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旌德县政府(办公室)> 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003260588/201612-01001 组配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机构: 旌德县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名称: 旌德县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文号:
生成日期: 2012-01-06 发布日期: 2012-01-06
索引号: 003260588/201612-01001
组配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机构: 旌德县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名称: 旌德县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文号:
生成日期: 2012-01-06
发布日期: 2012-01-06
旌德县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2-01-06 00:00 来源:县政府办 浏览次数: 字体:[ ]

——2012年1月4日在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县长  李孝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07年以来,县十五届人民政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围绕“总量迅速扩张、增速全市领先”的奋斗目标,积极应对金融危机、要素制约、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带来的严峻考验,努力化解发展中的困难和矛盾,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和本届政府任期目标,全县经济社会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五年来,我们坚持加速发展、扩张总量,经济实力持续攀升。与2006年末相比,全县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总量翻一番,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翻两番,工业增加值实现翻三番。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21.1∶49.1∶29.8,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以上。全县工业化率4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家,其中亿元企业7家,黄山胶囊进入上市辅导期,泰科铁塔成为全市首家海外上市企业。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组织化程度逐年提高,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53%。粮食生产连续5年增产增收,灵芝、烟叶、名优茶等优质产业不断壮大。培育省级龙头企业6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省级名牌产品8个,有机食品认证8个。旅游业加快升温,增点扩面取得成效,红色旅游、观光休闲和乡村自驾游、农家乐逐渐兴起,全县旅游接待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26%和28%。

五年来,我们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日益增强。完成了农业三场改制,逐步解决国有企业改制遗留问题。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庙首镇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初见成效。对外开放成效明显,成功承办了全国围棋甲级联赛、中国围棋名人邀请赛,举办了两届中国(旌德)灵芝文化旅游节、首届中国(旌德)灵芝产品交易博览会,进一步提升了我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多渠道、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到位资金和项目数量每年都有新突破,增幅位居全市前列。共争取中央及省级投资项目245个,实际到位资金1.98亿元;争取国家开行、农发行贷款3.95亿元;实现出口创汇4665万美元,年均增长15.4%。累计利用县外资金141.5亿元,外资886.7万美元,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五年来,我们坚持两区带动、交通先行,基础支撑不断加强。累计投入资金3.8亿元,实施以北扩东进为重点的新城区建设,县城面积成倍扩张,达到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2%。北门街区改造基本完成,解放北路、江村大道商业街区初步形成,中心市场、人民广场、垃圾中转站、市民健身中心投入使用,基础配套基本完善;城东路网体系拉开框架,江村路大桥和城东路、云盘山路、环城北路竣工通车,政务新区初显轮廓。房地产开发5年投资12亿元,开发竣工面积48.6万平方米,和平新村二期、文涛苑等20个新型商住小区相继落成,市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举全县之力建设经济开发区,总投入1.5亿元,推动经济开发区扩容升级,新桥园区建成面积1.45平方公里,篁嘉园区起步区“三通一平”基本完成,路网、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加速推进,承载能力有了较大提升。交通建设步伐加快,合福高铁开工建设并在旌德设立中间站,205国道蔡谭段改造完成,323省道梅岭隧道开工建设,扬绩高速黄山连接线和徐福高速列入省高速公路建设规划,开放发展的区位环境进一步改善。

五年来,我们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大力实施新农村镇村示范工程和美丽和谐乡村建设,建成省级示范乡镇2个、综合示范点22个,新增了一批生态协调、设施完善的现代文明生活新村。农村公路、饮水工程、农田水利、电网改造、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农村面貌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科技创新成果显著,黄山胶囊等9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省级民营科技企业20家、省高新技术产品29个,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30件、发明专利5件。教育投入持续加大,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1.48万平方米、不安全校舍2.98万平方米,布局调整稳妥推进,各类各阶段教育协调发展。医疗卫生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扎实开展,乡村卫生一体化初步形成,基层药品零差率销售全面实行。人口计生工作保持省一类县行列,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持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全面推进生态工程建设,完成人工造林4.2万亩、封山育林2.1万亩,森林资源保持增长。积极推进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县城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投入常态运行,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实现“双下降”。国防动员和双拥工作不断加强。妇女儿童、老龄人、残疾人权益得到保障,工商、保险、质监、邮政、气象、盐务、物价、地方志、外事侨务、人防、民族宗教等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新的成绩。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民生,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全县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03亿元,年均增长13.3%。累计投入4.64亿元,推进以民生工程为重点的各项社会保障工作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障政策实现全覆盖,保障标准逐年提高,低保水平在全省三类县中位居前列。建成保障性住房0.95万平方米,发放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补贴365.4万元;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兑现粮食、农机、退耕还林、移民后扶等补贴1.35亿元。全县移动通信普及率、互联网注册率和小汽车拥有率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覆盖城乡,乡村人口计生、卫生防疫、文化广电、农业技术、客运交通、商业流通等服务设施配套健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大力推进平安县建设,不断完善维稳机制,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五年来,我们坚持依法行政、科学理政,政府建设切实加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建立健全了重大行政决策听取意见、听证、合法性审查等六项制度。圆满完成“五五”普法工作,法治旌德建设有序推进。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健全,防汛抗旱、森林防火、校园安保、地质灾害防治、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工作进一步加强,有效应对“7·10”洪灾和特大雨雪冰冻灾害,成功处置了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问题奶粉”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大政务督办和行政监察力度,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不断完善“三评”工作机制,部门服务能力和水平有了较大提升。重视审计监督,专项资金审计、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审计成效明显。电子政务全面应用,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扎实推进,政府运行效率和透明度进一步提高。主动接受县人大、县政协、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459件,政协委员提案358件,办复率达100%。

刚刚过去的2011年,我们找准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扎实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年”活动,以基础设施大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迈出了全面建设“三个旌德”的坚定步伐,为“十二五”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开局。

发展势头更加强劲。初步统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7.5亿元,同比增长16%左右,增幅位居全市前列。其中,第一产业5.8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13.5亿元,增长25%;第三产业8.2亿元,增长13%。完成工业增加值11亿元,同比增长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同比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亿元,同比增长18%。完成财政收入4.48亿元,同比增长47.8%。农民人均纯收入6400元,同比增长18%。

城市建设全面提速。城东区县医院、妇幼保健所、档案馆、人武部、消防大队、换乘中心等重点工程主体基本完工,环城东路、北一路建设竣工,“三路三桥”、城西北路、徽水河城区段河道治理、政务服务中心写字楼、新东方安置区以及旌德国际大酒店、旌德灵芝大酒店有序推进,城市框架逐步拉开;积极开展主干道路亮化、绿化、美化工程和县城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城区面貌有效改观。

重点项目快速推进。全年推进500万元以上项目117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39个,列入省“861”行动计划项目15个、省技改“百千工程”项目9个。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全县实际利用市外资金68.4亿元,增长52.4%;实际利用外资396.8万美元,增长124%。对接央企合作取得新突破,成功引进华润风电和华润燃气项目。备受全县上下关心瞩目的和众高等职业教育项目正式签约,一期教学核心区即将开工建设。此外,灵芝养生旅游度假村、灵芝文化园、徽水苑农家乐等一批生态休闲旅游项目落地建设,天众科技、达胜电子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成为新的增长点。

农业农村持续发展。农业产业化稳步提升,全县耕地流转2.83万亩,同比增长38.7%。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9家,市级龙头企业8家。全县烟叶种植1716亩,增长53.8%,新增灵芝182亩、油茶1069亩、中药材2300亩,新建专业蔬菜基地900亩。完成投资7625万元,大力开展以水毁修复、水库除险加固、小流域治理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农业基础不断巩固。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完成10个美丽和谐村庄、3个文化特色村建设,新建农民书屋26个、农民休闲广场14个。

民生工作成效显著。全年投入1.44亿元,扎实推进33项民生工程。完成校安工程2.5万平方米,设立专项资金,着力解决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学生上下学乘车安全问题。巩固完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果,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开工建设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和棚户区安置房484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40户。新增就业岗位1628个,实现下岗再就业人员215人。全面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超80%,2.01万人享受了基础养老金待遇。城乡居民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开展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村级公益事业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

各位代表,县十五届人民政府任期的五年,是我县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五年,是科学发展、和谐进步的五年,是内聚信心、外树形象的五年。这五年,我县荣获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全国绿色小康县、中国灵芝之乡、中国十佳休闲养生旅游县、中国最具投资开发价值旅游县、全国军事设施保护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省平安县、全省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先进县、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建设先进县等多项殊荣。

回顾过去五年,我们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在加速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发展的历程令人难忘,发展的速度引人瞩目,发展的成就催人奋进。所有这一切,凝聚着广大创业者、劳动者的心血和汗水,展示了全县人民蓬勃向上、创先争优的时代风采;所有这一切,离不开县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历届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离不开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旌德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不少矛盾、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不足、发展不快,经济总量不大、增长质量不高的县情仍然没有质的改变;经济社会发展受交通、土地、资金、人才等制约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缓解,发展要素制约仍然较为明显;少数部门和干部精神状态欠佳,作风不够实,执行力、落实力不够强,影响了加快发展的效率等。所有这些,都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在跨越崛起的征程上奋勇前行。

二、未来五年总体目标和要求

根据县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和我县“十二五”规划,综合考虑宏观趋势条件和自身发展基础,确定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三个旌德”的目标,坚持加速发展、绿色发展、错位发展,着力打造“中国灵芝之乡”和“黄山东大门”两大区域特色品牌,推进“四大基地”建设,努力把旌德建设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人民幸福的美好家园。

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16年末,人均生产总值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全面实现“四个翻番、四大提升”,即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2011年基础上实现翻一番,其中财政收入力争翻两番;可持续发展能力、公共服务能力、社会保障能力和人民生活质量四项指标大幅提升。

今后五年,我们将牢牢把握六个方面的重点:

加快绿色发展。对我县而言,生态就是生命力,生态就是吸引力,生态就是生产力,生态就是核心竞争力。必须进一步强化县情认识,加速推进秀美旌德建设,以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为抓手,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真正实现蓝天长驻、青山长在、碧水长流。始终把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作为推动绿色发展的用力方向,按照“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挥节能减排和资源约束的倒逼作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大环保专项治理力度,组织编制并实施“碧水工程”规划,以“一库两河”为重点,大力推进水生态建设。加大对生态补偿的财政投入,积极探索转移支付、对口支援、专项奖补、生态移民、异地开发等多样化的生态补偿方式,逐步建立优化生态环境的长效机制。

打造区域特色。面对县域经济发展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承受更加紧张的资源、要素制约压力,我们必须选准突破口,找准着力点,在压力中亮剑,在差距中追赶,扬长避短,错位发展,走旌德特色发展之路。按照“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省市平均水平,生态建设走在省市前列,县域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在省市排名逐年进位”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突出“小县大城”和“黄山东大门”建设,加快发展生态工业、精致农业、休闲养生旅游业和文化教育产业,逐步把旌德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药业包装产业基地、精致农产品生产基地、高等职业教育基地、休闲养生基地,逐步形成并彰显旌德的独特魅力。

强化产业培育。发展不足仍然是旌德最大的县情,必须坚定不移扩大总量,做大蛋糕。要坚持把培育壮大产业作为加快“三个旌德”建设的重要支撑。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文旅一体化进程,促进产业加速集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总量和运行质量再上新水平。重点扶持“4+1”产业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加快推进灵芝加工、氟产品深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形成规模,注重培育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主导产业集聚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高新化。按照“融入黄山圈,打响灵芝牌,做好徽文章”的发展思路,以县城和主打景区为重点,加快实施“一核一廊一带”建设,加快完善旅游六要素,提升休闲养生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

推进承接转移。进一步强化开放合作意识,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投入的最有效途径,主动参与泛长三角分工合作,大力承接产业转移,推动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更大进展。加快经济开发区建设,按照“一区两园”规划布局提升承接平台,进一步完善新桥园区配套功能,强力推进篁嘉园区扩容建设,增强产业转移的承载能力。改进招商引资思路和方式,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积极推进飞地经济。坚持招大选强,挑商选资,围绕“四大基地”建设,加强与央企和知名民企对接合作,促进招商引资与本地资源相衔接、与优势产业相配套、与结构调整相结合,形成一批重大项目支撑,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

繁荣文化发展。围绕建设具有中国灵芝之乡特色的文化产业基地目标,推进文化与创意、旅游、教育和特色资源融合发展,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和辐射力。以灵芝文化、徽文化、皖南古村落文化为重点,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出台鼓励扶持政策,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力度,培育新兴文化市场主体,引进、实施一批具有示范效应和拉动作用的重大文化项目,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争到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5%以上。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建成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绿色发展、跨越崛起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注重民生改善。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积极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让全县人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得到实惠。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保证各项民生保障水平逐年提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确保就业渠道更畅通、社会保障更普及、医疗保健更完善、交通出行更便捷、精神生活更丰富。致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2012年主要任务

实现蓝图,重在开局。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是秀美旌德建设的突破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根据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稳中求进、进中求快、快中求好”的总基调,按照县委十四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的要求,确定今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左右,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均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节能减排相关指标达到市政府确定的目标。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紧紧围绕“秀美旌德推进年”这个主题,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在整体推进各项工作的基础上,着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主抓项目建设,扩大投入规模。坚持把推进项目、扩大有效投入作为加速发展的关键之举,不断提高项目工作水平,在项目编制、储备、申报、落实推进各个环节取得新突破。

争取资金项目,提升发展动力。进一步完善项目工作激励机制,鼓励各级各单位利用一切资源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突出国家在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现代服务业、自主创新和改善民生等领域的投入重点,抓紧谋划一批项目,主动对接,积极申报,力争全年争资超过四类县平均水平。高质量编制事关旌德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点项目,确保列入省“861”项目数和投资额比上年翻一番。

强化招商选资,提升发展质量。加大泛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招商推介力度,深化与央企、知名民企、闽粤企业合作,主攻具有牵动力、支撑力和辐射力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大力引进高新技术制造业和“4+1”产业补链环节项目。建立重大项目联审会议制度,健全各类项目预审准入机制,严格投资强度、产出贡献标准,拒绝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项目。注重专业招商、重点招商、委托招商,切实提高招商实效,扩大招商成果。把发展总部经济作为今年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激发全民招引总部经济的热情,确保全年实现招商引资增长20%以上,总部企业数量和财税贡献成倍增长。

推进重点项目,提升发展水平。围绕“抓前期、快开工、促进度”的要求,组建重点项目专门工作班子,加大综合协调力度,切实解决好土地供给、资金筹措、环评能评等突出问题,全力以赴推进和众高等职业教育项目一期建设,加快扬绩高速黄山连接线、徐福高速和宝塔山中型水库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尽快开工建设,协助合福高铁加快工程进度,以重大项目的突破,鼓舞人心,提振士气。加强项目调度,确保梅岭隧道、国省道改造升级、徽水河城区段河道治理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快见成效。完善重点项目推进机制,突出抓好100个投资千万元以上重大项目,主攻项目落地率、开工率、投产率,确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

落实要素保障,提升发展实效。切实加强创业引导、技术支持、融资担保、人才培训等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金融协调服务,完善金融信贷评比奖励办法,推进银企务实合作,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强国投公司平台建设,拓宽融资渠道,保障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加强项目供地保障和审查,成立土地利用管理委员会,通过盘活存量、清理闲置、争取指标、节约集约利用等多种举措,保障重点工程和民生项目用地需求。

(二)发展生态工业,培育产业特色。坚持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加快发展的主引擎,努力构筑以优势产业为主导、骨干企业为支撑、品牌产品为引领的生态工业体系。

做大支柱产业,形成集聚效应。扶持医药包装、机械电子、灵芝加工等优势产业加速扩张,壮大产业集群。加强服务指导、政策扶持和同质同类项目引进力度,推进胶囊、玻纤、槽楔等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实施产业链延伸工程,引导玻纤、麻纺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和产品研发,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全国知名品牌和制造基地。注重引进发展新能源、新光源、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汽车及零配件等新兴产业。实施资源增值工程,立足氟产品精深加工和光伏电子发展方向,提高砩石、石英等优势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提升产业层次。

壮大企业规模,打造领军品牌。实施中小企业发展工程和亿元企业培养计划,促进中小企业上规模、规模企业上台阶、骨干企业创一流。完善县级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协调解决企业生产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大力扶持黄山胶囊上市,力促泰科铁塔增发再融资,实现企业规模迅速扩张。支持黄山台钻、飞翔电器等企业提速发展,引导旌丰铜业、亚普竹业等企业转型提升,促进天众科技、达胜电子、精正电器等企业达产达效。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争创品牌,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力争全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新增规模企业2家以上,国家级品牌实现零的突破。

加快园区建设,提升发展平台。坚持“建区扩城并重,增容强效并举”,加快篁嘉园区路网建设,推进开发区与县城基础设施对接。进一步完善“三通一平”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功能,明确园区定位,严格入园条件,努力把篁嘉园区建成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特色鲜明的生态工业园区。要着力引进一批体量大、技术高的新兴产业项目,提升园区产业竞争力。促进金义德机械、恒龙硅业等落地企业尽快竣工投产,力争开发区工业销售产值、财政收入增长35%以上。

(三)突出农业增效,稳固发展基础。坚持在夯实基础中提升农业,在做强产业中富裕农民,按照“三化同步”的要求,着力实施“接二连三工程”,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发展精致农业,提高附加值。坚持示范带动,促进优质水稻、灵芝、名优茶、苎麻等优势产业品牌做响,肉牛、油茶、烟叶、香榧、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规模做大,云乐灵芝、华龙麻业、天山绿色食品等龙头企业实力做强,争创国家级龙头企业或标准化示范基地,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一批特色各异、效益明显的乡镇标准化示范小区。积极打造205国道沿线农业观光带,引导现代农业、高效经济林、标准化示范区和农家乐相对集中发展,连片建成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

注重特色培育,扩大影响面。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扶持现有优质农业基地发展壮大,鼓励企业开展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努力打造出群众受益高、市场品牌在省市知名的特色产品。扩建云乐灵芝产业研究与推广园区,增强灵芝品牌的幅射带动力。制定规划,出台措施,大力扶持庙首、兴隆、三溪发展猴魁茶,新建柿大茶育苗场、采穗园和百亩标准化基地茶园。扶持“天山真香”产量扩大、品质提升。积极扩大特色烟叶种植,新增面积2300亩,鼓励连片发展,增加经济效益。引导发展优质高效林业,营建油茶基地2000亩、毛竹1000亩以上,提高林业收入在农民增收结构中的比重。

夯实农业基础,强化保障力。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洪溪河山洪沟治理和姚冲口、丁家山、张家园等8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俞村土地整理,推进实施千亩竹林基地和白地土地治理2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新增耕地327亩,改造中低产田5000亩。加快基层农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土地、林地经营权流转,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继续实施安全饮水工程,解决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云乐乡大岭脚地质灾害点整体搬迁工作。加强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动物防疫工作,提高农业防灾避灾减灾能力。

(四)加快城乡建设,推进秀美旌德。全面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城乡环境治理行动,促进生态文明与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在跨越崛起的进程中不断优化提升。

推进重点工程,加快县城建设。按照山水园林旅游城市的定位,尽快做好城市设计,从整体形象着眼,从单体工程入手,突出风格,完善配套,打造精品亮点。推进323、217省道城区段改线和梓山路建设,完成城西北路改造,进一步拉开框架,畅通城市出入口。加快城东寄宿制小学、幼儿园、政务服务中心写字楼、交通指挥中心、客运站等公共设施建设,提升城东区综合服务功能。开工建设政府广场,完成县城徽水河、白沙河景观规划编制和施工图设计,分步实施滨河景观改造,打造城市亲水景观带。完成新东方安置区一期建设,新开工保障性住房5.05万平方米,启动旧城棚户区搬迁改造。推进城区给排水管网改造和污水管网建设,保持污水处理厂常态运行。加快实施城市管道天然气、停车场、城东集贸市场和道路“白改黑”工程,完善城市功能配套。

完善工作机制,严格城市管理。进一步强化规划管理,严控城市规划区范围内零星建设,从严查处违法占地、违规建设行为。以创建全省文明县城为目标,以主干道路渣土清洁、城区工地屏蔽和菜市场等节点区域为重点,深入开展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户外广告等专项整治。完成环卫体制市场化改革,建立市场主体、政府监管的运行新机制,加快环卫保洁向城郊结合部和背街小巷延伸。探索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提升城市管理人性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共建错落有致、洁净亮丽、整齐有序的秀美山城。

加强村镇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坚持规划引导,加强集镇建设管理,完成白地、蔡家桥、俞村、三溪等乡镇总体规划和重点地段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以完善城镇功能为重点,积极支持庙首扩权强镇试点建设。完成蔡大、板祥、高甲等乡村公路改造升级,深入开展乡镇文明创建,推进村容村貌综合整治,结合205国道新农村示范带建设,整合各项涉农资金,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组织实施好农村危房改造、清洁工程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加大县级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切实抓好8个美丽和谐村庄、5个文化特色村建设,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突出绿色低碳,美化生态环境。立足争创国家级生态县,强化生态建设,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完成人工造林1万亩,森林抚育1.34万亩,封山育林0.6万亩。加强县城饮用水源保护,做好白沙水库以及徽水河、白沙河上游水污染监测和治理,确保水源清洁、水质达标。加强山林、河流生态管护,严格河流电鱼、河道采砂管理,开展矿山专项整治,使水更清、地更绿、山更美。抓好节能减排,推广高效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应用,推进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行动,倡导绿色消费、低碳生活。

(五)强化旅游带动,提升服务业发展。以黄山东线生态休闲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为抓手,深度融入黄山国际旅游圈,借力发展休闲养生旅游业,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层次提升。

明确战略定位,着力打造黄山东大门。抢抓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机遇,积极争取省、市政策扶持,建设黄山东大门。高水平建设黄山东线生态休闲文化旅游走廊,整体规划、节点布局、分步开发,引进战略合作伙伴,高起点策划、建设一批重大旅游项目,以大项目的牵动,迅速扩大黄山东大门的旅游影响力。围绕黄山旅游服务配套,主动对接黄山风景区,力推两地品牌共铸、资源分享、发展互动,努力把我县打造成黄山重要旅游集散地和康体养生、休闲度假基地,成为黄山旅游的重要一极。

加强宣传营销,塑造休闲养生品牌。促进人文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加快优秀旅游乡镇、旅游特色村创建步伐,力争推出1-2条以绿色生态、土色农事、特色体验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线路。举办第三届中国(旌德)灵芝文化旅游节和第二届中国(旌德)灵芝产品交易博览会。进一步加强旅游宣传营销,巩固拓展泛长三角客源市场,力争全年旅游综合收入增长30%以上。

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旅游接待水平。组建江村景区管委会,探索多元化旅游投资经营机制,引导江村景区加快改造升级,打造精品景区、龙头景区,提高江村的旅游品牌和知名度。指导朱旺村、仙人谷、祥云等景区科学规划、有序开发。加快旌德国际大酒店、旌德灵芝大酒店、灵芝养生度假村、徽水苑农家乐、皖南旅游综合服务中心等旅游接待设施建设。鼓励现有景区、宾馆和农家乐“创星评级”,进一步优化环境、完善服务功能,全面促进旌德旅游上档次、上水平。

激活农村市场,促进消费持续增长。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推进家电、摩托车、农机下乡,扩大农村消费。加强商品房销售管理,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强化城乡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市场供应,优化消费环境。规范发展物业管理、测绘、评估、保险、中介、物流等新兴服务业,积极培育信息咨询、电子商务、文化休闲等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房地产和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

(六)高度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公平正义,不断提高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

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改善民生。持续加大投入,认真实施省市各项民生工程。对危房危桥改造、水库除险加固、安全饮水等工程类项目,坚持早安排、早计划、早实施,严把工程质量,确保按期投入使用;对城乡低保、养老保险等资金发放类项目,按照要求摸清底数、建好台帐,确保准确及时发放到户;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等救治救助类项目,做到精心组织、规范操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积极做好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失地农民、就业困难人员和家庭的就业工作,力争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200个。做好基本社会保险征缴扩面提标工作,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协调事业发展,完善公共服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化教育基础设施和教师队伍建设,落实教学管理责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文化产业发展“八大工程”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不断丰富群众文体生活。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巩固计生“创国优”成果,优化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人口计生优质管理服务水平。开工建设县社会(儿童)福利中心和烈士陵园。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继续加强农村卫生室、文化室、敬老院、中心学校、广播电视、通讯网络等设施建设与管理,加快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向农村覆盖。

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工作,全面推进法治旌德和平安旌德建设。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犯罪行为。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充分发挥群众工作网络作用,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深入开展非煤矿山、食品药品、道路交通、烟花爆竹、消防安全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加强应急平台建设,积极应对和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进一步加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兵役工作,积极创建省“双拥模范县”。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发展的重任,竞争的态势,人民的期盼,对新一届政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将切实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服务保障,努力建设公信力高、执行力强、工作作风硬、群众信得过的人民满意政府。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加创新的精神谋划落实。在推进旌德绿色发展的新阶段,绿色发展不是无为而治、不能安于现状,要实现发展转型,关键是思想要转型。当前我们要切实把解放思想落脚到破解发展难题上,落脚到勇于争先的实践上,落脚到创造更优的干事创业环境上。要积极运用创新的思路、市场的方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要通过不断的自我加压、奋勇争先,保持加速发展、进位赶超的前进势头;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敢于直面矛盾、勇于承担责任、善于攻坚克难的人和事,营造创新创业的干事氛围。

(二)进一步提升执行力,以更加高效的作风加快落实。没有执行力,就没有公信力;没有公信力,就没有凝聚力。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提高行政服务效率。 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和行政问责制,建立健全督查到位、考核到人、一抓到底的工作推进机制,强化对重大决策、重点项目、重要工作的督查督办。坚决克服“不作为”和“乱作为”,言出必有行,行之必有果,凡是对人民群众承诺的事情,都要尽最大努力落到实处。

(三)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以更加规范的行为推动落实。牢固树立法制理念,坚持用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大力支持各人民团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行“阳光政务”,深化政务公开,执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坚持重大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    (四)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以更加严明的纪律促进落实。坚决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坚持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加强对重点行政执法部门、窗口单位、关键岗位的监督,加大对政府采购、建设工程招投标、项目审批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发扬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作风,坚决制止铺张浪费。坚持和完善民主考评制度,健全公务员教育、培训和考核机制,努力建设一支务实、高效、勤政、廉洁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旌德新一轮发展蓝图已经绘就,新的征程即将开始。发展的前景鼓舞人心,幸福的事业催人奋进,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中共旌德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进位赶超,跨越崛起,共同谱写实现绿色发展、建设“三个旌德”的绚丽篇章!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

 

要素制约:主要指交通、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制约。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2010年之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2011年口径调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上市辅导期:有关机构对拟发行股票并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的规范化培训、辅导与监督的持续时间。

农业三场:农委系统原下属的种畜场、园艺场、良种场。

扩权强镇: 2009年6月,安徽一次性选定150个镇开展“扩权强镇”改革试点,赋予试点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我县试点镇是庙首镇。

两区:新城区、开发区。

合福高铁:合肥至福州铁路客运专线,按时速300公里及以上、双线电气化标准设计。

扬绩高速黄山连接线:东起鸿门,横贯我县西至黄山区的高速公路,连接线扬绩高速和合铜黄高速。

徐福高速:徐州至福州的高速公路,设计线路自北向南贯通我县。

基层药品零差率销售:我省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即:从2010年9月1日起,全省所有县市区基层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对国家公布的基本药物和省补充药品全部按进价实行“零差率”销售。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社会综合能耗与生产总值之比。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越低,说明使用能源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越高。

三类县、四类县:从2008至2010年,以聚类分析法为基础,并综合考虑区位、资源等发展条件,省政府将全省61个县(市)划分为三个类别,其中三类县12个,为生态主导型。2011年省政府调整划分方法,全省各县(市)划分为四个类别,其中四类县14个,为生态主导型。我县属生态主导型。

三评:指民主评议人民满意机关、百名股长和基层站所长活动。

三个旌德:实力旌德、秀美旌德、幸福旌德。是县十三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提出的建设目标。

三路三桥:“三路”指环城南路、323省道城区段北迁、217省道城区段西迁工程,“三桥”指环城南路跨白沙河大桥、跨徽水河大桥和323省道跨徽水河大桥。

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国务院于2010年1月批准设立的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作为我国承接产业转移的“先行先试区”,规划范围包括宣城市在内共59个县(市、区)。

四大基地:生态工业、精致农业、休闲养生旅游和文化教育基地。

一库两河:白沙水库、徽水河、白沙河。

“4+1”产业:我县现有工业主导产业,包括玻纤建材、机械电子、生物制药、苎麻轻纺和灵芝加工产业。

一核一廊一带:县城增长核、黄山东线生态休闲文化走廊、徽水河自然人文景观带。

一区两园:我县经济开发区由新桥园区和篁嘉园区组成。

总部经济:某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发展总部经济可以为区域发展带来多种经济效应,如税收效应、产业乘数效应、消费效应、就业效应、社会资本效应等。

飞地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双方政府打破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配等合作机制,把“飞出地”方的资金和项目放到行政上互不隶属的“飞入地”方的工业基地,从而实现互利共赢的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省“861”行动计划: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步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简称“861”行动计划。

宝塔山中型水库:目前在规划、论证中,拟建坝址在版书乡白沙村境内,位于白沙河上,水库总库容约1500万立方米。

国投公司:县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的目标。

三化同步: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接二连三工程:农业发展与二、三产业发展衔接。

道路“白改黑”工程:将城区主干道路由水泥路面改为沥青路面。

蔡大公路:蔡家桥至云乐大溪口段公路。

板祥公路:庙首镇板桥至祥云公路。

黄山东线生态休闲文化旅游走廊:是我县出台的以205国道沿线乡镇为重点、主动对接黄山旅游圈、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战略措施。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安徽省政府2009年7月批准设立,规划范围为黄山、池州、宣城等3市,目标是建设具有浓郁徽文化特色的世界级旅游胜地。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由商务部2005年2月开始启动,通过安排财政资金,以补助或贴息的方式,引导城市连锁店和超市等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发展“农家店”。

新网工程:为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流通产业,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决定实施“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简称“新网工程”。

文化产业发展“八大工程”:县委十四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提出,指文化素质提升、文化事业惠民、文化产业开发、文化体制创新、文化品牌打造、文化传播促进、文化人才建设、文化发展保障等八大工程。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根据2011年12月全省创新社会管理会议精神,对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行了创新调整,统称“社会管理综合治理”。