共治监管。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质量安全监管的积极性,持续开展消费品质量“进社区、进校园、进乡镇”消费者教育活动,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积极引导行业协会发展,加强行业自律和内部监管,发挥行业协会对市场主体的组织、协调、规范、引导功能;积极开展质量流动诊所活动,鼓励检验检测机构发挥质量监管的基础作用,深入企业解决具体问题,开展质量攻关,促进质量提升。逐步构建“企业负主体责任、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联合监管、检验技术支撑、社会广泛参与”的产品质量安全多元共治格局。

四、要坚持更高质量,推进长三角产品质量监管一体化

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围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主动融入南京都市圈、G60科创走廊、“一地六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集中试验区等重大平台建设,落实三省一市市场监管部门(沪苏浙皖)《长三角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合作备忘录》要求。

一要搭建信息高速路,交流互通更便捷。坚定不移“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推动加入长三角地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在监管信息、监管业务、监管资源等方面深入合作,提升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进一步拓展检验检测资源,全力保障长三角地区产品质量安全底线。

二要提升业务融合度,联动监管更有效。加快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域一体化合作,在信息互联、监管资源共享、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互认、风险监测合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协作等方面,形成“互联互通、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

三要探索合作新机制,技术支撑更有力。组织技术专家开展分析交流,有效发挥检验检测机构和专家的技术支撑作用,举办“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长三角质量提升示范试点项目”专题培训班,加强联络、沟通和协调工作,推动合作常态化、制度化。

四要要发挥主动性,主动对接沪苏浙、在监督抽查、风险监测和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加强经验交流、查漏洞、强弱项、补短板,积极融入长三角,提升产品质量监管一体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